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民:圣诞感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90 次 更新时间:2011-12-02 19:49

进入专题: 圣诞感言  

郝建民(深圳)  

圣诞平安夜,环球同祝福。基督之伟力,亦入中国俗。

花卉门类富,熠熠圣诞树。南国天仍暑,雪花用纸糊。

民心似潮流,何力能拦阻?背井离乡土,打工进市都。

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属。毗邻似陌路,沉默大多数。

人间常不公,草民时受辱。生命太脆弱,人心需安抚。

生计多窘迫,社群相互助。生存实严酷,合力以共度。

生活寓真意,精神有托付。有感拯救意,圣子永不古。

基督之精神,平等为其主。马列真本质,现世之基督。

当年白求恩,万里中国赴。无私作奉献,真正基督徒。

凝聚民众力,一盘散沙除。整合新资源,何事不能图?

中华欲崛起,建国乃基础。主权定八隅,抗敌驱鞑虏。

平定四海内,保疆与守土。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后来公社化,跃进实有误。文化大革命,更是入错户。

摸石三十年,探测改革渡。破门数十载,找寻开放路。

实践出真知,拨开迷途雾。土地承包制,农民愿投入。

市场生奇迹,涌流众财富。资本不可缺,百姓须控股。

社会有贫富,危哉太悬殊。城乡二元结,定然要破除。

自由与秩序,轻重实有度。个人与群体,同样要兼顾。

欲望要释放,但也须约束。从来中国人,企盼出圣主。

高瞻且远瞩,治世存大度。国强须民富,轻徭与薄赋。

清廉政绩凸,宽容和谐出。祈愿逢盛世,文景历汉武。

外攘诸夷狄,内修各法度。倚重董子舒,一统尊儒术。

仁民而爱物,克己以礼复。修齐治平策,长治久安睹。

黎民各从业,百姓有丰谷。千年之巨变,维新乃正途。

治国需新方,旧药不足敷。但求宪政起,共和立实处。

权力须制衡,舆论来监督。公民同参与,人民真作主。

自立民族林,自走中国路。创建新世纪,拉开新一幕。

基督入本土,禅化是归宿。大爱似无疆,远近无分殊。

族群有所需,民众心往顾。儒释道耶间,已然成互补。

信仰呈多元,同行康庄路。合众一条心,奋起不止步。

天命之维穆,常道已彰著。华夏再复兴,举世皆瞩目。

天下以为公,有责乃匹夫。践履无反顾,笃行当贯注。

同是天涯人,佳言以代赋。遥遥谨愿祝,平安常随护。

【注1】基督之精神,平等为其主:“平等”之诉求乃新世界之不可逆转之潮流也。(民主诉求之最本质处岂非“平等”乎?)“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基督隐含之平等精神,恰顺应此一潮流,遂所向披靡,无可阻挡。

【注2】马列真本质,现世之基督:基督宣扬彼岸的天堂,而马列追求现世的平等与解放,两者精神间有其传承与一致的地方。后者因试图在此岸之“现世”实现彼岸之“理想”(乌托邦)而遭逢变故。(天堂只能在天上。在地上建立天堂的美好愿望,往往被证明是引致灾难的幻想。在此意义上或许应当/可以说,有些“理想”,尤其是一些看来过于宏大的“理想”,是不能“现世化”的。因为它可能产生的后果,恐怕远远超出了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的范围。)但其与人民大众的“平等”与“解放”之诉求相互因应之合情合理之“内核”(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尺度或生存/生活态度),以及由此而释放出的巨大精神感召力,却必将绵延不绝彪炳千古。

【注3】当年白求恩···真正基督徒: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 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这其实也就是基督的精神。因整合此新的精神资源,遂能打破吾国之国民性中“一盘散沙”之千年痼疾,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始成就“建国”之百年伟业。

【注4】仁民而爱物:语出《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克己以礼复:语出《论语-颜渊》,原文是:“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与“礼”乃中国传统儒学中之两个核心概念,以此与基督教传统中之“博爱”与“秩序”作比较,殊多意味。

【注5】基督入本土,禅化是归宿:同佛教传入中土后逐渐演化为与平民百姓血脉相连的禅宗相类似,基督教从进入中国之日起,就已无可避免的自然而然的发生着适应/顺应中国本土民众生存文化特质及其社会心理需要的种种变化。对于此种变化,不可不察也。

【注6】族群有所需,大众心往顾:“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基督宗教亦复如是。

郝建民

2008.12.24-29于鹏城

2009.12.24-26修订

2011岁末再稍作修订

    进入专题: 圣诞感言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746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