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再论倒萨战争的目的是打击欧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75 次 更新时间:2021-01-28 22:47

进入专题: 倒萨战争   世界战争史  

王建 (进入专栏)  


1月26日,我在中宏网上发表了《海湾战争与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原因及前景分析》一文,提出了“美国倒萨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欧元”这样一个判断,并由此得出了战争的规模将会扩大,并将可能演化成美、欧两大集团间冲突的结论。现在海湾战争已经进行到第8天,许多人问我根据目前战争的进展状况,对以前的结论是否有了改变,我的回答是:战争的进展情况正在验证我的判断。


一、战争开始以来的四点疑问


战争一开场,就有许多情况令人迷惑不解,概括起来说主要有四点:


1、美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远程打击力量,就是利用空军。上次海湾战争是在进行了39天轰炸后,只进行了100小时地面战,科索沃战争中根本就没有动用陆军,在最近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是空中远程打击加特种作战,战争的胜利还是靠空军,出动特种兵主要是为了抓本·拉登。这三场战争都打得干脆、利索、漂亮,充分体现了美军的高技术优势,因此在这次战争开始前,各方面普遍预测,这场战争仍将是前几次战争的翻版,甚至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美军的远程精确打击水平在科索沃战争后又有了明显提高。但战争一开始就出乎人们的预料,美军并没有进行连续不断的大规模轰炸,第一天只打了40多颗导弹,第二天就出动了地面部队,第三天才进入“A-day”,即空袭阶段,就是说地面部队的出动比空军的大规模出击还早一天,这就使许多军事评论家大惑不解,为什么美军要采取这种“扬短避长”的打法。有人说这与指挥这场战争的司令官弗兰克斯有关,因为他是陆军出身,想让美国的陆军抖抖威风,但科索沃战争的指挥官克拉克也是陆军出身,为什么他却不使用陆军?


2、在战争开始后,美第三机步师快速向巴格达挺进,同时101空突师在巴格达北部迅速开辟战场,以形成对巴格达的合围之势,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只要端掉了萨达姆的老巢,其他地方的伊军就会不战自乱、不战自溃。伊拉克的沙漠都是硬沙漠,通过大规模装甲部队没有问题,通过运载后勤供应物资的汽车更没有问题,是美军避实就虚,直取巴格达的有利条件。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美军在第三机步师直取巴格达的同时,美海军陆战队一师和英军第七装甲师立即展开了对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以及法奥、乌姆盖斯尔、纳西里耶、纳杰夫等南部一系列城市的攻击,在有些地区甚至进入巷战。在对这些城市的攻击中,美英军队到目前并未占到多大便宜,反而由于久攻不克,闹得在国人和世界舆论面前灰头土脸,更是使伊拉克人民的抵抗信心大增。3月26日开始,美机步三师又停止向巴格达方向前进,分兵向南说是要先搞定南部的那几个没有打下来的城市。对此情况许多军事专家都指出,美军完全可以避免在南部城市中与伊军的缠斗,而集中全力完成对巴格达的包围,那么美军为什么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而是要分散使用兵力呢?


3、战争开始前人们原先预计会出现巨大的难民潮,因此在伊约边界、伊科边界、两伊边界等地区修建了不少难民营,但出乎预料的是直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出现大量的难民,在有些原准备迎接数万难民的营地,自开战以来只来了数十人,为什么在战争来临之时伊拉克人不去逃难呢?究其原因,是自美军进行大规模空袭以来,对伊主要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巴格达的基础设施很少摧毁,目前巴格达的水电供应都没有遭受巨大破坏,甚至电视照播、电话照打,部分商店也能营业,由于居民生活相对稳定,所以没有出现战前所估计的巨大难民潮。有人说这是由于美军有了精确制导武器,可以避免大规模破坏和对平民的杀伤,但美军真的有那么仁慈吗?美军确实害怕过多平民伤亡会在国际社会造成被动,因此不轰炸居民区还好理解,但是连城市的基础设施都不破坏就有问题了,因为如果居民生活可以照常就不会离开,伊军就可以长期混在居民中间,从而在美军攻城时利用“人体盾牌”来打击美军。


