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心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当代走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70 次 更新时间:2011-08-11 00:31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包心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近日通过同行专家鉴定,以优秀等级结项。这项成果共计65万字,主要运用历史与现实相交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基本规律和当代走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提炼,形成了具有较强创新意义的研究框架和最终成果。成果的主要观点如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任务为关照。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突出表现为时代性和实践性。依据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不同内容和特点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相互承接的两大发展阶段,产生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两大理论体系。在90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我们形成了三条基本经验,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关键在于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永葆这一活力源泉,关键在于全面把握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特征,强固这一根本特征,关键在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与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提炼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第一,“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互为条件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有机统一的过程。继承坚持是前提,发展创新是关键,只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能创造既适应时代要求又符合中国实际的生动活泼的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第二,“基本原理”与“文化传统”交互作用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基本国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这三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只有立足中华优秀文化这一文化沃土,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三,“时代潮流”与“中国国情”融为一体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科学把握时代潮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只有既顺应时代潮流又适应中国国情,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第四,“本质统一性”与“形式多样性”有机统一的规律。本质决定形式,形式体现本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在坚持本质统一性的基础上创造多样形式,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第五,“客观要求”与“主观创造”相互促进的规律。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依据,主观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条件,只有将客观要求与主观创造融为一体,才能正确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第六,“思想解放”与“思想统一”有机结合的规律。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法宝,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统一思想,思想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指向。只有将思想解放与思想统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和实现路径。第七,反对“教条主义”与反对“经验主义”同时并举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贯穿着与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教条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大敌,经验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大碍。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同时克服与防止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干扰。第八,“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相互支撑的规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党的领导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党的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把握科学内涵、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基本规律,是为了更科学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和当代中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着重关注三大基本问题:一是必须密切适应时代的新变化,紧紧围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紧扣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走向,回答和解决时代新变化提出的新问题。二是必须适应国情的新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紧扣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过程中的新期待,深入研究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走向,回答和解决围绕新发展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必须密切适应执政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两大主题,紧扣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各种新考验,深入研究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走向,回答和解决执政新要求提出的新问题。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顺应新的时代、新的实际和新的考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重大而长期的神圣使命。

(作者为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专家点评

成果整体架构合理、逻辑性强、富有新意。整个内容环环相扣,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的有机统一。其突出特色在于,一是具有较宏大和多维的视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放到近代史的历史进程中考察;二是把历史的考察、现实的分析和未来的预见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运用了比较丰富的文献资料,提出的理论观点大都有充分的文献依据;四是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和敏感问题,都作出了实事求是和旗帜鲜明的回答。

山东大学 周向军教授

该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的总结和概括,不是从一个先定的意识形态标准出发,而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做到了“摆事实”、“讲道理”,体现出了学理性和说理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所总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八条基本规律,是国内目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认识和总结中最完整的一种表述。

吉林大学 周光辉教授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99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