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生:印度增长的秘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85 次 更新时间:2011-08-31 12:14

进入专题: 印度  

黄亚生 (进入专栏)  

中印经济发展各有长短,在眼睛看不到的有些指标、管理、金融体制等印度是领先的作为21世纪两大新兴发展中国家,印度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人均收入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高,财富收入两极分化严重;两国同时也是世界上送出留学生最多、接受海外汇款最多、人才流失数量庞大的两个国家。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企业家,成为美国硅谷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与印度也有着许多不同,中国经济的基础设施更为完善,政府极富效率并且政治稳定。

但是,尽管大多数舆论都更为看好中国,但印度也有很多优势。例如其经济发展更有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含量;印度的中小企业发展、私有经济和放松管制极为成功,更重视社会投资,等等。

中印消费比较

2009年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社会零售额增长了15%,远远超过GDP的增长。中国的社会零售数据里面包括家庭消费和机构消费,机构消费是指政府和企业的消费。这15%增长里多大程度是家庭消费贡献的,多大程度是机构消费贡献的?只有区分清楚,才能够作出中国是不是走出消费低谷的判断。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是不是消费驱动,指的不是政府消费,而是家庭消费。

中国为什么会消费下降?是谨慎型消费,因为国民收入过低。印度也没有非常发达的社会保险机制,但它的消费占GDP的比例高于中国20%。显然,社会保险不足不是消费下降的最重要的原因。

从家庭储蓄率来看,印度实际上跟中国差不多,甚至有可能比中国还高。家庭储蓄占GDP的比例,中国是20-22%左右,而印度是25%。为什么印度的消费占GDP的比例却比我们高?就是印度的个人收入占GDP的比例比中国高。印度的个人收入占GDP的比例可能在0.7%、0.8%左右。而中国是0.45%、0.5%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印度储蓄率比中国高,它的消费也比中国高。

印度的经济是靠个人收入增长推动的,这种方式,虽然不能够很快地推动GDP的增长,但是能够推动个人收入的增长。

印度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

从中国过去30年的GDP和个人收入增长来看,最近这几年GDP速度加快,但是变化不是很大,基本上都在8%以上。但是如果要看个人收入的话,从90年代起则明显放慢。原因在于,中国过去的30年,有很不一样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的措施。改革方向可能不会影响GDP的增长,但会影响个人收入的增长。

再看印度。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印度的增长速度是很低的,只有3%多一点,这就是发展经济学里面的印度增长速度。但到了2004年以后,印度的增长速度差不多达到9%,以前,9%、8%叫东亚经济发展速度。从印度发展速度变成东亚发展速度,这个过程是怎么完成的?

此次金融危机,印度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印度的政府经济刺激计划是多少? 40亿美元,可谓小菜一碟。但印度GDP增长是7%,印度的货币政策有过变化,在金融危机过程中,任何国家的货币政策都可能有变化。在没有政府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增长可以达到7%,这说明,印度的私营部门非常有活力,它的增长是靠内需。

印度的短板与优势

印度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它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差的。印度是一个热带国家和农业国家。在历史上,如1963、1964、1967、1969、1975年,印度曾经有高速的增长。就是因为天气一好,GDP就上去了,天气不好,GDP就下去了。但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成功,不在于三两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而在于有没有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现在,印度经济结构已经改变了,天气不再是制约印度发展的因素,所以印度的将来要被看好。

反过来讲,印度有这么多的问题,这么多的缺点,GDP增长还能达到7%,所以取得的成绩才更加令人尊重,因为它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比较而言,中国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基础教育程度。中国成人的文盲率是9%,印度是39%,尤其是女性。

印度以相当于中国50%的投入,达到现在8%的增长速度,跟中国不相上下,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在于其经济体制,以及本土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中国的经济改革从1978年就开始了,但到最近才涉及金融。而印度的经济改革与金融改革是同时起步的。它的股票市场、银行的改革动手很早。所谓银行改革就是非国有化,这个进程要比中国大概早13~14年,培养了一批非常好的企业。

龙象之争:中国需要解决什么?

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改革不改革,不会影响到外资,但却会影响本土企业的创业。

去印度参观的人,看到的都是印度落后于中国。但是有些指标、管理、金融体制等,是眼睛看不到的,而在眼睛看不到的几个方面,中国是落后于印度的。比如印度的私营企业大部分还都是家庭企业,家庭企业一般都不重视职业管理,而印度虽然是家庭企业,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职业型的教育。如果给这些指标打分的话,印度要领先于中国。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看它的管理,看它有没有创新。

为什么现在中国成了一个生产大国而没有成为消费国家?这跟我们的经济政策、经济制度有一定的关系。贸易对中国不是一个问题,而且中国的出口其实是一种非常反常的情况。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进口加上出口,占中国GDP的60%,要改变这种反常情况,对策不是减少进口和出口,而是要解决我们内部的问题。

进入 黄亚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印度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369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作者博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