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艳杰:当代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01 次 更新时间:2012-02-07 21:24

进入专题: 历史虚无主义  

穆艳杰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辉煌历程,既有凯歌行进的辉煌岁月,也遭受过风雨如磐的摧折。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尽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经出现过失误,甚至犯过错误,但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当下,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鼓噪下,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否定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但历史是不能被篡改的,成就是不能被抹煞的,我们必须用雄辩的事实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全面而深刻的批判。

一、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功绩不容被抹煞

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一直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的书写是违背历史真相的。其具体观点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反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当中贯彻“阶级斗争路线”的“暴力冲突”,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导致国民经济的停滞与衰退,人民物质生活极端贫困。因此,对这段历史应该予以全面否定。这种观点显然是一种西方自由主义政治观念映照下的“历史虚无主义”。对此,我们必须予以澄清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通过扬弃私有制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使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进人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为人类提出的崇高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它的核心是,人类应该摆脱私有财产的“物”的奴役,进人一个公有制下的包括精神世界在内的“全面的自由”社会形态。这一共产主义理想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里得到了高度的认同,因此,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很快展开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1949一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一1957年第一个5年计划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7一19“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一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6一1977年前进中徘徊时期。在这30年的历史时期中,它的基本特点是:在经济生活当中,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应该说都是符合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想的。那么,这样的历史状况,究竟在什么意义上应该被理解为中国社会历史的巨大进步?

诚然,我们后来反思了这段历史当中出现的问题和消极因素,正如有人所指出的诸如“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问题。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确实有过失误,有的甚至是严重的失误乃至错误。尽管如此,也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地全面否定这段历史,否定这段历史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这种经济体制缺乏活力,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社会是公平和正义的。因为公有制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了马克思所构想的“事实的平等”。社会分工虽然必然要存在,但是个人的社会分配没有与分工完全结合起来,因而在分配上实现了平等。那么,持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则提出批评,认为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迟缓和人民物质生活的贫困。然而,我们从经典马克思那里可以得到对此观点的最有力的驳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国民经济学按其本质来说是发财致富的科学。因此,没有私有财产的政治经济学是不存在的。这样,整个国民经济学便建立在一个没有必然性的事实的基础上。”马克思批判了这一“国民经济学的前提”,他指出,“它把应当加以阐明的东西当作前提。”这就是私有财产。所以,在马克思看来,发财致富对人说来不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即人可以在物质财富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同样获得生活的神圣意义。这就需要靠精神的理想来支撑。在计划经济时代,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贫困,但是却没有因为财富的不均分配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经济是使人摆脱了对“物”的依赖性而获得了独立性的经济体制,因而是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同时,在精神生活领域,人们充满了共产主义“理想”。在“英雄主义”观念的辉映下,人们过着一种有“信仰”的道德生活。那么,有人则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当时的阶级斗争是对人性的毁灭,显然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虽然中国共产党后来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了批判性的反思,但是,应该说“阶级斗争”仍然有其合理性一面。只是我们后来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对“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进行了准确表述,所以才调整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改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阶级斗争并不是因为物质财富的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利益冲突,而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的“崇高的革命”。当然,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就是要有人牺牲的,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当然包含着暴力革命的因素。但是,暴力革命却是以最终实现人类全体自由而展开的革命,因此,它具有极其正义性的方面。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则借此批判革命的反人性,实际上是把个人的利益作为第一位的结果。他们坚持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天赋的人权”,因此,只要是暴力革命就是不符合这一天赋人权的。但是,为正义和真理而牺牲显然是高尚的表达。因此,“英雄主义”是一种热爱真理和正义的象征。

直到今天,我们虽然不再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阶级问题,今天有些人用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来与中国意识形态对抗,用虚假的“普世价值”来对抗中国的意识形态,实质就是一种阶级斗争形态的具体反映,对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也就是说,阶级斗争虽然不是当代的工作中心,但却不能在观念上丧失阶级防范意识,尽管西方国家或有些学者,提出“意识形态终结论”,但实际上意识形态的冲突却始终存在。

那么,计划经济所存在的缺陷究竟是什么?显然不在于它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不发达,人们物质生活匾乏;而在于,这种经济体制如果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必然遭到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从而失去国家的安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为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能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发展经济的最有效的手段。事实证明,中国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我们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有足够的实力保证国家的安全,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实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我们有必要澄清通过否定这段历史而标榜自由民主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如果不把这段历史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当中,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就在于他们脱离历史特定条件来评判历史。也就是说,历史虚无主义总是从抽象的“天赋人权”出发,而马克思主义从来不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来思考人的问题。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评价改革开放之前30年这段历史,首先就要尊重这一历史的特定背景,而不是用后来的标准来评价从前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则总是用后来的标准来评价从前这段历史,因此必然得出否定这段历史的“虚无主义”观点。

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集中表现在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全盘否定上。他们认为,毛泽东塑造了“个人偶像崇拜”,领导了“暴力革命”,建立了“集权政治”,使普通百姓失去了个体的自由。应该说,这是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观念影响下所产生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中国历史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宗教文化,西方的精神生活主要通过宗教信仰来实现,而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是把人的形而上的精神生活与世俗的国家、伦理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中国历史是一种伦理文化的历史,人的形而上的精神生活总是寄托在国家领袖、祖先功德之上的。毛泽东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英雄”、“伟人”被人民加以敬仰是那个历史时代的必然产物。历史虚无主义以此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显然不符合中国伦理文化和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客观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而不是否定他的历史功绩和正确思想。历史虚无主义者企图超越历史时代来否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新中国前30年的历史功绩是徒劳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但否定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历史功绩,而且企图进一步否定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历史,也是徒劳的。

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不容被放大

改革开放促进了当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迅速提升。改革开放使人民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和比较丰富的精神生活;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对此提出质疑:首先,改革开放只是少数人获益,尤其是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其次,在改革开放中,社会风气大幅滑坡,贪污腐败现象滋生。其三,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挥霍自然资源,破坏环境基础上的。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否能够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说贫富分化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那么,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努力进行有效的调节。实现共同富裕仍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出现贫富差距是暂时的,缩小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是现行政治体制导致了腐败。其实并非如此。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我们认为,从内在原因来说,是因为一些官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而就外因来说,是西方资本逻辑冲击的结果。计划经济时代腐败问题就不很突出,显然把腐败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政治体制是没有道理的。

第三,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对资源的消耗,不能归因于改革开放本身,其真实根源在于世界资本的统治。也就是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掠夺消费了地球的绝大部分资源,同时还向发展中国家倾倒垃圾,转移污染生态环境的落后产业。正是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生态帝国主义”政策,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他们应该承担着地球环境和资源危机的主要责任。历史虚无主义者企图把资源和环境破坏的原因归因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历史虚无主义者迎合西方对中国进行干涉和颠覆的图谋,不顾及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打着“普世价值”和西方民主的旗号,肆意歪曲和攻击中国的改革开放,目的无非是试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进入专题: 历史虚无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思想与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977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政治学研究》2011.5,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