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改革——怨恨挡不住诱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54 次 更新时间:2008-12-29 16:53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30年  

赵汀阳 (进入专栏)  

近年来许多人在谈论中国经验或者奇迹之类。中国式的变革总是比较难以分析的, 因为中国式思维总是强调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出奇制胜, 原则性不强, 因此总有一种无法概括的复杂性, 难怪人们爱说“ 挂一漏万” 。我也肯定挂一漏万了。不过我可能不太同意夸大当前危机的某些表述, 好像过去的问题没有现在严重。

事实上, 改革前的问题当然严重得多。当时全国整体的贫困已经到了无论是国家还是人民都难以忍受的地步。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关于年中国的纪录片《中国》虽然是我很熟悉的景象, 但现在看来还是很感慨, 而安东尼奥尼是左派, 拍的都还是当时相对比较露脸的景象。

有人会说, 改革前的社会风气好, 道德高。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是事实, 但并不意味着那时社会更好, 而是因为那时整体过于贫困, 如老子所说, “ 无可争, 所以不争” 。物质过于贫困会使理想破灭, 没有什么精神能够拯救饥饿的肉体。穷怕了, 饿坏了, 这是中国改革获得如此迅速成功的一个重要动力, 它使人们在获得发展的机会时爆发出难以置信的能量。

尤其是, 中国改革的独特成功恐怕与中国式的“群众运动” 这一中国现代新传统有关。中国式群众运动源于毛泽东的农民革命运动以及人民战争观念。毛泽东以实践证明, 人民一旦被动员起来, 其力量无穷而且战无不胜, 因此人民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 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 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 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 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厦楼。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 人们只模仿成功者, 无数人立即模仿, 最终形成改革的洪流, 就像当年的革命洪流一样势不可档, 温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成功的一个缩影。

“ 富起来” 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成了人们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假如不说是唯一的话, 就像革命曾经定义了整个生活。由财富所引导的新群众运动是中国改革成功的最有力原因。群众运动所以总是成功的, 是在于国家、政府和人民碰巧有着一致的理想和意志, 因而能量无穷。不过群众运动的成果不见得使群众普遍受惠, 当许多人并没有从革命中受益, 革命就被怀疑了当许多人没有从财富运动中受益, 矛盾也就出现了。

改革成功会带来新的问题, 所谓大有大的难处。馅饼当然越大越好, 人人不同程度地受益, 但问题在于, 帕累托改进对于经济学也许够了, 但对于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就不够了。馅饼大了, 人人都多得了一些, 可是部分人多得了太多, 完全不成比例, 社会怨恨就无法避免。人们想要的不仅仅是“ 经济学馅饼” , 而且更想要“ 心理学馅饼” , 可能还想要“政治学馅饼” , 如此等等。总之, 人们想要的馅饼不止一张。

人们最怨恨的是“ 不公” 而非“ 不均” 。在私有制条件下, 贫富悬殊虽然不是值得鼓励的, 但也是正常和常见的, 所造成的社会怨恨并不深刻。就中国的情况而言, 人们不仅想要富起来, 而且想要比别人更富, 因为在这个特殊时期, 富裕不仅意味着物质生活, 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生活, 是一种时尚, “ 比别人更富” 意味着各种方面的成功,远远不仅是物质的成功。因此, 人民中有许多人其实喜欢贫富悬殊, 假如他们能够成为富人的话。

尽管许多人批评贫富悬殊, 但更多的人真正怨恨的可能是分配不公。官僚与资本的共谋导致了不公平竞争, 使财富与勤劳、智慧这些传统美德关系不大, 而更多来自权力和剥削, 这才是“ 贫富问题” 的要害。扶贫是重要的政治和道德努力, 但恐怕不是服丸贫富问题的根本答案, 如果不能在制度上正确规定权力与财富的关系, 就难以解决贫富问题。

引导中国改革成功的“ 新群众运动” , 发展到了瓜分成果的时候就终结了, 运动是人人的, 成果不可能是人人的。当社会的改革动力有了疑问, 出现了政治危机, 就需要新的解决方式。一种是创造一个新目标和新的群众运动, 例如, 毛泽东天才地发现在政治革命之后还需要“ 继续革命” 以重新唤起社会动力, 他创造了“ 文化大革命” 。不过事实证明, “ 文化大革命” 是一个失败的革命, 其原因之一在于, 否定传统之后人们发现并没有得到什么, 仅是失去了什么。文化成就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不可能一墩而就, 所以文化总是表现为传统。柏克当年批评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法国大革命对传统的过分摧毁。邓小平为新群众运动找到了合适的目标, 所以成功了。问题是, 人们会想, 下一步呢什么是我们接下来感兴趣的事情什么是我们的新目标按照流行语, 人们想要“ 深化改革” , 这太含糊, 问题是具体的理想和诱惑。

社会的目标和理想是需要被创造的, 绝非本来就有的。这是现代与古代的一个区别。古代社会的标准是“ 周礼” 、“ 大同” 这样的传统, 传统定义了目标和理想, 不需要改变, 人们根据传统就知道想要什么。而现代性则是反传统, 因此不断需要创造所谓“ 更新更好” 的东西, 否则就很失败, 这是一种人人很累的压力。在现代没有人真正知道想要什么, 人们不断欺骗自己说生活还需要更多东西,不断进行各种革命, 主要还不是政治革命, 而是文化革命,各种被制造出来的群体要求各种莫名其妙的权利, 人们要求的各种权利已经超出世界的支付能力和社会的承受能力。

