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英宏 蔡建英:论第三代领导集体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特色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63 次 更新时间:2010-03-03 12:53

进入专题: 第三代领导集体   政治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丁英宏   蔡建英  

[摘要]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由管理型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型政府的转变标志我国政府功能建设走上了科学的轨道;社会主义民主的经济基础的建立,为国家从宏观上调整不同劳动能力的各社会群体的关系提供了保障;开辟了一条先法治后民主、以法治促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建立了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政治的辩证良性互动体系;把党的建设做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方向的定位和执政治国之道的探索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第三代领导集体;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任何执政党的领导者,都把社会的政治发展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研究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文明建设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第三代领导集体政治文明建设的范畴

在2002年“5·31”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十六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并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标志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初步形成。此后,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范畴,将政治建设提升到“文明”的高度加以认识。

第一,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制度文明。制度文明的核心是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民主制度又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政党政治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中党的领导是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在13亿人口的国家执政的党,其建设状况不仅关系到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就此,邓小平一再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江泽民在接任党的核心领导重任后不久便指出:“党的状况如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第三代领导集体着眼于时代和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研究和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政治文明建设的保障——科学治国方略的确立。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认识我国国情,明确了民主和法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强调要以法制建设来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秩序和成果。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此基础上于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表明了我国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即执政党在执政方式和国家在权力运作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治国理论,它揭示了道德在现代社会生活特别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新世纪中国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重要任务和方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治国理念上的成熟。

第三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必须落实在制度上,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且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日益深化的改革实践,使人民的现代民主意识日益强化,加快民主制度的建设,已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第三代领导集体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和民主机制建设,从中折射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实行决策民主化。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明确指出党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尊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重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

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开拓多种渠道,充分发挥各级政协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职能。政协职能从过去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发展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

基层民主建设硕果累累。进一步扩大了民主的有效参与途径,通过民主选举,在全国城乡普遍建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发挥群众性基层组织的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挥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民主监督制度得到不断加强。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各级政府逐步建立健全了依法行使权力的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听证咨询工作。新闻发言人、审计公开、听证会、咨询会、一站式服务、开门立法已经成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步的鲜明标志。

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政治文明列入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结构之中,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对邓小平“两个文明”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既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达到了新阶段,又从文明的高度开拓了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新境界,更突出了政治文明在社会文明体系中的重要性,表现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的完善和进一步科学化,开拓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的新思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二、第三代领导集体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

在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指导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期间,遇到过大量复杂的矛盾,处理过许多重大事务,做出过一系列令人称赞的决策,在治理国政方面显示出高超的艺术,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气概和科学精神。

1、注重加强政府功能建设,开启由管理型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型政府的转变。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政府建设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启了政府由管理型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型政府的转变。确认公民和团体在法律和政治事务面前一律平等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任何一个公民和团体。打破自我封闭,增加政务活动的透明度,只要不涉及到重大机密,就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晓谕民众。重大问题要让人民及时了解,参与讨论。公共政策的制订要产生于人民大众高度、广泛、充分而自由的讨论与酝酿之中。政府开始从管理型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型政府转变,我国政府功能建设走上了文明科学的轨道,这必将对政治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2、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经济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首要价值取向。与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首要价值取向不同,社会主义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建设与资本主义民主具有比较优势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个人财产受到法律保护,确立了各不同所有制主体在经济地位上的平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不仅为经济主体利益的实现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以市场经济模式为发展方向的国有经济的调整和改革使公有制经济找到了发展壮大的途径。社会主义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国家从宏观上调整不同劳动能力的各社会群体的关系提供了保障,强势弱势不同社会主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建设思想的提出,说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正在成为现实。以经济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正在形成,高于资本主义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3、努力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建设道路——以法治促民主。人类社会实践证明,无论在国家制度、社会制度,亦或单位制度层次,法治都是通向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然之路。基于对法治功能的认识,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方略。在中国这么一个地域广阔、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复杂,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民主基础欠缺的国家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改革,没有一整套法治秩序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国的改革客观要求党的坚强核心领导,党的领导必须摒弃人治观念,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法治社会,改革事业才会健康发展。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在民主与法治的现代政治体制发展道路上,走一条先法治后民主,以法治促民主的民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转制国家民主建设中的社会动荡或改革的转向。