4、美军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天,就在伊拉克的西部地区占领了H2和H3两个机场,这两个机场都距离叙利亚和约旦边境都不到100公里,但距巴格达却有400公里之遥,因此作为美军在巴格达西部的前进基地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叙、约两国又都没有给美国过境的权力,那这两个机场是拿来干什么用的?还有,美军这次允许媒体跟随军队作战场报导,据说有100多个国家、超过500名记者在前线作随军报报导,但到目前为止只大量报道了南部和北部战场的情况,对西部战场的事情却只字不提,因此引起了媒体和分析家的许多猜测。再就是直到目前美军的一些主力部队,如美装甲一师、美82空降师都没有露面。特别是原驻扎在德国的美装甲一师,是美军的重装甲师,在美军中具有最强的攻击能力,据有些专家讲,行家看美军是否要打硬仗,就是看装甲一师是否露了面,但是该师在开战后从德国上船在沙特登陆后居然再没有一点消息,以至于有的媒体称该师“蒸发”了。


二、从打击欧元的视角看美国应如何打这场战争


战争开始以来的怪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先把这些怪事放在一边,来看看如果从打击欧元的需要出发,小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应该怎样打这场战争。


首先,美国目前还不可能撕掉所有伪装,公开命令欧洲人取消欧元、解散欧盟,说你不这样作我就要打你,这样作不仅在世界各国和人民面前输了理,对美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来说也办不到。这场战争是要满足美国金融财团利益的需要,与美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说为打欧元要发动战争,在美国的国会和人民那里就通不过,所以就必须把真实的目的隐藏起来,以倒萨为幌子来打击欧洲的石油供应,因此美国所进行的这场战争,必须进行战略欺骗。


其次,如果倒萨不是美国的真实目的,伊拉克是否真正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以及萨达姆本人是否下台、流亡和死亡就都不重要,对美国来说唯一重要的是必须进行这场战争,所以美国不顾前三次核查报告都不能肯定伊拉克真正拥有违禁武器,也不顾没有联合国的授权,一定要发动这场战争。大家也许还记得,小布什曾在开战前宣称,免战的条件是萨达姆必须下台流亡,但仅仅过了两天,就宣布就是萨达姆下台流亡也还是要攻入伊拉克,去“搜检违禁武器”。


第三,由于欧盟主要国家都有超过90天的战略储备油,而产油国组织手中又有不小的后备产能,因此仅仅打击伊拉克是不够的,美国必须在关死伊拉克的石油输出龙头后,继续一个个地关死其他流向欧洲的石油龙头,并且必须确保关死的时间超过90天,才能耗尽欧洲的战略储备油,进而动摇欧元和欧洲经济的根基,所以这场战争相对于过去的几场速决战来说,必须是一场“持久战”。如果基本上关死流向欧洲的石油龙头需要1~2个月的时间,再加上耗尽欧洲石油储备所需要的时间,美国就必须使这场战争所持续的时间超过4~5个月甚至更长。


第四,拖长战争时间的目的是消耗欧洲的战略储备油,而这只有在美国关死其他流向欧洲的石油出口龙头后才能作到,所以美国在攻击伊拉克后,必须很快攻击其他在欧洲石油供应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海湾国家,因为如果关死石油龙头的作战时间被拖得很长,对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是极其不利的,开战前后我们已经看到,一旦出现了战争延期的趋势,美元、美股就跌,美国股市道指如果跌破了6000点,标普如果跌破了500点,就有可能迅速向3000点和300点滑落,美国就会发生金融风暴,到那时美国不要说打仗,国内的经济危机就会把他搞死。但如果能迅速进入到对欧洲石油封锁阶段,欧洲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就会由于恐慌大规模向美国流动,被金融风暴搞死的就会是德、法等欧洲主要国家了。


