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杭州飙车案激发的公共权利剥夺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51 次 更新时间:2009-05-14 14:40

进入专题: 杭州飙车案  

李妍  

“阳光、帅气、幽默、优秀”的名校毕业生谭卓,在冷漠、恣意、骄纵的富家子张扬的红色跑车前被高高地抛起,然后重重地落下,留给世人的只是财富暴力前无力而苍凉的蜷缩背影。一起看似普通的交通肇事案,却因两个太过对立的身份,迅速演化成了一场公共舆论事件——富二代的身家背景、政府的责任公信,以及受害者谭卓的家庭、生活,都在这场舆论的风暴前无所遁形。

在经历“富二代”同伴满不在乎地宣称“花钱找人摆平”的愤怒,交警发布通报声称“肇事车时速70公里”的荒诞,以及政府权威信息发布在第三天突然性缺位之后,整个事件直真引爆的临界点——网络舆论开始众声喧哗,人肉搜索也大行其道,素不相识的人们自发去吊唁逝者。当地市民愤怒而又无奈地斥责长期混乱的交通现状,也毫不掩饰对飙车撞人事件中政府权力部门公信的质疑。

种种迹象表明,当事双方迥异的身份,以及普通民众激起的所谓“仇富”心态都只是事件引发的外因,而真正致使事件无限扩大化的,则更多地源自于权力失范前,不断担心与失望形成的“不公平”感所产生的公民权利安全焦虑,以及由于当地政府在交通问题上长期不作为引致的生命权利安全焦虑。

公众焦虑有着明确指向——公众质疑的“肇事者撞死人还能回家上网”、“肇事车时速仅为70公里”这些问题,激发了人们对这起交通肇事案中权力与财富勾结的想象,进而引申到在这种不公平的勾结贪腐中,不止是受害者权利保障的失陷,更多还会影射到每个公众自身权利随时可能在权力与财富面前的沦陷;而在更为激烈的对“马路杀手”的追问中,人们除了指向杭州相关部门长期监控失位下的“飙车”社会公害,还对非法改装屡斩不断、斑马线成为死亡线的背后原因进行深层叩问。以及对富二代进行“生命教育”的呼吁,都隐含了公众面对财富暴力及权力不作为下浓厚的生命权利安全焦虑。这两种焦虑的焦点,实质都指向了财富阴影下的权力失范,最终使得交通事故成为当地的沉疴痼疾,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压抑许久的民怨爆发。

而这种爆发式的权利安全焦虑感还在不断扩散,在网络上,“70公里”“5米高度看风景”等迅速蹿红,还有一些人则将自己的网络签名改为“珍爱生命,远离杭州”,呼吁抵制杭州旅游,并得到了众多响应。与杭州当地基于交通安全隐忧的权利安全焦虑相比,外地公众的焦虑感显然更多地来自于极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公权与财富勾结可能对自身权利损害的剥夺感。

或可看作挽回政府形象的努力,杭州市公安局负责人日前对媒体表示,公安机关将以事实为依据,依法公正办理,案件办理情况将依照相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吁请社会各界及时举报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杭州政府也邀来多省专家,对颇具争议的事发车速问题进行调查取证。这虽然一定程度回应了民意的质询和公共隐忧,但也许更多地带有政府面对汹汹民意的危机公关成分。

在蔓延网路、太过汹涌的公众权利焦虑感面前,杭州阔少飙车案中民众的愤怒、政府的回应,也许只是诸多权利失陷案例中的一个典型范本。但它带给人们的阵痛,则注定是一个长久的课题。一个年轻生命的消失,下一个谭卓的惶恐,还有权力失范、财富暴力留下的阴影,这些权利沦陷的焦虑都拷问着社会与当权者。

    进入专题: 杭州飙车案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案例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22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重庆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