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483 次 更新时间:2023-03-15 08:02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曲青山 (进入专栏)  


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100多年光辉历程。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概括提炼了“十个坚持”。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下来的,更不是从别的国家照搬过来的,而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饱经雨雪风霜、付出各种代价,在长期的探索、实践、奋斗、创造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

“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集中全党智慧、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的;是在唯物史观、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党作出的前两个历史决议和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以及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党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所作的评价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的;是在及时采纳和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的。可以说,“十个坚持”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观照未来历史发展所作的全方位总结。

“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相互贯通、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习近平指出:“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涉及党和人民事业的方方面面,涉及革命建设改革的方方面面,涉及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涉及内政外交国防的方方面面。“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既讲到了领导力量、价值立场、思想旗帜、自信自立、方向途径问题,也讲到了世界情怀、前进动力、策略手段、团结联合、生机活力问题,是对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全面、系统、完整、深刻的总结。

“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提供给我们的是标尺,它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从而使我们能够分清是非、统一思想、加强团结、凝聚力量。“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提供给我们的是启示,它告诉我们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什么是普遍性、什么是特殊性,从而使我们能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提供给我们的是动力,它告诉我们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精神,什么是主动、什么是被动,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坚定决心和意志,增强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一、领导力量问题: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党的领导,是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第一条历史经验。这条历史经验是从党的初心和使命来讲的,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问题,阐述的是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是如何发挥的。这一条历史经验是最大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在“十个坚持”中起着打头和管总的作用,其他所有历史经验都是围绕着这一条而展开和叙述的,也都是对这一条历史经验的充分论证和强有力支撑。

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首先,中国农民阶级进行了抗争。1851年至1864年洪秀全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1899年至1900年中国农民发起了义和团运动。这两次以农民为主体的运动给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最终遭到失败。其次,晚清时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进行了自救,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4年至1895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再次,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由于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在封建守旧势力的打击下很快失败。最后,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大旗,1911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仍然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此,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我们党一成立就在党的纲领中鲜明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我们党一开始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肩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大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推进并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国民革命军建立,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大革命失败后,党又领导了土地革命战争,创建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全面内战爆发后,党领导广大军民进行解放战争,消灭国民党反动派800万军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事实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

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严峻挑战,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完全统一。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完成土地改革,进行社会各方面民主改革,镇压反革命,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彰显了新中国大国地位。党领导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3年,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党领导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党领导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形成和发展各民族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和巩固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加强和扩大了广泛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八大后,党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社会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在这个时期,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事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1978年12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明确中心任务,提出小康社会目标,在各方面工作中恢复并制定一系列正确政策。党领导我国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突破,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铺开。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体制改革。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推动沿海沿边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排除各种干扰,从容应对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系列考验。党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历史重任,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以“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我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

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党领导人民加强政治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国防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在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不断深化。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强调要建立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作为实现阶级解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列宁在领导革命和创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时,也深刻论述过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是“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为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及贫苦农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先锋军”,并很快投入大革命的洪流。但由于这一时期党处于幼年,忽视和放弃了对领导权的争取,使革命遭到失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积累了在革命根据地坚持党的领导的宝贵经验,但领导的范围还是局部的,被领导的阶级和阶层还不是全部的。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阶级矛盾缓和,党深化了对自身领导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我们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的政治论断。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提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问题,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论证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他指出:“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的。而这两重革命任务的领导,都是担负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双肩之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他强调:“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明确作出了这样的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解放战争中,我们党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下,很快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临时宪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在开幕词中第一次对党的领导给予了明确定位:“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进一步确立了党在全国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继续提出了这样一些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邓小平指出:“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我们的优越性”。同时,邓小平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二大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写入党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继续反复强调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在讲话中提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两个先锋队”写入了党章。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强调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切实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的十七大把“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把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新境界。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九大把“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党的领导制度作为根本领导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明确了这一制度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越往前走,我们遇到的风浪会越高越大,甚至是惊涛骇浪。现在形势环境变化之快,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对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价值立场问题:坚持人民至上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第二条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拥有党的领导。这条历史经验是从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观来讲的,强调的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阐述的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是如何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至上,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

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了人民。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人民谋利益。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无产阶级运动性质所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和本质规定。