三、从打击欧元的战略目标看美军的战术欺骗


战术的使用要服从战略目标,如果美国进行这场战争的战略目标是要把美国打击欧元的目的隐藏在倒萨战争之后,就必须通过战术的欺骗来达成。人们之所以会对这场战争提出各种疑问,究其原因,是因为提出疑问的人都是以倒萨为目标来分析问题的,如果以倒萨为目标,美军当然应该扬长避短,象前几次战争中一样,首先使用空军,实现速战速决。但如果是从打击欧元的目标出发,美军目前的打法就是正确的。


首先,美军必须拉长战争的时间。可以设想,如果战争真打成了“速战速决”,例如在3周内解决问题,再用一个月建立亲美政权和恢复秩序,美国就没有不让伊拉克出口石油的正常理由,顶多两个月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就会恢复正常,而欧盟各国手中有超过3个月的石油储备,美国打击欧元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所以我在战争一开始就在关注美军的打法,当第一天美军没有进行人们普遍预想的大轰炸,第二天则开始出动地面部队的时候,我认为我的判断开始得到了第一步的验证。3月21日,我给在军队的一个朋友打电话说,我判断美军在完成对巴格达的包围后不会立即进行攻击,而是会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美军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想要避免大规模的平民杀伤和己方士兵的死亡。而美国如果象前几次战争那样,进行连续不断的轰炸,陆军则根本不露头,我的“倒萨是为了打击欧元”的观点就难以站住脚了。最近这个军队的朋友告诉我,“你说的(指美军要对巴格达实施围困战)越来越象了”。


其次,为了实施围困战术,美军在开始阶段就攻打伊南部的一系列战略重镇也好理解了,因为美军以3个师、5万人的兵力长期围困巴格达,就必须为长期围困作好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确保后勤供应走廊的安全,美军一个师一天要消耗数千吨的战争物资,如果不能拔掉那些分布在运输线上的“钉子”,后勤没有保障就无法实行围困。美军固然可以用重兵保护后勤运输走廊的安全,但是如果考虑到美军还要发起关住其他石油出口龙头的战争,兵力就不够了,所以必须把南部运输线上的威胁统统拔掉。从这点来看,美英军队确实低估了伊军的战斗力和伊拉克人民的抵抗意志,错误地认为巴士拉、纳西里耶和纳杰夫等地的什叶派穆斯林,仍会向上次海湾战争那样,在美军攻入伊拉克后举行起义,因此在开始阶段没有以重拳出击,现在已经开始进行调整。


第三,从要对巴格达实施围困的战术出发,美军不炸毁巴格达公共基础设施的行为也好理解了,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巴格达的人心,使居民不要离城逃难,美军就可以用为了减少平民和自己士兵的伤亡为理由,名正言顺的实施围困战术,因为如果大部分居民都逃走了,美军本可以对失去“人体盾牌”的伊军狂轰烂炸而没有顾忌,却还是围而不打,其作法就会让人难以理解,就会被人们看穿骗局。


所以,美国倒萨是为了打击欧元的战略欺骗,是靠一系列美军的战术欺骗构成的,美国已经成功的使人们普遍感到,这场战争进行的很艰难,不会那么容易取胜,而美国总统小布什早在开战后的第三天就已经取得了国会进行超过60天战争的授权,小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还在战争开始后就不断向外界吹风“战争所需时间会超出人们预想”,就是在为战争的长期化作舆论准备。


美军在战争开始第一天就进行了“斩首”行动,打死萨达姆是为了加快战争进程,缩短战争时间,这与美国要拉长战争时间的目标看上去是矛盾的,我一开始也被美军的动作搞得有些糊涂了,但是想一想,在上次海湾战争中,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针对想要炸死萨达姆的空袭据说总共进行了有260次,都没有把萨达姆炸死,这次就那么容易炸死他?如果“倒萨”不是目的,美国就应该希望他活的好好的,所以所谓“斩首”行动也是一次战术欺骗,以后美国人就好讲话“看,不是我们不想尽快结束战争,我们在战争第一天就在作这样的事,但是办不到了”。美国人今后一定会用这个事例为自己拉长战争时间的行为作辩解。


