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自信大胆地肯定“中国模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20 次 更新时间:2012-05-10 22:35

进入专题: 中国模式  

张维为  

坛主小传 张维为 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及中国其他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曾任美国韦伯斯特大学日内瓦校区国际关系教授,现为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人民网》专栏作家,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核心提示

  

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的财富,有两个指标非常重要,一个是货币实际购买力,另一个是家庭净资产。

中国的崛起是传统文明国家与现代国家叠合的崛起,用民主、专制两分法对世界进行简单分类,套到中国身上,一定会误判中国。

中国的故事很精彩,但是我们没有讲好,背后的原因是我们缺乏话语和话语自信。

中国政权的合法性,首先是民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其次是一套选贤任能的选拔制度。

主讲人: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张维为

  

10数亿级人口国家的崛起

  

中国崛起了吗?关于这个问题,前不久有个新闻,说的是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在国际上,这个消息非常引人注目,几乎所有主要媒体都在第一版上发表了评论,认为这是中国发展的里程碑,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将因此而改变。

反观国内媒体,几乎是一致的谦虚,认为虽然我们GDP超过了日本,但质量还不够高,因为我们的人均GDP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我想,持这样观点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我们中国应该继续谦虚谨慎、韬光养晦;还有一种是不相信中国能发展起来,他们从根本上不看好中国模式。GDP第二又怎么样?1840年,中国GDP超过英国,但还是被打败了,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GDP也比日本多,但中国也还是被打败了。

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中国GDP超过日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实,所有关于中国的排名,只要融入两个指标,都要发生变化。第一个指标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我们现在计算的GDP用的都是官方汇率,而官方汇率的计算实际上是失准的。比如在日本吃一碗面,比上海贵10倍,也就是说吃一碗面在日本创造的GDP, 比上海要多10倍,按此推算下来,结论自然失真。所以,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应该是购买力平价基础上的国际比较。享誉世界的英国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用购买力平价进行了国际比较,他得出的结论是,早在1992年中国经济规模就超过了日本,到2009年的时候,中国经济超过了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12个欧洲主要国家的总和。他还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

第二个指标,就是家庭净资产,也就是一个家庭的住房、储蓄、股票等减去所有债务之后的资产。中国人是世界上置业传统最强的民族,非常重视安居。中国现在住房自有率已超过了所有的发达国家。国内民调显示:90%的人认为有了自己的产权房,才有幸福感,而在国外,比如瑞士,房屋自有率只是36%,在我认识的瑞士人中,没有在35岁前买房子的。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人,一辈子工作得到的最大资产也就是一套房子。据美联储统计,美国家庭净资产的中位水平,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已经降到了2004年的水平,为9.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2万元。现在中国多少家庭的净资产达到或超过62万元?我看,至少有数千万甚至上亿吧。从这个角度说,过去30年中国人的财富增长,没有国家可以比拟。凭此一点,中国模式就值得肯定。

中国GDP超过日本,最大的意义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基本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中国太大了,其人口规模等于100个中等的欧洲国家之和,历史上中国也是一个“百国之和”的国家,所以看中国的问题,要有板块概念才看得清楚。改革开放伊始,我们的思路就是让一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同时带动其他地区。现在的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约3亿人口的“准发达国家”板块。有了这个板块的存在,中国不同地方就会学习,从而带动整个中国的发展。这个板块的硬件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软件与发达国家也可以一比,例如上海、北京人均寿命均超过纽约,社会治安普遍好于西方国家,这个板块的居民住房水平超过了日本和中国香港。当然,有些方面要赶上发达国家还不容易,比如市民的文明素质,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再比如我们一些环境指标,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我们看中国崛起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以偏概全。其实,中国人口比美国多4倍多,理论上说,中国问题比美国多4倍也是正常的。但美国的问题不会比中国少,美国的监狱囚犯人数比中国多,尽管美国的人口连中国的四分之一都不到。美国今天还有多少大城市的居民晚上敢上街散步。这就是美国现在的治安水平。

