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铁川:维护香港同胞根本利益的90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82 次 更新时间:2017-10-27 15:08

进入专题: 建党九十年   香港问题  

郝铁川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90周岁华诞,香港也迎来回归14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与香港回归日恰为同一天,这是历史的巧合,也是时代的垂青。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注重维护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许多香港同胞也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重申,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香港同内地的交流合作,团结一切爱国爱港力量,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通过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我们对中国共产党90年来维护香港同胞根本利益的一贯立场认识得更深刻了,对贯彻中国共产党对港工作方针的决心更坚定了。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政策主张从根本上推动了香港的进步和发展


概而言之,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坚定地支持香港爱国同胞反对殖民统治的正义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到香港回归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中央政府在政治上稳定香港、经济上支持香港、生活上保障香港,最后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使香港平稳顺利回到祖国怀抱;香港回归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

上世纪20年代,港英当局漠视民生,实行种族歧视。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海员大罢工,直接促使港英当局与工人谈判,增加工人工资,改善雇工制度。192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省港大罢工,促使港英当局对华人的政治作用有所重视,委任了行政局首位华人议员周寿臣,对中文教育也较前重视。上世纪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港英当局很快向日本侵略者投降,而中国共产党领导港九独立大队与日本占领军英勇作战3年多,组建7支游击部队在香港各地区开展抗日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营救滞港的爱国人士、文化精英和国际友人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明确要求解放军勒马深圳河畔,不开进香港,在政治上稳定香港,在经济上支持香港发展。从1962年起,内地在自身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每天分别从上海、郑州、武汉等地开通“三趟快车”,为香港供应活猪、活牛、活家禽、活鱼水产、冻肉、瓜果蔬菜等。至今,共开行4万多列,长年、均衡、稳定地向香港市场提供充足的鲜活冷冻副食品,满足了香港同胞的生活需要,为香港社会稳定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保障。1965年,香港发生严重水荒,经周恩来同志批准,中央启动“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向香港供应淡水,解决了香港的用水困难,香港至今仍有七成以上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来自东江。1973年发生全球石油危机,内地向香港及时供应油料,帮助香港度过油荒,避免了香港经济崩溃。内地在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原料方面对香港的供给,保障了香港同胞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需求,并使香港的生产成本长期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香港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了优势。

上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周边地区竞争加剧,香港工业本身“轻、小、外、密”的局限性显现,制造业整体危机四伏。正当香港工业为寻找出路一筹莫展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春风吹绿祖国大地,香港企业家纷纷将制造业大规模北迁,有效解决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制约,香港制造业又一次焕发出巨大活力。此举既创造了香港工业史上的奇迹,又为香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产业基础,同时促进了旅游业、房地产业等支柱产业发展,香港由此演进为世界一流的“服务业之都”。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方针,中央政府与英方经过22轮艰苦谈判,最终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提供了坚实基础。上世纪90年代,全国人大颁布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成为今天香港的根本大法,成为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法律基石。进入回归过渡期后,中央政府与爱国爱港同胞一道努力,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

回归14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央政府全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1997年8月至1998年8月,国际炒家在香港金融市场狙击港元。在此次“港元保卫战”中,中央政府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明确表示可以动用一切力量,支持特区政府捍卫联系汇率制。2001至2005年底,内地向香港注入1620亿资金,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经济复苏。2003年,当非典疫情肆虐内地和香港之时,中央政府也是香港特区的坚强后盾。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在香港签署,为香港产品及服务开拓内地市场、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与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央及时宣布支持香港发展的7个方面14项措施,全力帮助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2009年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将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促进港珠澳区域的经济发展。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港澳内容单独成章。《纲要》指出:继续支持香港发展金融、航运、物流、旅游、专业服务、资讯以及其他高增值服务业,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支持香港发展高价值货物存货管理及区域分销中心,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增强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这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将会有力地促进两地的交流合作和香港的繁荣发展。香港回归后,还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和决定,推进香港民主在基本法轨道上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并形成了一整套符合香港实际的方针政策。2007年,党章修正案总纲中增写了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些都表明,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一项长久之策,也是香港同胞的共同心愿,更是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所在。


90年来香港同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香港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爱港传统,“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他们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卓越贡献。

上世纪20年代,香港同胞热情支持内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五卅运动”,参与了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抗日战争期间,香港爱国同胞以多种形式支持内地抗战,把香港变成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中心和国际援华物资中转站,仅1938年香港五大商会就捐资49万港元,76个商团募集到36万件衣物。1937年,中共中央安排廖承志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建立文化宣传阵地,并创建“联和行”在爱国华侨中募集物资。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募集了大量资金和物资。香港爱国人士还积极救助内地来港同胞,竭力帮助解决抗战引起的难民问题。在香港同胞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在香港建立具备大学规格的达德学院,并在短短3年时间内为新中国输送了一批重要政治人才。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香港凭借其地缘优势和与内地特殊的历史渊源,很快就成为内地的主要贸易对象。从1949年到1959年,内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1978年,中国共产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广大香港同胞通过投资、贸易和多种形式的合作,在推动内地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促进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1979年至1996年,内地实际使用外来直接投资1748.87亿美元,其中来自香港的投资额为992.97亿美元,占56.8%。直到今天,香港仍是内地外来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地。香港同胞还慷慨资助内地公益事业,祖国大地充满了香港同胞的骨肉深情。

在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的岁月里,香港爱国爱港人士坚定站在中央政府一边,反对“三个条约有效论”、“以主权换治权论”和彭定康抛出的“三违反”政改方案,为香港顺利回归作出了重要贡献。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把一个在近代受尽列强欺凌、饱受战乱之苦、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治人权事业显著进步、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的新中国,这里面也凝聚着许多香港同胞的辛勤汗水和巨大贡献。

90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在各个时期都对香港的发展、繁荣和稳定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特别是开创的“一国两制”事业赢得了香港同胞的普遍赞同,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切实维护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中对港政策主张的主流和本质;永远站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边,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历史已经证明也必将继续证明这一确凿不移的事实。

回归14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但有能力领导内地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而且有能力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一国两制”事业的核心力量。


(作者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宣传文体部部长)

    进入专题: 建党九十年   香港问题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港澳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327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