顺便指出,这次海湾战争的战场指挥官是谁?是小布什夫人的同学,即是一个与小布什总统有私交的人。军人如果不理解政治家的意图,只从直接的作战目的出发,就会制定出速战速决的作战方案,所以就要找能讲“私房话”的人当指挥官,还要不怕“背黑锅”,因为不仅目前美国的老百姓在骂弗兰克斯无能,美国的许多将军也在骂他“笨蛋”,“不会打仗”。



三、怎样看战争扩大化的可能


如果打掉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还不足以影响欧元,美国就必须把战火燃烧到其他海湾产油国,在1月26日的文章中我提出美国在攻伊后的打击对象可能是伊朗和利比亚,现在看来,首先会遭到打击的是叙利亚。


伊拉克西部战场相对于南、北两个战场的沉寂,正在预示出美对叙作战的准备,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第四个怪事。我的判断是,美军其余的军力已被集中到伊叙边界,一旦美军完成对巴格达的包围之势,就会立即对叙利亚展开攻击。至于罪名也很简单,美国在去年9月宣布的核打击对象中,已把叙利亚列在其中,认为他是“敌对国家”。年初以来,美国的高官则不断放言“在解决伊拉克问题后,将要解决伊朗、利比亚和叙利亚的问题”。为了找到罪名,在完成对巴格达的包围后,美国本土或其他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或许就会出现“高潮”,美国就会把恐怖活动的罪名扣在叙利亚身上,然后迅速发起对叙利亚的进攻。


为什么是叙利亚而不是伊朗或利比亚,因为叙利亚紧靠地中海,虽然出口石油不多,但地理位置重要,美国可以此为战略支撑点,对地中海的石油航道进行封锁,美国已经占领了伊拉克,当然不愁如何封锁波斯湾。美国也不会放过伊朗和利比亚,但攻打这两个国家没有那么容易,而美国以这两个国家为敌不过是为了断绝他们石油出口,进而打击欧元,所以美国只要找到在地中海和波斯湾封锁石油出口的理由就可以了。美国只要作到这一步,海湾地区的石油输出龙头就会被美国关死,而一旦出现了这种形势,欧洲的国际资本就会大量逃离欧洲而流向美国,欧元就会面临瓦解的危险,美国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才算是达到了。


四、怎样判断法、德、俄的反应


美国的真实战略目的是打垮欧元、瓦解欧盟,美国在关死流向欧洲的石油龙头后,将会逼迫欧洲人就范,如果欧洲人不抵抗,就会被迫接受美国人拿出的重整欧洲金融、货币与政治秩序的方案,我认为美国人一定已经准备好了这样一个方案。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法、德、俄联合其他欧洲及海湾国家进行反抗。在战争开始前后,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正是在3月初法、德与美国进行外交方面激烈对抗的时候,法国的国防部长说法国也要派兵到伊拉克参加“反恐”,这一反常行为在当时被许多人看成是法国态度的软化,但在那时,法国不仅向地中海派出了“戴高乐”号航母,还命令其装甲部队给坦克涂上了沙漠色。而法国前国防部长说“我们要到伊拉克去保护那里的油田”。好一个“保护油田”,言外之意就是你美国尽管去抓萨达姆,我们把油田保护起来就不怕你美国闹翻天。最近德国总理施罗德则说“德国目前没有考虑向海湾地区派维和部队”。那么是谁向德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呢?没有,施罗德说的是“反话”,是在告诉别人德国正在考虑这样的问题。接着施罗德还说,“德国要获得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就得有相应的军事实力”


