王人博:教师与修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56 次 更新时间:2012-06-19 12:18

进入专题: 江平  

王人博 (进入专栏)  

我福分浅,敬识江平老师已是很晚的事情了。原因有二:由于长期偏居西南,即地域的偏远性;也由于专业,因一直从事法史学的教学与研究,远离了法学的主脉。然而,就在自己就读西南政法学院的时候,就已领受过江老师在罗马法学、民法学上的修养和学问。但对江老师本人,还只是远远的敬望着。(参见:江平:《中国的法治处在一个大倒退的时期》)

我真正敬识江老师还是于2002年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以后。非常荣幸,我也像江老师一样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名教师。我敬识江老师的方式与他亲授弟子是不一样的。具体说,我是通过昌平校园的那些孩子为媒介的,或者说,那些孩子就是我与江老师之间的媒介者。每当我站在那块讲台,总感觉是站在江老师的影子里;每当我踏进校园那块葱郁的草地,那校园的天空总是漂浮着江老师的气息,弥漫着江老师的魂灵。这所大学的书记可以轮换,校长可以交替,但我似乎觉得,这所大学就是江老师一人的大学。一所大学与一个人交织得如此之深,恐怕在中国的大学校史上是个例外,至少说也是少有的吧。

江老师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这也是我深感好奇与兴趣的问题。读解江老师有时就像在读识中国政法大学这所学校复杂的身世。按照我浅显的见解,我觉得江老师能成为这所学校的魂灵,从最显白的地方说,这源于他做教师的那种内在的教养。

“教养”这个词,现在我们都不常用了,好像我们都变得很有教养似的。我们的大学现在最常用的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词:“职业道德”。我对这个词一直心怀猜疑,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狭隘!一个教师的“道德”是什么,至今我也不知。“教养”则不同,它是有关人与人的观念的一种知识和思想体系。这种知识的来源,一是靠习得;二是靠“己修”,后者是重要的。只有“己修”获得的“教养”才会变成自己的某种“自觉”。一个教师的教养包括:对学生的热情和爱意;清晰地判断力;独立的教师人格。如果稍作拓展,它还包括对这个世界的独立思想,并把这种思想的方法传递给学生。

毫无疑问,江老师的为师实践早已统摄了这些元素。他对学生是那样的热情,他又是那样的呵护学生;他有一颗清晰的大脑,他有一双敏锐的眼光,他有一尊不屈服于世的不朽人格。他从不把任何的思想、理论当作外在的权威加以接受,他对强加进来的权威与宗教进行了顽强地抵抗。这种权威不管是自由、民主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并把这种抵抗恰如其分地传递给了他的学生,特别是昌平校园的那些孩子。

江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他不做校长而重新成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刹那时刻”,他的那种教养成了他成为老师的一种“自觉”或“回心”,成了一个不朽的教师。

我站在江老师站过的那块讲台,心中感到彷徨和压力。孙国栋君说了一句很好的话:“有一种感恩叫传承。”你站在那里,却无路可退,只有终生去体味讲台上曾有过的那种教养,模仿之,学习之。

进入 王人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江平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54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