解决政治问题的另一个方式是建立民主制度。民主不是一个理想, 而仅仅是一种社会一政治手段, 因为民主既不能定义什么是好的, 也不能保证好的东西。但无论如何, 民主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手段。与由天才领导的群众运动不同, 民主能够合法地尽管未必合理解决在意见分歧、众口难调条件下的公共选择特别是政治选择问题。不管民主选择的结果是好的坏的, 都是人民自己的选择, 人民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承担政治责任, 所以是“ 合法的” , 即使集体犯傻也是“ 合法的” 。

至于民主是否能够实现人民当家, 就比较可疑了。从欧美经验来看, 资本巨子、政客和豪强总有实力和成功的谋略去支配国家和民主。从政治风险上看, 民主制度能够有效地排除革命的危险, 但却增大了国家分裂的危险。各种制度各有长短, 因此制度改革需要根据严肃的学理分析, 事实上, 人们目前所理解的“ 自由” 、“ 民主” 、“ 人权” 之类的概念, 远没有达到可能的最优理解, 仍然有着很大的创新发展的余地。如果把西方目前定义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看成已经是完美的, 这种思想上的偷懒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实践。

从中国的周公或者西方的柏拉图开始, 理论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 最好的” 制度, 至今仍然没有成功。人类政治经验越丰富, 人们就越希望有一种制度能够兼备各种优点, 因而问题就越复杂。中国人向来特别喜欢复杂搭配的思维, 或许将来能够在制度创新上有所贡献也未可知。

虽然人们还不知道最好的制度是什么,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 一种公正的法治和一种能够解释和促进幸福的价值观是一个良好社会的必要条件, 尽管不是充分条件。法治比民主更重要, 这是明显的, 没有法治就没有基本秩序。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精神生活, 如果没有一种能够引向幸福的价值观, 即使有了良好的制度, 也很难对付得了茫然、失望、不安和自私的人们。

历史是知识和思想创造的, 价值观是社会的底牌。周公是个千年一遇的政治天才, 周王得天下之后, 周公就创制礼乐, 这就直达政治本质。换成今天的话语, 礼相当于制度, 乐相当于精神生活, 礼乐一起表达了价值观。今天没有引向幸福的价值观, 物质的丰富只能使人更惶恐、更失落的我们不再需要周时礼乐所规定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意识,但制度与价值观的问题却一直有效, 而且一直是根本问题。

对于当下中国, 价值观是个极其严重的挑战。从本质上说, 价值观不是一个宣传问题, 宣传虽然能够传播价值观, 却无法保证一种价值观是有效的。要让一种价值观真实生效, 它就必须在实践上具有明显的可模仿性, 即人们模仿了一种事情并且获得好处, 这种事情就表达了真正的价值。比如说, 假如贪污和欺骗、低俗作品和贱卖的学术更能够获利, 那么说出大天, 人们也不会去模仿更好的行为。价值观最后不是依靠宣传, 而是根据支付而成立的。

至于中国崛起或者复兴所面临的国际问题, 更是挑战。即使要真正说服一个普通西方人使他相信中国是和平主义的, 也似乎很难。绝大多数中国人自己确实知道中国是和平主义的, 因为中国文化是和平主义的。西方思维是竟争主义的, 西方对“ 他者” 根深蒂固的紧张和警惕主要源于基督教的基本世界关系想象—既然上帝有魔鬼作为敌人, 那么信徒就有异教徒作为敌人, 尤其是与敌人斗争是神圣使命, 于是, 敌人意识变成了西方人固定思维模式和生活意义。

正如卡尔•施米特后来的著名概括“政治就是区分敌友” , 而且他相信, 失去敌人之后的后政治生活是缺乏意义的无聊生活。按照这样的思维模式, 寻找敌人是重要的生活方式, 没有敌人也要创造敌人, 否则无事可做。因此, 冷战后西方继续寻找敌人就不足为奇了, 世界上各种比较显眼的存在都被理解为敌人或者候选敌人。中国也是一个足够显眼的存在, 当然也就被西方严重关注。尽管中国仅仅是初步强大, 非常初步的强大, 就已经卷人世界游戏, 而这个游戏又是西方意识所严重影响的游戏, 中国的困难可想而知。中国将得到什么位置, 游戏变量太多, 恐怕难以预测。

但有个小故事值得一提。艾克斯罗德为研究博弈问题而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类似一个大型电脑游戏, 他请政治家、博弈论者、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等许多“ 特别狡猾的人” 设计了各种斗争方案, 然后在电脑里进行了大型循环赛, 结果最后胜出的是一个叫做的善意方案,其策略是第一轮出牌是与人合作, 第二轮以后的出牌完全模仿对方上一轮出牌, 如果对方恶意敌对, 则坚决回击。

这个TFT最好策略似乎意味着, 最成功的人或者国家必须是善意的但同时必须是强有力的。就是说, 坏人终将失败, 但软弱的好人也必定失败, 只有又好又强的人才能胜出。这个策略的精神实质很像毛主席的国际策略,即“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 。

(本文原载于《商务周刊》2008年5月)

进入 赵汀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30年  

本文责编:jiangxiangli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76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