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煊 贺梦:论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辩证关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7 次 更新时间:2011-10-28 11:14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敬煊   贺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同样深远意义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也是学术界的两大研究热点。就总体的研究现状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学习型政党建设还主要是作为两个单独的课题来研究,把两者直接联系起来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试图通过回溯二者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分析其联系与区别,研究二者如何相互促进,从而简要论述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联系

(一)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时空上的一致性。

虽然建设学习型政党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但是重视学习、勤于学习是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正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而党的成长、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致力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党成立90年来,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且联系时代变化和中国实际,融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学习理论。所以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学习型政党建设在1921年党成立后就已经开始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是强调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点、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用欧洲的语言写欧洲的历史与问题,很少谈到亚洲与中国”。[1]要想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巨大指导作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是客观必然。在中国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之为中国人民熟知和掌握,就必须采取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既坚持又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回顾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建设学习型政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于党的诞生、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以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在党建方面重视学习型政党建设,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创新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要建设的也是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实质也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同时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思维,学习一切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进行理论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这一点出发,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时空上具有一致性。

(二)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具有重合性。

1.毛泽东对政党学习的开拓。毛泽东在建党之初就根据党当时所处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观点,通过加强学习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步调;并且他从政党的角度对政党学习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观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内容。他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2]毛泽东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全党的理论素养、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党以及更好地改造社会。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学校的领导者,就是中央。各地方党部,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都是这个大学的分校。全党同志以及非党的战士们,都须进这个学校”,使全党成为终身学习的“无期大学”。[3]毛泽东还首创了“整风运动”的新形式,并把学风建设放在首位。

2.邓小平对政党学习的继承。“文革”结束后,为了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邓小平号召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邓小平关于政党学习的最基本观点是学习的实践性,学习是为了解放思想,更好地领导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告诫全党:“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年来,应当承认学得不好。主要的精力放到政治运动上去了,建设的本领没有学好,建设没有上去,政治也发生了严重曲折。现在要搞现代化建设,就更加不懂了。所以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4]针对学习的内容,邓小平认为根本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同时还要学习经济、科技和管理等知识,要全方位、专业化地学,在全党树立一种力戒空谈、踏实学习的学风,从而使得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江泽民对政党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巨大,党面临着许多新的历史课题和任务,突出表现在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此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把学习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并在党政领导干部中倡导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江泽民指出:“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资格、失去人民信任和拥护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5]对于学习的内容,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要求:“不但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同时要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知识来丰富和提高自己。……特别要注重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6]至于怎么样学习,江泽民同志认为要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4.胡锦涛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党的优良学习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赋予政党学习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方式,适时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本领”。[7]在学习内容上,胡锦涛同样强调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同时还要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且要联系党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来学习。除了党员干部自学以外,中央政治局还长期坚持集体学习,在全党全社会率先垂范,向世人传达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理念和决心。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党中央都号召全党重视学习、重新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会推动党的事业出现大变化、大发展,也必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胡锦涛同志曾总结:“我们党的历史上,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当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党同志首先是担负领导责任的同志,是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对党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关系极大。”[8]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创造主体,也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学习型政党建设,都有赖于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率先示范和全体党员的积极参与,当然也需要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建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主体方面,这两大课题是具有重合性的。

二、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区别

(一)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不同。

学习型政党建设作为党建领域的课题,除了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同时也要特别重视对政党政治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借鉴和吸收。学习型政党的内涵丰富,大致有三层含义:从最基础的意义来说就是强调全体党员和各级组织要进行新的学习,离开了学习,就不能称之为学习型政党;从现实意义来说就是以新的学习拓展政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从价值意义来说就是通过新的学习来促进政党发展,使得全体党员活出生命意义、政党接近奋斗目标、社会不断进步。[9]但是归根结底,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落脚点是党的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一种基于新的学习理念基础上的政党组织模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针对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社会运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正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落脚点是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

(二)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载体不同。

学习型政党建设既然落脚点是在党建上,在现实中就有一个实际的载体,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能持续学习、不断创新进步的政治组织,一个能引领社会不断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组织。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就是一个建立在新的学习理念基础上的政党发展新模式。正是因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有党的各级组织为实际的载体,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建构学习型党组织管理模式、培育学习型领导与学习型党员等行为策略,也可以借鉴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对于学习型政党建设来说是一个更为宏观的课题,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实际载体。虽然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巨大,但是不能因此就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局限于中国共产党的内部组织。今天,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担负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任。在此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不能像学习型政党建设那样可以采取具体的行为策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进程要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

三、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互促进

(一)学习型政党建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促进作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需要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来提升和倡导。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提升,它们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其内容和形式。而建设学习型政党,一个重要基点就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创新,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全面而符合时代的解读和诠释。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需要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来宣传和倡导。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0]但是理论不会自动地掌握群众,理论只有得到宣传、普及,让群众知晓、信服,才能掌握群众,也就是说必须依靠学习和教育。党的执政地位使得党拥有巨大的宣传优势和学习资源,领导骨干和党员遍布各行各业,广大党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对其他社会成员和组织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在党内率先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然后再面向全社会成员进行宣传和倡导,这样才能使“理论从理论家的书本上、从思想家的书斋中解放出来,真正掌握群众,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11]。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能力需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来提高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学习是创新的基础要素,建设学习型政党从而引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培育创新的时代文化,这对理论创新大有裨益;能力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建设学习型政党能够通过学习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创造主体,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提高广大党员及干部的能力和素养,从而有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推进。

3.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需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来示范和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武装,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而这些恰恰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题中之意。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建设一个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政党,这就要求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思维和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吸收当代最新的学习理念,采取最新的学习行为,学习一切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进行理论创新。因此,建设学习型政党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促进作用。

1.学习型政党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和武装。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必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建党90年的历史证明,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体党员,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素养,才能保证党在不同时期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在中国共产党进行政党学习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始终是其学习的核心内容。学习型政党建设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同时,党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型政党建设发挥了直接而具体的指导作用。如前所述,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对政党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回答了“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实资源。可以说,建设学习型政党必然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武装和指导。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了价值认同和良好氛围。任何政党既为现实而存在,也为理想而存在;既有必须完成的现实任务,也有自身的远大理想和追求。学习型政党既强调学习要注重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有自身的价值追求,这个价值追求“要融合个人价值、组织价值与社会价值,以期实现党员发展、组织发展、社会发展的统一”[12]。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每个党员都应以此为奋斗目标,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作为社会活动主体,也有着自己的个人理想。如何坚持政治目标的一元性指导与党员个体的多元发展相统一,政治理想的先进性发展要求与党员个人理想的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是学习型政党建设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学习型政党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两大课题,二者既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也有区别之处,并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并使之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注释:

[1]转引自张彦:《理论创新的典范——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外延》,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81页。

[3]〖JP3〗《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5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3页。

[5][6]《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84、284—285页。

[7]李斌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从中共中央政治局44次集体学习看建设学习型政党》,http://www.binhudj.gov.cn/content.aspx id=518。

[8]胡锦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载《学习时报》2002年1月9日。

[9][12]谢春红:《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4、9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页。

[11]王伟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1期。

(作者:李敬煊,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贺梦,湖北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65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5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