4、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调整政治发展方向,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辩证互动的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第三代领导集体政治文明观的提出,是我国市场经济实践的内在要求。吸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有益成果,利用社会主义政治权力发展经济,以经济改革成果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矛盾运动体系即动力系统的运动规律渐趋明晰: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张扬劳动力强者的作用,利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政治权力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以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维护劳动能力弱者的利益,协调强弱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稳定,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种经济与政治辩证良性互动体系的建立势必会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格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全面进步的新阶段。

5、依然把稳定作为首要问题。1989年的国内政治风波和剧烈动荡的国际局势表明,保持稳定至关重要。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提出了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建立了保持稳定的一整套机制:对外,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染指和干涉中国内政。对内,保证政治核心稳定,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稳固;保持政策稳定,实行依法治国,保证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意志的转变而改变;保持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和文化心理稳定,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保持社会基础稳定,发展基层民主制度,兼顾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需求。正是由于有一个稳定的内外环境,我国的各项改革事业才会顺利向前推进。

6、把党的建设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建设决定中国民主政治的走向和三大文明的走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在分析“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如此迅速,如此容易”时指出“中国有一个讲效率的政府,它能制定出策略,这些策略一经通过,便能作出实施的决定。”这个“讲效率的政府”就是党领导的政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十二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纪之交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来的。它为回答我国处于两个千年之交,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些问题包括:如何应对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由于多元文化碰撞和激烈国际竞争而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挑战;如何保持生产力的长足发展态势;如何促进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如何把党的建设统一于国家建设的各项事业中等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地回应了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对党的领导提出的新要求,必将进一步开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整个文明建设的新道路。

三、制约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和解决对策探讨

第三代领导集体执政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就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来说,还相对滞后。我国社会主义产生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政治文明建设的起点低,缺乏可以遵循的成功经验;旧中国遗留的封建专制传统多,民主法制传统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欠缺;社会阶层还在分化形成之中;西方国家的冷战思维依然市场很大,全球化在带来良机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稳定造成了威胁和影响;加人WTO后竞争加剧,企业面临优胜劣汰的考验,一些职工可能因此下岗失业,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的增大及其它社会不稳定的问题,都有可能转化为政治不稳定的因素。这些都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使我国在政治文明建设的方法上必须慎之又慎。

首先要继续加强法治建设。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盛国兴。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尽快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健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严密制度约束,借鉴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尽快出台我国的反腐败法,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进一步遏制贪污、腐败现象蔓延滋长。在体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改革事业有序顺利推进。

其次,要建立中国特色干部人事制度。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实行功绩制,注重能力和才干。其文官制度的完善,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比资本主义的文官制度,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还存在着不少弊端。为此,必须借鉴外国在发现和选拔人才方面的经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等,改变过去的主观随意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第三,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政治文明的实现即民主与法治的实现。无论民主还是法治都有赖于和必然走向社会自治。只有扎根于基础社会之上并建构在社会主体自主自觉基础之上的民主和法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成为社会政治进步的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必须真正地授权于民,管理机制必须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从无所不为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提高国民素质和培育公民意识。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民族振兴中最重要、最具潜力的因素。提高国民思想品质和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是在激烈的外部国际竞争及强大的内部发展的压力推动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现代化的路径,使得我国社会不能坐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自发地形成发达的市民社会和成熟的公民意识,必须加以积极鼓励、充分引导、合理规范,这样才能使民主法治精神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政治心理的主导价值取向。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致力于政治文明建设,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方向的定位和执政经验、治国之道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治国思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创新,其本质是执政党逐步扩大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构建政权良性运作最佳制度的探索过程。党的建设、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的政治文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员人治国理政思想和方法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进入专题: 第三代领导集体   政治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198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东岳论丛》 2008年第0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