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默:中美外交:中国政治模式优越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95 次 更新时间:2012-02-19 11:19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李世默  

西方与中国在当代的竞争并非民主与专制间的竞争,而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观念的竞争。 现代西方视民主与人权为人类发展的巅峰。但历史并不站在美国道路这一边。基于信仰的意识形态上的自大也许会很快将民主制推下悬崖。

本周,奥巴马政府款待来访的中国国家副主席,同时也是下一任领导人习近平。世界上最强大的选举民主国家与最大的一党制国家在面临政治过渡之时相会在一起。

许多人都会把这两个巨人的竞争看做是民主与专制间的冲突。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与中国对于政治体制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美国将民主的政府看做政治制度本身的目的,而中国则将其现今的政府体制,或任何其他政治制度仅仅看做实现其国家目标的手段。

在跨越千年的人类政治史中存在着两种民主制度。一种是延续了一个半世纪的古代希腊;另一种则是现代西方。如果我们将民主定义为一人一票的话,美国的民主也只有92年历史。从实践来看,如果我们从1965年的投票权法案算起的话,美国民主的年龄则只有47岁,这比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都要短暂得多。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大胆地宣称他们为全人类发现了完美而永世不朽的政治制度呢?

答案源于当代民主经验形成的根源上。 当代民主制度诞生于欧洲的启蒙运动。 两个基本的思想构成了其核心:个体是理性的,个体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 这两个信念构成了对现代性的世俗信仰,而这种信仰的最终政治表现形式是民主制度。

在民主制度的早期,民主思想在政治治理中推动了工业革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军力强盛的西方世界。然而即使在民主思想的开端,一些推动民主的人就在民主实践中注意到其中隐含着的致命缺陷,并设法将其限制。

美国联邦党人曾经明确表示,他们所要建立的是一个共和国,而非民主国,并作出无数设计限制大众的意志泛滥。 然而,如任何宗教一样,信仰总是强过制度的限制。

政治投票权利的扩展带来大量的民众参与到越来越多的决策之中。 就像人们在美国常说的, “加利福尼亚就是未来”。 而未来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全民公决,社会瘫痪与入不敷出。

在雅典,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致使权力被煽动家篡取。 在今日的美国,金钱则成为了煽动的助推器。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家迈克尔· 史宾斯所说,美国曾经历过“一份财产一票,一个男人一票,一人一票,目前正滑向一美元一票。” 以任何标志来衡量,美国这个宪政共和国都是徒有虚名。被选出的代表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只为获得连任而迎合民众的一时兴致;特殊利益集团更是操纵民众为更低的税率与更高的政府支出投票,一些时候甚至支持自我毁灭的战争。

西方与中国在当代的竞争并非民主与专制间的竞争,而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观念的竞争。 现代西方视民主与人权为人类发展的巅峰。这个理念基于一个绝对的信仰。

中国则走在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上。当广泛的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与实现国家的目标之时,它的领导人便会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政治决策之中。在过去10年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然而,当条件与国家需求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导人将毫不犹豫地去限制那些自由。 上世纪八十年代,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大有利于打破具有破坏性的“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枷锁。 然而当它走得太远时则带来了八九风波。

那次风波被果断地扑灭。

中华民族为这次风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如果不那么做,结果将远为糟糕。

随之而来的稳定则开启了一个增长与繁荣的时代,一个将中国推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代。

华盛顿与北京在理念上的根本分歧在于认为前者认为政治权利是天赋的而且是绝对的,后者则认为它是根据国家的需要与条件而被赐予的。

西方似乎已经无力减少其民主的程度,即使是在它的生存都依赖于这样的转变之时。 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美国与旧日的苏联颇为相似。两者都笃定自己的政治制度是终极的。

历史并不站在美国道路这一边。 诚然,基于信仰的意识形态上的自大也许会很快将民主制推下悬崖。

本文摘自纽约时报,英文原题:Why China's Political Model Is Superior,柯南翻译。李世默(ERIC X. LI),成为基金(Chengwei Capital Limited)创办者。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026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