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平 欧阳志刚: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71 次 更新时间:2008-11-08 16:57

进入专题: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王少平   欧阳志刚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计算并度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基于计算的泰尔指数和我国实际人均GDP 的变动特征而设定面板协整模型,以此揭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并基于面板误差校正模型考察短期动态调节效应。本文的主要结果为:我国的泰尔指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异质性的面板协整关系: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异质性揭示地区差异。本文的结论说明,改革初期的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产生阻滞作用。进一步,这种长期效应抑制了短期经济增长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刺激效应。因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短期内应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大农业投入为重点,有效缓解和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长期内应着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面板协整

*王少平,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430074,电子信箱:wangspi@sina.com;欧阳志刚,华中科技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430013,电子信箱:oyzg2001@sina.com.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但文责自负。本文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71026)和社科基金(05BJY012)的资助。

一、引言

我国经济经过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3年的人均GDP 已达到1000美元,但与快速发展相伴随的突出问题就是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 位于1000美元左右时,收入差距的扩大很可能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

由此所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度量我国现行的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是否已经产生阻滞效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应采取什么政策调节收入差距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考察这些问题即本文的研究动机。为此我们定义并计算度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基于此实证研究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基于我国的经济背景,通过对现存文献中有关研究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面板协整模型及其估计和检验方法的改进与扩展,揭示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及其短期动态调整效应。

国内外学者对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Barro (1991,1997,2000)认为,由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报酬递减效应导致的条件收敛,当潜在产出一定时,经济增长率与实际产出负相关;而当实际产出一定时,经济增长率与潜在产出正相关。收入差距通过影响生产要素而影响潜在产出,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率和人均产出水平。进一步,Galor 和Moav(2004)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发动机的人力资本积累替代了物质资本积累,从而改变了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而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经济处于较低水平时,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利于物质资本的积累,因此适当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当人均GDP 位于较高水平时,人力资本对于推动经济增长逐渐起着主导作用,但收入差距的扩大制约了低收入者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收入差距不利于经济增长。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历经改革初期的粗放型增长,随着经济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在农村,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因地制宜地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本的提高。从这个角度说,Galor 和Moav(2004)的理论研究很可能对于我国具有适用性。类似地,Persson和Tabellini (1994)认为,经济人积累物质和人力资本的动机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如果通过向富人征税来缩小收入差距,就会降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最终使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Aghion et al(1999)认为,在信贷市场不完善时,投资机会的利用依赖于个人的资产和收入水平,穷人更倾向于对相对回报率更高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因此,收入差距的下降,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以上的理论文献表明,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并依赖于实际产出水平,收入差距通过影响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等投入要素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或负效应。

实证研究与上述理论结果基本一致。Perotti (1996)使用跨国横截面数据模型的研究表明,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Barro (2000)使用美国和OECD国家的跨国横截面数据模型,为揭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因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他以人均产出增长率作为因变量,以收入差距等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结果表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向关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是负向关系。特别地,尽管他的模型是以增长率作为因变量,但以收入差距和收入差距与人均产出的交互作用项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因此这一模型所揭示的是收入差距与增长的关系,即收入差距对增长的效应随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一模型对研究我国的收入差距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面板数据模型的发展,近期主要使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Forbes(2000)使用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结论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中期(5年内)效应为正。Panizza (2002)利用1940-1980年美国48个州的面板数据,其结论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随着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模型的提出和发展,近期基于面板协整模型实证研究收入差距对增长的效应,构成了这一方向的前沿。Frank (2005)将Barro (2000)所使用的横截面数据扩展为面板数据,为避免模型的非平衡性,将Barro (2000)

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经济增长率)定义为人均实际GDP (度量人均增长),但主要的解释变量(收入差距和收入差距与人均GDP 的交互作用项)与Barro(2000)的模型相同。Frank (2005)以美国48个州为横截面单元,以对应的1945-2001年的时序数据组成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模型:

yit =αi +β1i giniit +β2i (yit×giniit)+εit(1)

其中,yit为第i 个州取对数后的人均GDP ,giniit 为第i 个州的基尼系数。Frank (2005)对模型(1)的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与估计,发现美国各州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Frank (2005)的研究不仅体现了计量方法论的进步,而且揭示了美国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特征。但进一步考察模型(1)不难发现,这一模型隐含的假定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仅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而与收入差距自身的水平无关。这一假定与我国的经济现实很可能不一致。此外,模型(1)

将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交互作用项作为解释变量,导致解释变量具有内生性,不校正这种内生性必然使估计结果有偏。我国学者汪同三、蔡跃洲(2006)运用标准协整理论和Granger 因果检验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投资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增大,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对投资结构影响不显著。陆铭等(2005)基于联立方程和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1987-200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

本文将根据我国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背景对现有文献进行扩展和改进:建立体现不同收入差距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效应的面板协整模型,使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FMOLS )估计模型以消除内生性,并基于FMOLS 的残差实现面板协整检验,进而估计由面板协整所派生的面板误差校正模型(PVECM ),由此揭示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调节。

四、结论

本文计算并度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针对我国的经济背景而设定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面板协整模型,并应用FMOLS 和仿真试验实现面板协整模型的估计与检验,由此所产生的结果揭示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基于此分析收入差距对增长的偏效应,并进一步估计和分析误差校正模型。由此产生的主要结论相互印证,互为补充。这些结论可概述为:

(1)本文所计算的泰尔指数基本准确度量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1979-2004年我国泰尔指数先后呈现两个"V"型波动阶段且第二波(即近期)已明显呈扩大趋势,不同波动阶段对应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不同。1979-1994年为第一波动阶段,城乡收入差距较小(这一阶段全国泰尔指数的平均值为0.062);1995-2004年,为第二波动阶段,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大(这一阶段全国泰尔指数的平均值为0.118)。

(2)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实际的经济增长己经形成异质(各省不同)长期稳定(面板协整)关系,特别是这种长期稳定关系揭示了在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同水平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效应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总体而言,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的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而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阻滞作用。这是本文的主要结论。这一结论不仅与Galor 和Moav(2004)的理论结论相吻合,也揭示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我国的改革初期,物质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城乡收入差距的适当扩大,促进了物质资本积累,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而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人力资本的提高。但现在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制约了农村居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阻滞经济增长。基于此,旨在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我国应以加大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为重点,以此抑制和降低现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进而校正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基于本文的结论,我国近两年所实行的提高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具有科学性、适时性和长期性,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由面板协整所表现出的面板误差校正模型的估计结果可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对短期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对短期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刺激效应。因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应注重将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和在短期内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相结合,长期内应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为重点,短期内应着力提高农民收入,以此抑制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相关附件下载:
请点此浏览/下载全文PDF版本

    进入专题: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计量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09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研究》2007年第10期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