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栋:当前改革中的大是大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65 次 更新时间:2012-05-10 14:25

进入专题: 改革  

李良栋 (进入专栏)  

要不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的确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一方面是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引发社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出现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的震荡、失衡或错位,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譬如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阶段性的贫富差别问题、由于改革没有到位而存在的严重腐败问题、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而出现的道德滑坡和社会失信问题等等。凡此种种,都给中国的改革罩上阴影,设置障碍。如果由此丧失改革信心、放弃改革决心,甚至完全否定改革,已经出现的问题非但不能解决,反而会使其定型化,那才是最糟糕的局面:三十多年改革的成果付诸东流,中国的前途彻底无望。所以,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力,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这是中华民族应该形成的共识。

近几年来,社会上一些人利用群众对改革开放出现问题的不满心理,主张用“文化大革命”式的无政府主义“大民主”来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这完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极左”思潮。凡是经过“文革”的人都不会忘记,“文革”及其之前的人为制造阶级斗争、经济社会生活中普遍贫穷的“平均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境遇。如果听任这种思潮泛滥,再一次出现“文化大革命”式的无政府主义“大民主”,中国社会就会出现混乱,社会稳定就要遭到破坏。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继续全面推进改革来解决。这是大多数中国人民的一致愿望,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改革,是扫除改革障碍、着力解决当前发展难题的需要,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的前提。

继续推进全面改革,客观要求执政党和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首创精神的同时,真正善于“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其实,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与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相结合的过程。但是,与改革开放之初有着很大不同,现阶段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难度十分之大,阻力相当不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必然要求突破既有体制框架、重新调整社会关系,大多数人的利益将会受益,少数人的利益会被触及,利益冲突甚至利益博弈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于改革的领导者、组织者能力、水平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所以,执政党和政府领导和组织改革水平和效率问题必然提上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和政府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规划并且有效地组织实施。要想让人民群众相信改革、拥护改革,光有承诺而无行动是绝对不行的,一定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人民群众亲身体验。譬如,必须尽快切实建立健全体现公平合理的初次收入分配体系,缩小贫富差别;尽快完善税收制度,合理建立健全二次分配体系,保障最起码的民生标准和福利制度。譬如,尽快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将腐败问题抑制到最小层面。譬如,切实推进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治化,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诸如此类,等等。这些都要求执政党和人民政府提高能力,增强水平,将这些事情切实做好。

我们到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改革

毫无疑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得到体现。既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创新,那就绝对不能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社会生活中总是有些人将西方新自由主义奉为神明,或明或暗地主张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实行西方式的生产资料私有化、政治上的多党竞争和“三权分立”、意识形态上的自由主义。毋庸讳言,新自由主义的出现有其历史合理性,它克服了凯恩斯主义某些不足,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但是,新自由主义毕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的思想纲领。新自由主义不仅在过分强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上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2008年以来西方出现的经济危机便是明证),就其实质而言,它始终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如果我们用新自由主义来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作为改革的理念,那就难免滑向资本主义道路。因此,改革的确存在一个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当前,西方和国内一些新自由主义者利用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现阶段的某些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认为公有制不可能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主张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力度。对此,我们确实应该提高警惕。诚然,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归属形式并没有充分体现生产资料全民占有,它的某些垄断性也不利于发展市场经济,内部存在的经营管理不善、贪污腐败现象等也确实不容忽视,这些,都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解决。但是,公有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命脉,它能够维护和稳定国计民生,能够为国家收入提供主要经济来源,能够为扩大社会保障提供经济基础。如果将公有制企业彻底实行私有化,社会主义就会丧失经济根基,共同富裕就会彻底失去有效保证。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理念追求和制度设计上看是追求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这些制度在具体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上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影响着这些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所以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扬长避短,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充分得到体现。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同样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绝不是抛弃这些制度另起炉灶,搞西方式的多党竞争、“三权分立”。在目前情况下,照抄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的国家权力结构就会发生嬗变,人民当家作主就会失去制度保障;如果照抄照搬西方的多党竞争,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局面就会遭到破坏,处理不好甚至会引发政治动荡。所以,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加快步伐,但又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制度模式,这是我们同那些主张“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人的根本区别。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新型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更为艰难。文化既是一个时代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产物,又是一个民族历史长期沉淀的结果,它的更新需要长期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承认并且主张文化建设形式的多样化,但绝不能搞文化建设中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绝不能动摇,这始终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我们的改革开放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提供充满时代精神的动力,但又不可能离开民族文化之根。我们在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当然要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但是又绝不能盲目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理念,背离我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上述这些问题,都不是小是小非,而是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大是大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来不得半点含糊。而要明辨大是大非,需要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论来自左和右的干扰怎样表演,不管前行的道路多么艰难,只有改革才能为社会主义带来生机;改革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共识。

进入 李良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319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