我们可以看一看世界上主要国家崛起的历史。18世纪、19世纪的时候,是千万级人口国家的崛起,如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20世纪是亿级人口国家的崛起,如美国、日本等;21世纪是中国10亿级人口国家的崛起,这是一种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至于有人说中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人均统计排在世界上百位之后,这恐怕只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因为很多东西是无法平均的。中国更像一个数百人组成的超大型交响乐团,而小国家往往只相当于一个小提琴手,两者很难比较,因为他们属于不同质的国家。

  

中国模式是“最不坏”的模式

  

中国的发展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

国内学者喜欢讲“中国道路”,我这里借用国际通用话语,称之为“中国模式”。

我认为,中国模式有八个特点。

一是实践理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入世的、务实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基本思路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试验,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坏的进行调整,好的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修改相关法律条令,最后修宪。西方指导下的变革则不同,第一步肯定是修宪,然后再是修改法律和条令,最后才是实践。当然,我们的方式虽然并非十全十美,但至少让中国避免了大的折腾,避免了大的颠覆性灾难。所以我认为,实践理性是中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模式的哲学基础。

二是强势政府。在中国这么一个超大型的国家,没有一个强势型的政府,很多事情很难做。据《瞭望》杂志报道,2010年的春运总人数达到25亿人次,这相当于在一个月时间内把整个美洲、非洲和欧洲的人口都挪动了一下,这是很不容易的。说白了,发展中国家,采取西方政治模式,就成了“软政府”,要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几乎不可能,因为这个政府缺少凝聚力、整合力和执行力。要建个桥、修个路,各个党派会争论不休,结果牺牲了多数民众的利益。当然,强势政府也有自己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强势政府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强势政府出现的问题需要逐步纠正,也可以纠正。

三是稳定优先。我们比较好地处理了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的关系。中国近代史上充满动荡,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1980年,140年间,我们最长的太平年景没有超过9年的,现代化进程一次一次地被打断。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跨长度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创造了让世界震惊的中国奇迹。实际上,走到世界任何一个有华人的地方,只要当地有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宽松的政策,华人总能通过勤劳致富,成为较为富裕的阶层。非西方国家采用西方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法保持社会稳定。

四是民生为大,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为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民以食为天”等理念的延续。我们提出的“温饱”、“小康”等目标,都是这种传统理念的延续。虽然现在中国贫富差距很大,但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一个是绝对的贫富差距拉大,一个是相对的贫富差距拉大。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这是绝对的贫富差距;穷人的情况也比过去好了,而富人好得更多,这是相对贫富差距拉大。我认为,中国属于后一种情况。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处理好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理直气壮地指出,我们“穷人”的日子也比过去好了很多。

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处理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中国很重要。中国有很强的平等主义思想。从过去儒家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后来无数次以平等为目的的运动,都表明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中国的发展就会受到挫折。但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整个国家是发展不起来的。

五是顺序差异,也就是比较正确的顺序。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其他国家相比,比较有章法,这和中国人长于整体和全局考虑的思维观有关。中国文化是最讲究顺序的,不喜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为中国进行战略设计时表示,他的目标是到2050年完成中国的现代化,时间跨度长达70年。西方的政治制度,产生不了这样目光远大的领导人。我们改革的总体顺序是,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为主后政治,改革不求一步到位,甚至允许走两步退一步,但总体上保持了改革的连续性,最后通过积累来完成改革大业。

六是渐进改革。我们这个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情况复杂,各项改革只能十分谨慎。现在看来,我们改革最精彩的就是我们拒绝了“休克疗法”。“休克疗法”在前苏联、东欧都造成了巨大的代价,所谓“休克”就是一瞬间完成私有化、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政治上从一党制变成多党制,现在证明,这是十分幼稚的。当然,我们说渐进改革,并不是说改革的步伐都很慢,而是说指导改革的总体战略是渐进的。但一旦做出了决定,我们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比如,建设四个特区,我们是今天决定、明天推土机就开始工作了。当然,这也有利有弊,要求我们的方针和政策比较正确。如果大的方针和政策出了问题,也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但我们通过渐进改革和不断试错的方法,就减少了出大问题的概率。

七是混合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就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混合、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的混合、“市场经济学”和“人本经济学”的混合。这样一种混合经济虽有缺点,但总体上很有竞争力。我粗粗估算了一下,如果用消除贫困和实现现代化作为指标的话,中国比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做得好。如果我们把发展中国家界定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30%以上的国家,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我们做得更好;转型经济国家比如东欧和中亚的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中国做得好。我们现在有不少方面确实开始“叫板”发达国家了,发达国家已经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

