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韩寒博文引争议是中国之幸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79 次 更新时间:2012-02-08 14:44

进入专题: 韩寒   韩三篇  

谢文  

除旧迎新的岁末时节,韩寒连发三篇博文,主题分别是革命、民主和自由。如此宏大,如此敏感的主题由一个高中没毕业、以青年作家和职业车手闻名于世的人以其特有的文风娓娓道来,别有一番风味。

我是韩寒的粉丝,订阅了他的博客,理由很简单,韩寒愿意谈真问题,讲真话,探讨真道理,而且讲得很风趣,很幽默,很犀利。喜欢读韩寒的博客,并不等于完全同意他的每个观点,每个逻辑,每个结论。但是,谁是同意作者的全部才去读它的作品?只要喜欢他的立场、视角和文风就足够了。重要的不是韩寒与自己有什么地方相同,而是有什么不同;不是因为韩寒与自己所见略同而自鸣得意,而是因为韩寒与自己所见不同而引发思考。否则,阅读有什么意义?

韩寒的博客引发了与以往不同的社会反响。除了韩寒数以百万计的粉丝中的主流人群仍然一如既往地理解、欣赏和支持韩寒外,有三个新冒出来的人群显得特别扎眼。一批人认为韩寒的观点错了,至少是比过去退缩了,因而大失所望;一批人本来就认为韩寒肤浅和哗众取宠,这次则谈论起他没资格谈论的问题,因而大动肝火;一批人过去很反感韩寒,理解、支持甚至参与对韩寒的打压,这次认为与韩寒有共鸣,因而颇为赞赏。当然,这主要是对韩寒第一篇博客的反应,等三篇都读完,可能这三个人群的反应都相应有所改变。

尽管韩寒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说到底这三篇博客就是一个普通公民此时此地对革命、民主和自由话题的朴素感觉而已。引经据典地去吊书袋反而有些滑稽了。这几篇小文及其反响倒是引起我的一些联想。

首先,以韩寒的特殊身份讨论如此敏感的问题而能够发表,是否意味着中国社会已经进步到百姓可以开诚布公地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弹性和强度是否已经能够容忍百家争鸣,众说纷纭,求同存异,平等公开地共同探讨国家的未来?进而,是否能够通过这样的讨论,逐渐就国家未来的改革重点、路径和代价形成大致的社会共识?如果是,则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其次,过去像革命、民主和自由这类话题一贯局限在政治圈、学术圈和媒体圈,现在是否开始转变为全社会的话题?中国社会一定会日益走向民主,走向现代化,这是上上下下早就形成的共识,争议在于定义、路径、时机和代价。普通百姓也许未必能像有些专家学者那样就此问题讲得头头是道,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和版本应该不是坏事。如果13亿百姓都开始关注切身利益的争取与维护,争取基本权利的实现与保障,那中国未来的民主一定是牢固可靠的。

最后,作为网络业中人,很高兴地看到互联网成为讨论重大社会议题的渠道和平台。如果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善意理解和容忍支持这样的探讨,那么中国的民主之路和现代化的实现也许不必像前互联网时代的许多国家一样,花比较长的时间和比较高的代价才得以实现。

韩寒的一组博文引发社会舆论的兴趣和参与,这是好事。同意他也罢,反对他也罢,部分同意部分反对也罢,重要的是大家有同等权利和机会参与讨论。像革命、民主和自由这样永不过时的话题,只有一家之言,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反而奇怪了。和自然界的规律一样,在寻找国家进步的探索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进入专题: 韩寒   韩三篇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66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环球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