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苦难启示录——有感汶川地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19 次 更新时间:2008-05-22 11:31

进入专题: 汶川地震  

宋圭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人在诞生的一刻,就伴随痛苦与血。生、老、病、死,这是每个人都要必经的路径,没有例外。

苦难的意义是深远的。苦难是人生的炼狱。苦难是民族的学校。苦难是地狱的入口,同时也是通往天堂的入口。

苦难使人既回归权威,又怀疑权威。回归权威,是因为苦难使人产生无助感、恐惧感。怀疑权威,是因为权威并没有真正解决苦难问题。

苦难是不能忘却的。忘却苦难本身就是苦难的根源之一。

一个人、一个民族,既要善于承受苦难,也要善于总结苦难。

我们不能总是承受苦难,重要的是对苦难要有记性。

解决苦难,就是要善于找到导致苦难的根源。苦难的根源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天灾;一种是人祸。有时人祸甚于天灾。

解决苦难,一是靠知识,二是靠制度。知识是解决苦难的基础;制度是解决苦难的主导。

知识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天灾的问题。知识是引导人类走出黑暗隧道的亮光。尽管这亮光隐隐约约、惨惨淡淡,但并没有因此而让人类心灰意冷,因为追求这亮光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的偏好,人在追求中也得到了快乐。解决知识问题,核心是要有理性精神。理性精神就是真和求真。

制度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人祸问题。不合理的制度,既是导致人祸的根源,也是引致天灾的根源。合理制度的主要表现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建设。

合作的收益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人在合作中,能产生分工效益、规模效益和外部性,从而能提高物质产出水平,使人享受到更多的物质产品。同时,合作也使人的社会意义得到了体现。

不合理的制度只能导致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从而也就不可能有合作。能导致有效合作的制度,就是有效率的制度。

合理的合作制度要求:诚信、平等、仁爱。诚信是保证合作有秩序的灵魂;平等是保证合作长久和公正的基础;仁爱是体现合作人道性的基本要求。

人们之间没有合作,社会发展就是破坏性的,战争就是这种破坏性的最高体现。

制约中国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合作也是其中之一的因素。

中国人难于合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诚信。因为缺乏诚信导致合作的成本增大,使合作失去了意义。

一百多年前,一位叫明恩溥的美国传教士在《典型的中国人》一书中认为:中国人勤劳又刻苦,但中国人缺乏诚信,若中国人既有勤劳,又有诚信,那么中国人理所当然能够成为地球上最兴旺的民族。

有勤劳只会产生个体效率,而有诚信可产生整体效率。有勤劳没有诚信,结果就是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有个体发展而无整体发展,最终导致个体和整体都得不到持久和长远发展。人们常说,勤劳致富,但若没有诚信,勤劳最多只能导致个人富和家庭富,但不能导致国家富,并且这种个人和家庭层面的富也是不稳定和不持久的。若既有勤劳,又有诚信,则既有家庭和个人富,也有国家富,而且这种富也是一种稳定和持久的富。另外,诚信也是国家推进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无诚信的国民所构建的民主只能是伪民主和形式民主。同样,公民无诚信,法治社会也无法建立。法治社会的本质是遵守秩序,遵守秩序就是遵守众人的约定,所以,法治社会的核心也是要求公民要有诚信精神。

希望总是被欲望所毁灭。这次纹川大地震,若没有那些“豆腐渣”工程,也许就没有那么多孩子的丧生。面对孩子们“叔叔,救我”撕心的呼喊,无能为力的叔叔只能有揪心的痛,只能是哭泣。问题是也许在那些孩子当中,就有那些制造“豆腐渣”工程者的子女。教训是惨痛的,不反思只会再次导致痛苦。

当苦难来临时,重要的不是激动,而是行动,并且是理性的行动,而不是盲目的行动。

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民族,但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除了天灾,人祸也不少,有时人祸胜于天灾。一面是天吃人,一面是人吃人。好不容易解决了天吃人的问题,紧接着又面临人吃人的问题。

这里要说的一句话是:中国,我为你骄傲,也为你哭泣。

面对21世纪,中国发展既要靠制度创新,也需要人的灵魂的改造。离开诚信和理性,发展只能是高成本的。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选择。

    进入专题: 汶川地震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8900.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