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填平认知“五四”精神的“代沟”

——读报随感之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23 次 更新时间:2009-05-17 15:56

进入专题: 五四运动九十年  

杜光 (进入专栏)  

在5月7日的上海《社会科学报》“五四回眸”专版上,读到了该报实习记者和前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顾骧的对话,题目是《不仅仅是青年问题》。读罢百感丛生,一吐为快。

记者提问说︰“通常,一提到五四,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青年人,想到爱国主义。您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顾骧说︰“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是 用理性主义来批判中国几千年来的专制主义、奴隶主义。”“它是中国历史上,自鸦片战争以后最伟大、最深刻的影响历史前进的精神文化运动。仅仅把它限定于青 年问题或者爱国主义,说得轻一点是误解,说得重一点是故意抹杀启蒙运动的任务。”他在回答后面的问题时还谈到︰“记念五四运动我们应该更高地举起启蒙运动 的火炬。90年前提出的民主、科学到现在也一点都不过时。”

读着这个对话,不由得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撇开青年问题不谈,仅就五四精神来说,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怎么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差异?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一边是青年人,一提到五四,“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爱国主义”;一边是老年人,认为作为“启蒙运动的火炬”,“民主、科学到现在也一点都不过时”;把它限定于爱国主义,“是故意抹杀启蒙运动的任务”。为什么会这样呢?

出现这个现象,一方面固然是五四运动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是二十年来舆论导向片面引导的结果。在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出现的认知五四精神的“代沟”,完全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通常谈到五四运动,指的是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为开端的新文化运动。在这次延续五六年的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中,我们的先辈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解放思想,开启民智,讨伐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奴隶主义,把中国的民主革命,引进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1919年五六月间,从北京开始,在全国爆发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爱国民主运动。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宰割欺凌和北洋政府的软弱无能,5月4日 下午,北京各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这个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并且得到了工商各界的支持。 各地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爱国民主运动,最后迫使北洋政府改组内阁,并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个运动先后持续 近两个月。

这个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五四爱国运动是包孕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一 个环节,一个高潮。由于它的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所以后来把整个新文化运动都称为五四运动。胡绳在他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里,把“五四新文化运 动”和“五四群众爱国运动”作为两节分开来论述,从历史记叙的角度来看,当然是必要的。我们不妨把前者称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后者称为狭义的五四运动。我们 通常所说的五四运动,指的都是广义的五四运动,即五四新文化运动,只有在讨论学生运动问题的时候,才把它放在狭义的意义上。

所以,通常谈论的五四精神,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那就是科学与民主;至于爱国主义,可以说是狭义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即发生在1919年五六月间的那场五四爱国运动的精神。长期以来,五四运动被认为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始终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5月4日发表的社论《记念“五四”,贯彻为民主自由的斗争》就指出︰“27年 前的‘五四’运动,在反帝、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之下曾经猛烈地反对旧政治、旧文化、旧礼教,实行了空前的文化革命,开辟了民族自觉的新民主主义纪元。”“‘ 五四’已过去二十七年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仍然是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主与科学一直被认知为五四运动的旗帜,五四运动的精神。

为什么要把五四爱国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说成是整个五四运动的精神呢?

把爱国主义定为五四运动的精神是1989年的民主运动被扼杀以后的事。

以反腐败和实现民主自由为主要诉求的八九民主运动,是五四运动 的当代版。在八十年代那个思想比较解放、环境相对宽松的条件下孕育、积蓄起来的民主力量,因胡耀邦的去世而爆发出来,掀起了民主革命的新高潮。它的规模、 声势,都远远超过了五四爱国运动。它不但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奠定了新的起点,而且为执政党提供了清洗病毒、完善自身的大好机会。无奈 执政者把自己的既得利益看得高于民族利益,竟采取了比七十年前的北洋政府更加残酷、更加疯狂的手段,出动对付外敌的正规军队,把汹涌澎湃、轰轰烈烈的民主 运动,淹没在血泊之中。这笔血债从此成为当政者挥之不去的梦魇。为了把继承五四精神的八九民主运动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他们有意识地把两个不同涵义的五四 运动混淆起来,用主要体现五四爱国运动的爱国主义,来描绘整个五四运动的精神,以掩盖民主与科学作为五四运动的旗帜和精神的历史真相,排斥民主与科学在社 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五四精神的实质就在于以民主反对专制,以科学祛除蒙昧;用爱国主义掩盖民主与科学,排斥民主与科学,也就保护了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由此可见,这个变换的政治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和精神,体现的是民主革命的要求,是为民主主义服务的;爱国主义既可以体现为民主革命的要求,为民主主义服务,也可以体现专制政体的要求,为专制主义服 务。二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当政者从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出发,一直把爱国主义引上为专制政体服务的轨道。最近就有一个典型的例证,据网上披露,中共中央办公 厅不久前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 育活动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这就是说,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 就是要歌颂共产党,歌颂一党专政的专制政体。这样一来,爱国主义就变换成了爱党主义。请看,这个舆论导向多么高明!它明白无误地向我们表明,他们为什么要 把五四运动的旗帜和精神,从民主与科学偷换成为爱国主义。

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宣传,青年一代对五四运动和八九民主运动都不 甚了了,他们被灌输的五四运动,就是爱国主义的运动。所以《社会科学报》的记者才有一提到五四,青年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爱国主义的说法。顾骧严肃地对这 个问题作出订正,并且指出︰“记念五四运动,我们应该更高地举起启蒙运动的火炬。90年前提出的民主、科学到现在也一点都不过时。”这是对五四精神的拨乱反正,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更深的层次来剖析这个问题,就有必要指出,当前舆论媒体的爱国主义喧嚣,是近期的朝野反民主高潮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一个时期以来的反对普世价值、批判08宪 章、指斥三权分立,“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等等,汇聚成为反对政治体制改革、抵制政治民主化的大合唱。资中筠最近在一篇题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今天的争 论》的文章中说得好︰“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新启蒙运动,其对象是上面的专制主义和下面的奴隶主义,作用是解放思想。”“否定五四精神,说穿了就是拒绝 政治和社会向着现代民主、宪政方向转型。”在这里,她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否定五四精神、偷换五四精神的实质所在。

我们当前依然面临着变革图强、振兴中华的历史任务。现在迫切需 要的,是接续五四运动的精神,开展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启民主之蒙,启科学之蒙,填掉认知五四精神的“代沟”,不分老中青,同心同德,共同高举民主科学的大 旗,克服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奴隶主义。当然,我们也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提倡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它的山川和大地,热爱它的子民和庐舍,热爱它的主 权和领土,热爱它的历史和文化,并且愿意为这一切作出应有的贡献。但必须在爱国主义和爱党主义之间划请界限。一个政党是否值得爱,是否应该爱,要看它是否 真正地为人民谋利益,是否清廉自守、先公后私,是否能够把国家与民族带上健康发展、不断进步的道路。我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达到这个境界,从而获得人民的爱 戴。但这要由实践来检验,不是自吹自擂所能做到的。

2009年5月13日

进入 杜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五四运动九十年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27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