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汉宁:回望百年辛亥 承继首义精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76 次 更新时间:2011-10-17 16:32

进入专题: 辛亥百年  

尹汉宁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以武昌首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武昌起义爆发百年来,以“把握大势、乘势而上、勇于担当、敢为人先”为主要内容的首义精神,一直激励着湖北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不断谱写荆楚大地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一、武昌首义爆发的历史条件

在武昌首义发生之前,革命党人先后在广东、江西、安徽、云南等地发动了10余次起义,但屡屡失败。而武昌城头一声枪响,却敲响了清王朝覆亡的丧钟,举国响应,迅速形成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冲毁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赶跑了封建皇帝。为什么武昌起义能够成功?这固然有一些偶然因素,但根本上是当时湖北的社会条件与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从全局看,武昌起义前夕,封建统治日益腐朽、风雨飘摇,推翻封建帝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从当时湖北的情况看,湖北具备了发动起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条件。

近代湖北工业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规模。自1861年汉口开埠,湖北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洋务运动期间,湖北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企业,企业数量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结构,武汉也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和出口贸易城市。张之洞18年督鄂,离任时写了一副对联: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欧亚遥。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湖北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近代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湖北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的力量,为武昌首义的成功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

近代湖北文化教育兴盛,思想新锐活跃。鸦片战争后,封建统治集团的有识之士有感于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志气,而人才之贫由于见闻不广、学业不实,因而在湖北大力推动兴学强教。从1869年起,湖北兴办或改制了经心书院、两湖书院、江汉书院等传统教育机构,其中两湖书院是当时全国两大书院之一。1891年后,湖北又先后创设了方言学堂、自强学堂、农务学堂、工艺学堂、文科高等学堂等一大批新式学堂,成为当时全国洋务学堂最多的省份。同时,当时的湖北还大力提倡留学教育,至辛亥革命前夕,鄂籍留日学生累计达5000余人,位居全国第一。通过改制旧书院、兴办新学堂、提倡留学等途径,近代湖北的文化教育事业空前繁荣。武汉成为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奠基之地、民主思想的激荡之地、先进理念的汇聚之地,为武昌首义的积蓄、爆发和成功培植了思想条件和文化环境。

近代湖北战略地位突出,区位优势明显。湖北地处我国腹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随着京汉、粤汉铁路的兴建,使武汉成为全国的交通大枢纽。地理位置奠定了武汉区域性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在近代中国,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通商口岸和内地贸易中枢,被称为“东方的芝加哥”,较大范围的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都在武汉集散,这为首义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时,武汉具备区位战略优势,在革命运动中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效果。

近代湖北革命力量相对集中于新军,易于组织。同盟会成立之后,许多在日本的湖北留学生受到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这些留学生回到家乡以后,在革命理念的激发和现实生活的冲击下,进一步坚定了“亡清必楚”的信念,积极发动本省革命志士,广泛联合全国革命同胞,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开展行之有效的革命动员工作。起义发生前,湖北先后成立的几个主要革命团体已经完成了大联合,新军中1/3的成员已经加入革命党,1/3的成员同情革命,真正顽固立于清廷一侧的不到1/3。革命党人已经基本掌控了湖北新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组织系统。在历史重要的关节点上,湖北革命党人敢于抓住有利时机,乘势发动起义。在起义的关键时刻,直接指挥起义的两名湖北革命党人熊秉坤、吴兆麟勇于担当,完成了首义成功的神圣使命。

二、武昌首义的历史贡献与首义精神的历史传承

100年来,湖北人民继承和弘扬首义精神,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以武昌首义为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起点。作为辛亥革命的发端和标志,武昌首义为整个革命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在革命斗争的关键时刻,湖北革命党人勇敢地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经过浴血奋战,首义取得成功,为推翻帝制作出了示范,坚定了全国人民的革命信心。武昌起义后的一个多月内,全国13省发动起义,并宣布独立。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了湖北军政府,一度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以取代清朝中央政府,成为新生的民主共和政权的雏形;颁布了第一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成为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蓝本。武昌首义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振兴中华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也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当然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弱小的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工农大众,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这一时代重任历史地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以武昌首义为起点,湖北的仁人志士为推进民族独立与解放作出了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紧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首义之地的湖北人民继承和发扬首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以董必武等为代表的湖北辛亥革命志士,为了继续推进革命,不仅参加了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后续斗争,而且在总结革命教训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湖北是最早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的省份之一。大革命时期,湖北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土地革命时期,湖北是鄂豫皖、湘鄂西等根据地的主体;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全国解放立下了卓越功勋。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北红旗不倒、斗争不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湖北成为新中国建设布局的战略要地与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一五”期间,国家确定的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项建在武汉,包括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等一批“武字头”的大型国营企业,奠定了湖北的现代工业基础,实现了以“钢铁要过江”为标志的全国重工业转移。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作出以备战为中心的“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在湖北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湖北人民把首义之地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基地、科教基地。改革开放新时期,湖北人民引领时代风气,勇立历史潮头,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比如,第一个开放小商品市场,第一家商业股份公司上市等,特别是武汉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省会城市,率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

三、承继首义精神,推动湖北跨越式发展

100年来,首义精神的传承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今天,党中央对湖北寄予了厚望。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8月和2011年5月,在谋划“十一五”和“十二五”开局之际,先后两次视察湖北,希望湖北加快打造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既是对湖北的科学定位,又是对湖北人民的殷切期待。我们要承继首义精神,勇担时代重任,为推动湖北实现新的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充分利用湖北具备的跨越式发展的时空条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万家。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食品、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产值相继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工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正在显现。沿海发达省份的发展历程表明,湖北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充分利用湖北具有的区位优势。湖北地处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随着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的形成,湖北已成为境外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同时也是境外和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桥头堡”或“中转站”。从先后成功举办的中部论坛、中博会、食博会、鄂港澳和鄂沪经贸合作洽谈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看,海内外企业和投资商都比较看好湖北,已有中芯国际等一批大企业和大项目纷纷落户湖北,可以说湖北已经成为承接境外和沿海产业转移的热土。

充分利用好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与机遇。进入新世纪,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湖北担负着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重任。近年来,中央又给了湖北一系列新的发展支持:2007年12月,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此为平台,60多个国家部委与湖北签订部省合作协议;2009年12月,国家批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后的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另外,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

面对这些条件与优势,我们一定要弘扬首义精神,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推进“四基地一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大力推动“一主两副(武汉为龙头,襄阳、宜昌为副中心城市)”城市的科学发展,大力加强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联合湖南、江西等兄弟省份,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奋力推进湖北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以非凡的业绩,告慰辛亥革命的先驱!

(作者: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进入专题: 辛亥百年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27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求是》,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