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新:超越本质主义和本质主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850 次 更新时间:2006-06-30 11:06

进入专题: 本质主义  

佟新  

性别研究在社会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但地之尤其是对女权理论的研究并无一个统一观点,以下简单介绍涉及女性研究的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

一、基本概念

1.?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性别(sex)是生物学上的概念,是男女在生理意义上的差异;社会性别(gender)则是社会既存的一整套对性别的要求和期待,如日常生活中,媒体所宣扬的女性应具有温柔、善良、贤惠、重亲情的特点就是社会性别,其强调的是一种被建构性的性别。社会性别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被提出来的,在90年代时其面临着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这些新话语的挑战。

2.?本质主义(essentialism),又称本质论,是一种强调男女存在本质差别的一种理论。对之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类似女人不如男人,男女差别是本质差别的话语。这种思想在16世纪对被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父文卢梭继承并广大之,卢梭站在赞美女性的立场上称女性代表着善良,男性则代表着刚强和力量。从启蒙时代开始,本质主义得到弘扬。

后来所出现的女权主义又持质主义的继承源于行动主义:他们从生物本质主义出发看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而推导出女性更注意个体和公共之间的关系。女性环保主义者则认为女性相比男性来说更是天生的环保主义者。本质主义者在看待政治、目标关系时则宣称,世界战争是男性统治的结果,如果让女性统治结果,则世界更具有和平倾向。总之,本质主义站在男女生物差别的立场上强调当今社会结构中男人支配女人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具有一种内在的合理性。

3. 反本质主义(costitutionisw),准确地翻译的话,应该是构成主义。这种理论把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男女差别看作是被建构的。著名人类学家来源曾对三个原始部落体调查,发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关系类型:一个部落中女性性格凶悍,不爱孩子,男性则性格粗暴,并且相互之间交换姐妹;一个则女性参加集体劳动,男人则在家里梳妆打扮,等候女人回家,第三个部落则男女都不爱战争,整个部落中弥漫着一种温馨的气氛。这个调查有力地打破了本质主义的框架,推导出性别构成理论。为什么本质主义为被人们接受呢?他们认为这是因为人们一直被限制在一个二元对立的结构中,男女之间也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心理学上所做的男女性别心理的偏量测试也带有建构性,因为其所使用的温柔、勇敢指数是一种社会期望。

二、困境

1.?行动了向上的困境:本质主义的行动取向在立法中可以很好地被反映出来,如女工保护法、劳动保护法,其名义上是在对女性的权利进行保护,但实质上是导致的结果却是以女性某些权利的丧失为代价的。如劳工法规定男人的退休年龄是55岁,女人的退休年龄是50岁,其出发点承认男女生理上的差别,目标是保护女性,但实际上剥夺了女性继续劳动的权利。这一切都是因为存在一个前提,即当前社会是一个男性支配女性的社会,谁是权力的掌握者,谁就会对不同事物赋予不同的价值。

2.?研究趋向上的困境:研究者很容易将研究的结果归结于本质主义。如研究劳动分工就应当看到劳动分工其实是家庭之中男女分工的延续,研究者在研究性别问题时,最好避免谈男女之间真正的差别,而应该与研究这种既存差别是如何出现的,是如何被建构的。

3.?妇女是否具有一致性的困境。这是女权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它极易使构造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显得苍白无力。如1990年在美国举行的第13全美妇女联合会中,黑人妇女就提出退出妇联会,因为她们认为妇联会只代表的人妇女的利益,黑人妇女及其他有色人种的利益是不被考虑的。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妇女是否真正是一个整体,而是被许多其他因素如阶级、民族、种族、国籍等划分成许多不同的子群体,这一问题关系到女权主义、女权运动的生存合法性。而且所谓的男女平等中的平等的具体对象是模糊的,这往往导致男权对这一标准的贬低。

三、超越

1.?目标:要超越本质主义或反本质主义必须首失确立一个行动策略,去保护妇女所应该获得的最低限度的权利。对于这一目标,应鲜明地提出争取“女权”,从男权中争取女权,虽然这种声音的表达在男权社会中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2.?开放:要想超越本质主义或反本质主义必须从其他学科如政治学、心理学、文学中汲取力量。对于这一方面有一个有利条件,即目前女权理论中并不具有统一权威,这极易引起批评包多元化。

3. 从妇女地位研究:以往的社会学研究注重社会研究必须具有客观性,价值中立实证主义,但如果将之运用于女权理论中,就会发现这种声音是会被忽失的 ,因此矫枉必须过正,

必须站在妇女立场上看问题,作研究。

    进入专题: 本质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87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