1921年我们党诞生时就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强调,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要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943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生动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不可分离的关系。他指出:“国民党也需要老百姓,也讲‘爱民’。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在,剥削阶级的生活都离不了老百姓。他们讲‘爱民’是为了剥削,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这同喂牛差不多。喂牛做什么?牛除耕田之外,还有一种用场,就是能挤奶。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我们不同,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党是人民的代表,我们要使人民觉悟,使人民团结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国民党是对立的,一个要人民,一个脱离人民。”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为人民服务”,并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还强调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并正式写入党章。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是为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时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也还是为了人民群众。正是因为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为了人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翻身解放,当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1954年毛泽东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后来他还反复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的“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1956年,党的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面对一些党员、干部革命意志衰退问题,1957年毛泽东告诫全党:“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为了解决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脱离群众的问题,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展了多次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为了人民。改革开放是人民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这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他还提出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表明,党实行改革开放,目的不是别的,而是为了人民群众,为了让人民群众富起来,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党鼓励各个领域、各条战线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勇于革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弊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江泽民强调:“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搞社会主义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贫穷,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助和带动未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既定的方针,这个方针不能变。”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江泽民又强调:“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从本质上讲,改革是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长远利益的,是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得到最大的利益。”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者内在统一的结合点,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关键,不断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发展的全面性、稳定的长期性。江泽民指出:“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要求。他指出:“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他对党的工作提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强调说:“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体现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体现在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各项工作上,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是因为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获得了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领导人民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新的历史伟业。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伊始就鲜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时,习近平强调,要“‘以百姓心为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垃圾焚烧能不能不有损健康、养老服务顺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等。相对于增长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这些问题更受人民群众关注。如果只实现了增长目标,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没有进展,即使到时候我们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实际,习近平提出,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他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世界中上国家的行列。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突如其来、世界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党领导人民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大上海保卫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就永远不会得逞。”


三、思想旗帜问题:坚持理论创新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理论创新,是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第三条历史经验。坚持理论创新,才能引领党的领导。这条历史经验是从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讲的,强调的是指导思想的问题,阐述的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理论创新。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完成历史使命,实现崇高理想和既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还进一步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作用,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极具挑战性的努力”,“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科技文化十分落后且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1938年他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思想包含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其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毛泽东思想为党领导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提供了科学指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上述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党领导人民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成就提供了科学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对这一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伟大时代产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引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我们必须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四、自信自立问题:坚持独立自主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坚持独立自主,是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第四条历史经验。坚持独立自主,才能确立党的领导。这条历史经验是从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来讲的,强调的是重要原则问题,阐述的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是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一个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从事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纵观人类历史,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5000多年光辉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有着一套独特的有别于其他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制度,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原则,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坚持独立自主中,与外来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创新发展,从而生生不息。

独立自主是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结论。将独立自主作为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和确立起来的。我们党是在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成立的,在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中,党作出决定,“联合第三国际”。党的二大正式通过了一个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三国际下属的一个支部。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这就提出了如何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第三国际的关系问题,也就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问题。第三国际成立于1919年,1943年解散,共存在24年。1956年9月,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曾讲到第三国际,评价了第三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他说:“第三国际两头好,中间不好。季米特洛夫同志是较谨慎的,日本投降前,第三国际解散了,我们的事就好办了,就像生产关系改变了,生产力得到解放一样。”第三国际给中国革命很多正确的指导与帮助,但也作出过许多错误的决定和指示,王明等人上台,在党内推行“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长达四年之久,与第三国际有很大的关系。毛泽东在党内是较早提出要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第三国际关系的人。1930年5月,他就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什么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呢?这是因为我们党的独立自主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1963年9月,毛泽东会见外宾时讲到这件事,指出:“离开了先生,学生就自己学。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议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一九三四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批判了教条主义。”对这个问题,毛泽东还曾指出:“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地说来,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同志们认识的。共产国际的这些同志就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革命。对于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我们自己在很长时间内都认识不清楚,何况外国同志呢?”另外,坚持独立自主的问题,也是我们党从两次国共合作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党放弃了对大革命的领导权,致使在强大敌人突然袭击下革命遭到失败。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党坚持独立自主,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了政治领导作用。因此,在党的七大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时,将独立自主确定为党的重要方针。毛泽东在七大上所作的结论中指出:“全党团结起来,独立自主,克服困难,这就是我们的方针。”他还将能否实行这一方针视为对党的重大考验,“现在对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大考验,考验我们究竟成熟了没有,有本事没有”。在解放战争中,我们党没有听取和采纳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的建议,作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重大决策。1949年6月,在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重申了这一方针。他强调:“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新中国成立后,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我们党都坚持了这一方针。我们果断拒绝赫鲁晓夫提出的有损我国主权的关于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建议。党领导人民学习借鉴国外革命和建设的有益经验,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和创造,确立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党还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确处理与其他国家、国外政党、国际组织的关系。改革开放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邓小平深入总结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历史经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之后,他又反复强调:“任何国家的革命道路问题,都要由本国的共产党人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别国的人对情况不熟悉,指手画脚,是要犯错误的”,“任何大党或老党都不能以最高发言人自居”,“一个党犯错误是难免的,就是犯了错误,也要由自己去总结,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靠得住”;“改革开放必须从各国自己的条件出发。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根据这些精神,党确立了对外处理党际交往关系的四项原则,这就是“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继续强调独立自主的问题,提出:“坚持独立自主地发展中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继续重申这一问题,强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善于根据国情进行自主创新、又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不断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独立自主地制定了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独立自主、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论述是习近平对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对推进新时代各项工作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其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在发展道路上坚持独立自主,在理论创新上坚持独立自主,在经济发展上坚持独立自主,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坚持独立自主,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坚持独立自主,在外交事务上坚持独立自主。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方向途径问题:坚持中国道路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坚持中国道路,是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第五条历史经验。坚持中国道路,才能展现党的领导。这条历史经验是从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来讲的,强调的是道路问题,阐述的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是如何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探索和开辟出来的,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习近平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这是习近平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中国道路问题的精辟概括和阐述。

