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虚妄的民粹主义恐惧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27 次 更新时间:2016-07-08 21:55

进入专题: 民粹主义  

秋风 (进入专栏)  


反对民粹主义的人们也承认,严重的社会不公让人们产生了怨恨,这是民粹主义的根源。但一转脸,他们又把民粹主义又当成了最大的敌人。这真是奇怪的逻辑。2003年以来,反民粹主义似乎成了一种时髦,民粹主义似乎让很多追求市场、法治的人士恐惧。粗略地观察,大约有这么四类人士比较热衷于反对民粹主义者:

第一类,一些为市场体制辩护的著名经济学家。他们致力于在中国建立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市场体制,这个市场体制的一个重要制度保证是小政府。他们担心,民粹主义将会破坏这样的市场化过程。他们也担心,民粹主义鼓励民众要求进行大规模再分配,会带来强政府。

第二类,一些年纪稍大,经历过文革的人士。这些人通常信奉李泽厚、刘再复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告别革命论”。他们相信,20世纪中国的灾难就源于激进革命,而民粹主义必然通往这种激进革命,文革也被他们解读为一场民粹主义运动。要避免激进,就要反对民粹主义。

第三类,一些主张司法职业化的法学界人士,也对民粹主义警惕有加。近些年,公众通过舆论,对一些变成公共事件的司法案件予以深度关注,包括对于法院的明显不公、不合理的判决,表达了强烈批评意见。这这种现象被一些法学家称为“民意审判”,解读为民粹主义。

第四类,一些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也受上述思想、学界人物的影响,利用各种机会表达反民粹主义的立场。他们以现代西方成熟民主体制中的意见表达和政治运作为范本,相信现代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理性、平和的。他们也相信,这样的制度只能通过理性、建设性的方式建成,而民粹主义充满了激情,是非理性的,非建设性的,很可能造成巨大的混乱。因此,有知识分子断言,民粹主义是社会最大的敌人。

应当说,导致上述人士反对民粹主义的社会现象,确实是存在的。比如,民众确实要求政府增加民生投入,缩小贫富差距。民众、舆论也确实对于司法的腐败和不公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有些时候,民众也确实以暴力来反抗政府的强制拆迁。在有些地方也确实发生了群体性事件,这些群体性事件中当然不乏暴力。

所有这些现象是否可被称为民粹主义?这涉及民粹主义的界定问题,暂且不去管它。这些现象也确实算不上健全,学者、专家、知识分子表示反对,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这样一反对,问题就解决了吗?

其实,上面所引“民粹主义是社会最大的敌人”的那条微博,紧接着就有这样的论述:“颇有理。最近一直在想:何以民粹会兴起?我以为主要是社会不公正造成的,严重的社会不公产生怨恨情绪,产生对财富和权力的仇恨,乃至对理性和社会规则的破坏欲望,不公是民粹的土壤,而最怕的是民粹和极端民族主义合流。”

反对民粹主义的人们也承认,严重的社会不公让人们产生了怨恨,这是民粹主义的根源。但一转脸,他们又把民粹主义又当成了最大的敌人。这真是奇怪的逻辑。不错,中国社会的部分底层民众,目前确有怨恨情绪,那是因为,他们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施加这种不公平的主体就是人们经常谈论的“权贵资本主义”,这套体制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不理性、不讲规则的,他们迷信金钱和暴力,并且毫不犹豫地对弱者滥施暴力。对此,民众产生愤怒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面对这样的愤怒,正确的做法是打破权贵资本主义体制,限制其对民众权益的剥夺。

以再分配为例,当下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公,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民众要求进行再分配,就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如果经济学家根本不能说服政府降低民众税收负担,那么,要求政府在给定的财政收入中,拿出更大比例用于改善中低收入民众的生活,就是完全正当的。

再以司法为例,法学家声称,民意审判损害了司法的权威。问题是,中国的司法机构何曾有过令人尊敬的权威?真正妨碍司法独立的因素显然不是舆论,而是不合理的司法制度及相关联制度。正是由于这些制度扭曲,法院经常做出不合理判决,不少法官深陷腐败泥潭而枉法判案。对此,民众、舆论当然有理由提出批评。事实上,在司法不独立的制度背景下,民众的批评有助于那些追求司法正义的法官扩大自己的独立空间。

当然,毫无疑问,当下民意之表达确实有情绪化色彩,个案中舆论未必合理,民众关于再分配的呼声也未必合乎优良市场制度之原理。但是,表达自己的意见,发出自己的呼声,乃是民众的自然权利。学者、专家、知识分子没有任何理由蔑视这些意见、诉求,或者随手贴上一个标签,予以痛斥。这本身才是不理性的。

所谓的理性、建设性,只能是精英的自我约束,而不能将其变成一个蔑视民众的借口。

具体说来,思想、学术界的责任就是倾听民众的呼声,面向民众意见所指向的现实,按照自己的专业训练,发现造成民众不满的问题所在,理性地探寻建设性地解决该问题的方案,进而通过政治过程,推动政府改变政策,或者变革制度,从而缓解民众之愤怒、怨恨。

总之,如果你恐惧民粹主义,那就去解决造成民粹主义的制度问题。即便民粹主义确实是个问题,它也只是果而不是因。作出一副民众皆醉我独醒的姿态斥责民众的肤浅、不理性,看起来清高,实则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虚妄的民粹主义恐惧症最为糟糕的结果是,市场、法治的诉求与民众的切身感受脱节,变成知识分子的概念游戏,而丧失实现的可能。

进入 秋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民粹主义  

本文责编:lihongj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364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