最近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不断说“伊拉克冲突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地域范围,是带有世界性影响的事件”。在海湾开战以来,美军不断派出U2飞机到俄南部边境侦察,以至于俄不仅对美提出严重抗议,还出动了飞机拦截。与此同时,俄罗斯已经派出四架飞机到两伊边界,说是为执行人道主义援助任务。美国派飞机在侦察什么?大家也许还记得在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俄罗斯不甘心被抛在国际维和行动之外,突然派出了200名伞兵占领了塞尔维亚机场,令北约军队不能前进一步。如果俄罗斯再次派军队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伊拉克来主动“维和”,甚至是法、德、俄联合以维和名义进入海湾地区,名为“劝架”,实为保护自己的石油利益,就会迫使美国隐藏在“倒萨”名义之后的意图浮出水面,与法、德、俄摊牌。


许多人对俄罗斯最近的态度强硬不理解,俄是石油出口大国,去年的石油出口已经超过了沙特居世界第一,这场战争如果造成国际石油短缺,本应对俄十分有利。但普京做事看的绝不是俄罗斯的短期利益,而是长期利益,对俄罗斯来说,长期利益就是将自己重归欧洲、融入欧洲,因为未来的世界,不是一国能够称霸,而是一个集团称霸,俄罗斯已经在过去以一国之力与美国争夺霸权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深知必须重归欧洲才有俄罗斯重新出头的机会。如果法、德在这次与美、英的对峙中失败,美国开出的条件是要重整大西洋经济、政治和安全秩序,其中也要考虑法、德的利益,但是一定会把俄罗斯排斥在外,俄罗斯就永无出头之日,所以支持法、德就是保护俄长期利益的需要。


对法、德等“核心欧洲”国家来说,虽然经济实力已足够和美国抗衡,并且已经有了整合欧洲经济的工具,就是欧元,但欧元作为信用货币,到目前为止还是只有共同的货币政策,没有共同的财政政策为支撑,上次的科索沃战争和这次的海湾战争已经一再证明,如果要把欧元培育成强势货币,就是补上了共同的财政政策这一课也不行,还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为支撑,否则就是一捅就倒,而俄罗斯恰恰具有冷战结束后留下的强大军事实力,特别是在核武器方面。法、德有钱,而俄罗斯有“枪”,互为补充,就可以共同撑住欧盟这作大厦,这就是法、德、俄能够在这场危机面前迅速走到一起的原因。最近俄罗斯试射了“白杨三号”战略导弹,这种导弹不仅可以在高空变轨,还可以在低空变轨,具有极强的突防能力,美国目前还没有对付这种导弹的办法,俄罗斯在这个时候进行试射,就是在向美、英显示实力,给法、德等“核心欧洲”国家以信心。


3月27日,小布什与布莱尔结束了他们在戴维营的会谈,这次会谈的重点,应该是对美英的战争计划进行重要调整。怎样调整当然不会披露,但从3月29以来战场情况的变化可以看出一些苗头。首先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轰炸,仅29日一天美英战机的投弹量就是前4天的3倍还多,其次是开始轰炸一些基础设施和平民目标,如巴格达通信大楼和一个集贸市场,造成55名平民死亡,三是美国对叙利亚和伊朗的外交指责升级,四是在开战前10天都没有更多的有关美国境内恐怖活动的报导,31日则有媒体透露说,有6名伊拉克人携带1亿美元巨额现金潜入美国,将进行恐怖活动。“两布”会谈的背景,是上述德、法、俄已有所动作,因此29日以来的情况表明,美、英可能已经感到自己的战略佯动要“穿帮”,必须加快战争进程。


所以,目前的战争还只是序幕,“主角”还没有全部登场,要等到美国“图穷而匕首见”的时刻,看法、德、俄如何反应,才会知道这场戏的下一幕是什么。


我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上说,北约的分裂、欧盟的分裂、联合国的分裂都是西方的分裂,以这场战争为历史标志,二次战后在冷战中持续了近60年的“西方”概念从此没有了,因为西方分裂成了美、欧两大经济、政治与军事集团。美、欧之所以会发生分裂,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利益不是共同的,以欧元的诞生为标志,美、欧在金融利益方面已经产生强烈碰撞,这种碰撞使他们早晚要走到对抗的道路上去。我在写出《警惕全球金融风暴》和《海湾战争与朝鲜半岛核危机的原因及前景分析》后,许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他们的主要依据就是认为美欧仍是一体,在美欧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这场战争如果真象我所预计的那样,我想许多人的观念会从根本上改变。


