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世刚:我国中西部高起点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89 次 更新时间:2011-05-14 23:09

进入专题: 中西部大开发  

闫世刚  

摘 要: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为中西部地区高起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提出了中西部地区高起点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中西部高起点发展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途径,并提出了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发挥地方政府职能,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机制和发挥高新技术园区支撑保障作用等推动中西部高起点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中西部,高起点,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中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政府为推动中西部发展、实现和谐发展而制定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现有条件及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下,已难以实现传统意义下的承接于东部地区的梯次转移,而应当重点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此实现高起点发展。笔者构建的中西部地区高起点发展的战略及政策建议,对于科学规划、管理和指导中西部地区的高起点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中西部高起点发展是必然选择

根据我国现有国情,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梯次转移还存在较大局限,在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以及中西部经济发展具备一定基础的条件下,中西部地区高起点发展已成为必然。归纳起来,其必要性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区位布局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梯次转移的局限

根据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梯次转移的局限性的研究和分析来看,由于在区位布局和产业基础等各方面存在较大限制,导致中西部地区低起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必然难以实现。产业梯次转移通常更容易在地理位置相邻或相近的区域之间发生,而中西部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产业转出区域距离较远,在承接产业梯次转移的区域竞争中很难与东部欠发达地区相抗衡。另一方面,产业通过梯次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后,将远离中心市场而且成本等较高,而东部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所生产产品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日等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对外投资和产业梯次转移的主要趋势是向产业集群方向转移,即通过集群优势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从市场培养、熟练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协作配套条件等多方面为迁入企业带来便利和节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不良地理位置而产生的对资本流动和产业梯次转移的阻力。根据商务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的问卷调查,西部地区的本地配套率小于25%的占45.8%,远低于东部地区。这主要由于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集群发展有限,并且产业链还存在链条缺损甚至断裂的现象。这最终将导致许多梯次转移企业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配套企业,难以获得符合要求的产品、原料和服务。

(二)自主创新为高起点发展提供有效动因

自主创新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被确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中西部地区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竞争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无疑为中西部高起点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制支持和智力支持。

实施中西部大开发,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财政资金西移,给中西部地区高起点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电子信息产业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战略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目前已经被国务院列为经济增长点的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并加大向中西部倾斜力度。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利于中西部地区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经济增长现状导致高起点发展成为必然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高起点发展必然取代低起点发展的特征,而成为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的基本特征。中西部地区曾经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的重点地区,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虽然中西部产业链条分散,生产协作配套困难,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也不乏亮点。例如,武汉是我国光信息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地区,西安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光电子生产基地之一。部分中西部城市的软件产业也有了较快发展,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和长沙等软件产业正在崛起。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占了3家,即成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长沙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陕西和四川的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数量、军工资产存量、科研生产能力在国内居于前列。

二、中西部高起点发展的战略重点及途径

高起点发展,是指在产业发展伊始,就将主要产品的生产定位于高起点,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并使用国内外同行业中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制定相应的标准来生产此类产品,使产业发展在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跑线上,提高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起点发展战略以使产业发展能突破某些局限或瓶颈,从而在短期内得到飞速发展,赶上甚至超过国内外领先水平。

(一)中西部高起点发展战略目标

在中西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以高起点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产业转型升级、延伸高起点发展的产业链条、扩大高起点发展的产业规模为重点,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大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中西部地区形成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起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企业,推动整个中西部地区高起点发展。

1.依托中西部地区现有的和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在中西部地区各省市间基本形成差异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培育基于产业链的、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群。

2.通过不断的高起点发展,自主研发并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争取更深层次地挖掘出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所涉及到的基础及核心产业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加强这些产业间的联系,从而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更高起点发展。

3.继续加强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各方面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加快形成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基础及核心产业与其上下游合作共赢的产业链。

(二)中西部地区高起点发展重点

1.大力培育和发展核心基础产业的高起点发展能力。这里的核心基础产业是指集成电路、软件、元器件、电子专用材料和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等基础行业领域,这些领域属于产业链上游环节,技术难度和投资强度大,产品附加值高,现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核心基础产业薄弱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分工和地位,因此,将其作为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高起点发展中的最重要任务,力争在这五个领域的部分核心关键技术上实现重点突破,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和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2.建设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群。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产业融合趋势更加明显,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产品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更新换代。培育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群,是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结合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将数字视听、新一代通信产品、高端计算机和网络产品、信息安全产品以及应用电子产品等作为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从高起点加以培育,并从这个角度不断提升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群的自主创新能力。

3.实现产业集聚式发展。集聚式发展是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竞争环境下出现的新趋势,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家和地区间竞争的主体。

(三)高起点发展战略途径

中西部高起点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形成强大合力,多种途径,共同推进。

1.高起点发展的统筹规划。中西部各省市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强化优势,培育特色,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总体要求,做好本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规划。其中,对已经具备一定高起点发展条件的城市,如西安、成都和重庆等,要争取从高起点的角度尽快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重视对骨干企业高起点发展的突破。要把大公司或大集团的高起点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重视对这些骨干企业的突破,努力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管理规范、产品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高起点发展的排头兵企业,并以这些企业为核心,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组建电子信息产业高起点发展的航母。

