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铮:“十二五”将怎样改变中国经济图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96 次 更新时间:2011-12-20 17:26

进入专题: 十二五   中国经济  

曾铮  

“十二五”时期是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生潜在转变的重要五年,国内外经济发展将发生重大转型,这是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和依据。从需求层面看,我国和世界经济将处于“经济重塑平衡”阶段;从供给层面看,我国和世界产业将步入“产业升级创新”阶段。

对于我国而言,“十二五”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将进入“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创新”阶段。

首先,我国经济将处于从内外失衡向内外平衡转变的过渡期。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外部需求的急剧紧缩,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极大冲击;如何扩大国内有效消费需求,减少国际贸易顺差,从而寻求“内外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另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城市化”也正在加速推进,可能止步于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跨越这一陷阱的关键在于提振国内居民消费,这使得我国经济内部调整的压力增大,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更为紧迫。外部冲击和内部约束已经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障碍,我国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经济结构”渐进优化调整的阶段。

其次,我国经济将处于从低成本产业阶段向高附加值产业阶段转变的过渡期。一方面,“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工业体系的逐步升级和服务业迅速发展,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降低,迫使低成本和“三高”(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模式难以为继,我国正经历着产业全面升级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产业革命的兴起,我国产业也必然融入这一潮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体系的升级也将成为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升级”和“创新”已经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主线。

如何理解“十二五”规划背后的政策逻辑

结构的矛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将成为“十二五”的重要主线,而这一主线的“分链”要从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首先,我国需求结构失衡的关键在于内外结构失衡,而我国的投资需求往往是与外需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需求结构优化的重点在于扩大消费需求。同时,在消费需求内部,居民消费率的下降速度最快,从1990年的48.8%下降至2008年的35.3%。从这个角度来说,需求结构调整重在扩大居民消费。“十二五”时期,扩大居民消费必须紧握两个“抓手”,一个是推进“城市化”,另一个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其次,是供给的转型,表现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滞后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偏重加工制造,产业结构失衡,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二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附加值低,难以控制全球价值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必须从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个 方面入手。通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优化升级,并提升国内整体价值链的技术高度,将是“十二 五”时期我国产业优化升级战略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国进行的是“增量改革”,但是“增量改革”的“红利”正在逐步褪色,由经济总量“超常”膨胀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层出不穷,所以我国的改革正逐渐步入“存量改革”的阶段。从体制改革角度出发,“十二五”时期,中国“存量改革”的本质是通过全方位推动整体经济体制的改革解决“经济存量非合理”的沉疴。从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的不同层面出发,“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把“创造内需”和“调优供给”作为“存量改革”的两个轮子。

从调整需求结构的角度来说,将 会重点推进两项改革:一是深化收入 分配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 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 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释放中低收入 阶层消费需求。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 革,加快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进程, 深化城镇化进程,调整城乡二元结 构,启动城乡“双极”消费冲动。

从优化供给结构的角度来说,也要加快推进两项改革:一是,加快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攻坚,加快垄断行业领域的改革步伐,加大引入民间投资力度,提高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环境;二是改革要素价格体系,特别是资源价格体系,使资源价格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改变“低成本”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此外,所有改革推进的前提是政府转型,没有政府转型的突破,改革就难以深化,经济结构难以调整,发展方式难以转变。因此,“十二五”时期,中国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推动政府从经济建设型到公共服务型转变。

“十二五”规划将如何改变中国的经济图景

在“十二五”规划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图景”可能将出现五种显著变化。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各地政府“GDP崇拜热”将逐步消退。“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将一改过去单纯以寻求经济高速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高质增长、包容性增长和绿色增长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特点,经济增长目标也不再以“保八”作为亘古不变的“铁律”。在经济增长理念改变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标准也将从单纯依据GDP增长速度转变为综合考虑GDP增长质量,这将促使中国地方经济粗放型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改变,地方“投资冲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步结束。

其次,经济结构将呈现出消费主导型特点,国内消费结构将逐步升级。“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将摆脱过分依赖对外贸易的现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和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扩大居民消费,消费率很可能增加到60%以上,而居民消费率也将增长到55%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将稳步上升。随着消费总量的快速上升,中国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从以“衣、食、用”为主逐步向以“住、行、康、体”为主转变i物质产品消费将下降,而精神产品消费将上升。

再次,包容性增长模式将惠及农民,农村面貌整体将出现较大的改变。继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是“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农民问题更是这一重点的“重中之重”。“十二五”规划将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实现农民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手段。有可能更多的城市居民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逐步“回归”农村。

此外,地区间将实现协调发展趋势,中西部地区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金融危机以来,受到外贸萎缩的影响,作为中国经济传统引擎的沿海省份经济增速出现滑落,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却是“异军突起”。“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府将实施更为平衡的地区发展政策,中西部地区的生产成本后发优势将得以凸显,沿海地区的产业将由于成本约束逐步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大量转移。

最后,资源环境问题将得到缓解,中国经济将向绿色增长靠近。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的阶段,同时城市化也在稳步推进,这两个阶段特征决定了中国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繁重。“十二五”规划很可能增加节能减排指标,并增加约束性指标的个数。中国政府对于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可能在“十二五”时期对国内重化工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而随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整体产业的发展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就中国现实发展阶段而言,地区节能减排毕竟是一种具有风险的尝试,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目前难以估量。

    进入专题: 十二五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41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