八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有很强的学习传统,“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和西方不一样,西方是“三人行,我必为师”。人家即使有缺点,我们也能看到人家的优点;人家有优点,我们则看到更多的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现在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我们的出版物有20%是翻译作品,这是一种高度的开放。当然,有的方面走过头了,有些人变得非常崇洋媚外。但这没有关系,因为更多的中国人在开放中找到了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是个很精彩的东西,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来,一碰撞、一嫁接,就变得精彩万分。

中国模式是“最不坏”的模式。我们的模式有自己的弊端,但横向比较,其他国家的模式还不如我们的好。中国在过去30年里,完成了一场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避免了两次国际金融海啸。任何一个国家,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如果做到其中一项,就很了不起了,但我们都做到了。就此一点,我们就可以自信地、大胆地肯定中国模式。

  

说好“中国话”,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到今天的古老文明,中国的崛起是传统文明国家与现代国家叠加在一起的崛起,所以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都是独特的。相比于美国短暂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内涵比美国要丰富1000倍。所以,用美国那种“民主”、“专制”两分法分析世界政治,并套到中国身上,只会导致误判中国,而且,这种做法也是非常愚蠢的。

中国的故事很精彩,但我们还没有讲好。我们现在有些所谓“知识精英”,只会重复西方话语,毫无原创力,非常可惜。比如,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后,西方很震惊,就编出了各种各样污蔑中国的话,指责中国同非洲“独裁政权”打交道,对非洲侵犯人权的国家给予援助等。我们官方的话语常常是以“不干涉别国内政”来应对,这种话语比较弱。如果我碰到这样的问题,就会明确说:“根据中国模式和中国人的理念,消除贫困就是人权,而且是最大的人权;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借口阻碍帮助非洲国家的扶贫。”

如果一定要把世界的政治制度简化为两个类型,那我认为只有良治和劣治的区别。良治可以是西方的制度,也可以是非西方的制度;劣治可以是西方的制度,也可以是非西方制度。不管是一党制、多党制、无党制,最后都要落实到我们给百姓提供了什么,为他们创造了什么价值,有没有实现良好的政治治理。

西方政治体制,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它的特点就是先把社会打碎,然后再整合起来,其理由就是社会由不同的利益集团组成,每个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代表,这就是多党制的来源。这些政党,在法治的环境下进行博弈,最后通过票决制作出决定,其前提是大家都接受这个制度安排。

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合法性,就是民心向背的理念,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搞西方的民主才有利于稳定。但西方的民主制度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上只是一个很短暂的东西,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曾发明了这种制度,但只局限于很小的城邦国家,所以每个市民都可以表达意见,但占人口大多数的人(比如妇女和奴隶等)却没有这种资格。这个制度被大思想家柏拉图批评,认为是暴民治国。之后的两千多年,西方几乎没有人提民主。直到美国独立后很多年,民主才逐步变为一个褒义词,但即使在美国,“一人一票”也是到1965年才实现的,这离《独立宣言》发表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不光是美国,整个西方世界都是在现代化完成之后才实行“一人一票”的。而这种制度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希腊、冰岛破产了,英国、法国、美国也危机重重。

中国传统合法性的另一个方面,是“选贤任能”的选拔制度。中国有长期的科举考试制度传统,不分贫贱、不分出身。此外,从秦始皇的时候就实行的郡县制,比西方早了1600年,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而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前,一直是贵族继承制度。所以,中国的合法性理念,既是传统,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才能把中国模式用比较清晰易懂的语言讲清楚?我想起了邓小平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如果说我有什么专业的话,那就是军事。”作为一个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大军事家、大政治家,他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军队能打仗,因为我们的军队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军魂,有自己的战略战术,它善于学习友军乃至敌军的一切长处,但从不放弃自己的优势。这些,不就是中国模式的特点吗?这样的模式,能不成功吗?

  

(本报记者 葛灵丹 根据张维为在江海大讲坛的演讲编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进入专题: 中国模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321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