3.以软件行业为先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通知”的要求,主要以软件行业为先导,为该行业的高起点发展提供相应的专项资金,率先实现该行业在中西部地区的高起点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起点发展。

三、中西部高起点发展战略措施与建议

(一)政府推动,营造创新生态环境

中央政府在高起点发展过程中主要职能是创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具体表现在制定科技政策、完善科技立法、编制创新计划、为高起点发展提供引导资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协调高起点发展要素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1.研发支撑环境。采取投入引导资金、项目经费支持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引进、开发行业、区域乃至在全国具有先进水平和重要影响的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和成果储备。

2.建设多功能的综合性中介服务体系。多途径、多形式地引导扶持技术创新、技术评估和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为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企业高起点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信息成果评估和高科技产品孵化等系列服务,加速电子信息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进程。

3.不断强化对科技的财政投入,建立高新技术发展基金,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并能产生丰厚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项目给予经费补助或进行贷款贴息;建立中西部地区中小电子信息企业担保基金,为正处于高起点发展前期的中西部地区中小电子信息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4.通过政府引导,发展风险投资事业,以中西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企业为投资主体,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用于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电子信息企业初创期、成长期的资本投入;鼓励、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贷款投入规模和力度,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发挥地方政府职能,推动产业高起点发展

地方政府是本地区产业规划的制定者和政府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掌握着当地的重要资源,因此,在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起点发展中,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归纳来说,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在高起点发展过程中,可采取如下四点措施。

1.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通过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权政策等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来中西部地区创业。

2.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审批手续、推进高起点发展的法制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为高起点发展提供各项服务的工作效率和行政管理透明度。

3.为企业兼并和重组提供保障。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高起点发展的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集团。

4.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应重点建立中小电子信息企业与大型电子信息企业之间有关高起点发展的协作体系,促使大型电子信息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规模扩张围绕自身的核心资源展开,进行自主创新,而将一般的零配件及半成品通过小型电子信息企业集群的专业化协作网,扩散到小型电子信息企业中去,形成大中小电子信息企业的高起点发展协作生产体系。

(三)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效能

为了实现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起点发展,需要将这些中介机构整合起来,组成一个可以为科研机构、高校、创新公司或企业提供信息、设备、人才和资金等高起点发展要素的全方位自主创新服务体系,重点从如下三个方面为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高起点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1.推动服务功能的多样化。中介服务机构为高起点发展企业提供的中介服务应是全方位的,包括信息咨询、技术贸易、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和高科技风险投资等。积极引导技术供需双方朝着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发展,还可以极大地满足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多元化、整体化和全程化的需求。

2.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保障。重点建设技术交易、信息咨询、公共技术和创业孵化等服务平台,向网络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尤其是公共科技信息平台,要打破信息垄断,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协调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信息分析机构的信息资源。

3.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建立一支科技素质高、市场意识强、专业知识面广和信息渠道宽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为各高起点发展企业提供全面、系统、有效的人才服务保障。通过这支队伍努力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尤其是有科技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并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资格培训教育和考核,提高其职业素养。

(四)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园区的支撑保障作用

十多年来,高新技术园区对我国高新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及中西部地区各项环境政策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及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企业高起点发展需求的大背景已产生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需要重新定位,为中西部的高起点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1.积极探索新的模式。在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高起点发展企业的创办模式和入园机制上,各园区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有所突破和创新,为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企业的高起点发展在创办模式和入园机制方面提供相应保障。

2.突出园区特色。在中西部地区有关电子信息产业高起点发展的定位上,科技园应突出特色,决不能盲目跟风、赶时髦,要结合本地经济、人才和资本等资源,确定适合本地或本园区电子信息产业高起点发展的方向。

3.强化市场化机制。科技园的“主导机制”(政府主导或市场主导)不同,其发展前景迥异。例如,美国硅谷是“市场主导型”的,而日本筑波城是“政府主导型”的,相比之下,前者突飞猛进,后者则发展迟缓。因此,为真正促进高起点发展,应坚持中西部地区高科技园区在运作模式上实行“政企分开”,为当地电子信息产业高起点发展提供相应保障。

4.加强园区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园区的服务体系有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的服务,包括基础设施、物业服务、税收与政策优惠等;二是市场层面的服务,包括技术研发支持、知识产权服务和出口支持服务等,能够对电子信息高起点发展企业起到具体帮助;三是产业环境方面的服务,包括合理的产业链布局、鼓励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

四、结束语

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行自主创新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向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和投资的倾斜力度,已经为中西部地区高起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营造了和谐发展的环境与基础。部分中西部地区由于产业链健全和产业规模雄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集群日趋成熟,储备了丰富的科研创新人才,使这些地区具备了一定的高起点发展环境与基础。中西部地区应抓住历史机遇,结合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地选择发展战略,制定符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的高起点发展模式,并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合理的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从而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进入专题: 中西部大开发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073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