1997年,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学者、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出版了著名的专著《大棋局》,他在其中说,对美国来说,在未来世界格局中,最危险的是德、法、俄的联合,但他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在遥远的未来才会出现,没想到自他这本书出版后还不到6年,德、法、俄的联盟就已经出现了,看来世界格局的变化之快,即使是最资深的学者也难以预见。


战争仍在继续,我说的是否有道理,其实并不用争论,而是很快就可以用战场的实践来检验。


五、中国怎样利用这次机会


战争拖长对谁都不利,中国也是如此。但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机会也最大。


虚拟经济的基础是信用货币,虚拟经济的好处是在国际资本来的时候,坏处是在国际资本走的时候,因为他来时用虚拟资产就可以与别人的物质产品相交换,而走时则会造成货币贬值和金融风暴。在开放市场条件下,尽管强大如美国,也没有任何经济办法可以保持国际资本向本国的长期单向流动,危机来临还得被迫使用战争手段把国际资本打回头。但是自古以来“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美国就是打赢这场战争也会元气大伤,况且以后还会酝酿出新危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货币脱离黄金后,信用货币已培育出巨大的虚拟资产与货币资本,目前全球资本市场的资本总额已有数十万亿美元,其中流动性最高的有7万亿。国际资本的主体是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这些基金一般只作“间接投资”,即只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而不象从事物质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国际跨国公司那样作直接投资。面对如此庞大的国际资本,哪个国家也想拉到本国来利用,但是必须以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和让本国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为前提,就是必须让国际资本来得也去得,这样就在引进“天使”的时候也引进了“恶魔”,虽然可以用增加外汇储备作为保护本国货币的手段,但全世界各国政府所有的外汇储备也刚刚才2万亿美元多一点,就一国来说,最多是日本,也只有6000多亿美元,在庞大的国际资本面前,还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索罗斯以一个基金经理人,就敢和英磅斗,和墨西哥比索斗,最后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打倒了亚洲一大片国家,就是这个道理。


放眼当今世界,实际上只有中国最有资格玩这场虚拟经济的游戏,因为中国有香港,可以作到让国际资本“来得去不得”。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里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去年连美国都被甩在中国之后。中国吸收外资的渠道,在80年代80~90%来自香港,90年代平均也在50%以上,究其原因,不是香港人多么有钱,而是因为香港是世界第六大资本市场,香港公司可以上升筹资,再对中国内地作直接投资。在香港有所谓“中国概念股”,在1万多家上市公司中,90%都有内地投资,所以香港就成了把国际间接投资转换成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转换器”,中国之所以可以成为世界第一的利用外资大国,又可以避开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就是因为有了香港这个“转换器”。


如果这场战争要持久,欧、美裂痕所产生的余波影响会更为久远,国际资本向亚洲特别是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就会越来越强。为了防范国际资本的冲击,我们不能为一时之利而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使人民币国际化,就要很好地利用香港,把中国内地企业大量推到香港的资本市场去上市和发债,在全球经济和各主要资本市场的萧条中,香港资本市场很可能由此迅速成为世界第三甚至是第二大资本市场,中国也许可以由此筹集到1~2万亿美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就会显著加速,香港也会摆脱目前的经济萧条,成为中国的“离岸金融中心”,但香港为此必须作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改掉联系汇率。


历史给予中国的机会正在向我们走来,但也会转瞬而去。在本世纪世界给予中国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争取实现我们中华民族在本世界前30年的腾飞。


初稿于2003年3月27日

完稿于2003年4月1日

进入 王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倒萨战争   世界战争史  

本文责编:liw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世界战争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燕园评论发布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