党领导人民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党成立后,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在总结经验时就强调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国情,要推翻“三座大山”,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成为党面临的首要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在实践中创造性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通过这条道路,党领导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党领导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党又进行了艰辛探索。党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一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由之路,“三改”是“一化”的必然要求。这是党在历史关键时刻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使个体农民、手工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党争取到大多数民族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这是我们党的一个独创性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回忆这段历史时说:“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不完全一样,一开始就有区别,中国建国以来就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采取赎买的政策,不是剥夺的政策。所以中国消灭资产阶级,搞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顺利,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受任何影响。”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那时,在改造农业方面我们提倡建立互助组和小型合作社,规模比较小,分配也合理,所以粮食生产得到增长,农民积极性高。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采取赎买政策,一方面把它们改造成公有制,另一方面也没有损害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长期允许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存在,根据自愿的原则,其中大部分组织成合作社,实行集体所有制。由于我们是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采用这些方式的,所以几乎没有发生曲折,生产没有下降还不断上升,没有失业,社会产品是丰富的”。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中国的现代化,我们党强调“以苏为鉴”,也开始进行了探索。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党的八大制定了反映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1957年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些成果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一个良好开端。由于种种原因,探索过程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领导人民仍然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这些成果和成就,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深入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条正确道路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党领导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中国道路的内涵作出进一步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断,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中国道路。习近平指出:“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他还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扎根于中华大地,是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宁的正确道路。无论遇到什么风浪,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都要一以贯之,决不因各种杂音噪音而改弦更张。随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向前,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们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说要固步自封,我们要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道路是我们党把握中国国情、接续探索、持续奋进的结果。“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点,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世界情怀问题:坚持胸怀天下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坚持胸怀天下,是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第六条历史经验。坚持胸怀天下,才能提升党的领导。这条历史经验是从党的天下观和世界情怀来讲的,强调的是全球视野和外部关系问题,阐述的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是如何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顺应世界大势而诞生的。勇立时代潮头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满足人民愿望、肩负历史使命应运而生的。党的一大提出:“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我们党一开始就以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帝问题的提出,就是从对1921年底至1922年初的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中国局面的形势分析中得出的。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并倡导和建议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都是在科学分析世界形势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在解放战争中,我们党作出战略进攻的决策更是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结果。

新中国是适应世界潮流而建立的。在正确研判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新中国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一边倒”就是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这一边。为了打破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为国内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我们党决定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和斗争。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拉国家兴起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运动后,中国积极支持这些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7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有力指导了我国的外交工作战略大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提高,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

我国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走向世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党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及时调整对外方针政策,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央先后派出多个代表团出访欧洲、日本、东南亚,作出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大步走向世界,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后来他还强调:“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这两条要反复讲。”江泽民提出:“我们对外工作总的战略部署是要造成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国际和平环境。”胡锦涛强调,中国愿“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党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

新时代是在世界大变局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将继续与世界同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在新时代,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运筹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党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深化政党交流合作。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要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我们要坚持不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我们要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七、前进动力问题:坚持开拓创新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任何艰难险阻都没能阻挡住党和人民前进的步伐。”

坚持开拓创新,是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第七条历史经验。坚持开拓创新,才能完善党的领导。这条历史经验是从党的发展动力和前进动力来讲的,强调的是与时俱进的问题,阐述的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是如何永葆生机活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从事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开拓创新。

坚持开拓创新贯穿于党百年奋斗的全部历史。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民族。我们党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领导人民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开拓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禀赋和特性。我们党所强调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对此,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有深刻的论述。江泽民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胡锦涛指出:“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以实践创新为基础,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使两方面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推动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向前发展。要紧紧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的开拓创新。党在这一时期,为了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进行了一系列的开拓创新。大革命失败后,党认识到了领导和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创建了人民军队。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毛泽东领导军民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尔后,党领导人民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他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颁布宪法大纲、土地法令等。在抗日战争中,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我们党还提出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提出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锻造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的开拓创新。党在这一时期,对中国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丰富和发展。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挫折和失误,但党仍然在开拓创新中取得巨大成就,建立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党探索和实行了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合作化、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革命一完成,毛泽东就提出了技术革命的问题。他说:“现在是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火。革命尚未全成,同志仍须努力。”后来他又强调:“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党中央发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和实施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和新的十年科技发展规划,优先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业有关的尖端科技,建构起工业化基础和科技基础,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成果。在文化建设方面,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和发展科学文化的方针,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新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就、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的优秀作品。

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行的开拓创新。党在这一时期,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后创立和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领导实行放开搞活政策,鼓励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乡镇企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推动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邓小平指出:“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它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不成功是一个经验嘛。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这是个很大的试验,是书本上没有的。”他还强调:“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江泽民指出:“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扬优势、革除弊端、大胆创新的过程。”胡锦涛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领域体制改革,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党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党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积极做好港澳台工作。党科学判断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提出正确的对外方针政策,开创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坚持开拓创新分不开的。

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的开拓创新。党在这一时期,领导人民砥砺奋进,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篇章,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和全面加强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作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决策。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保障粮食和能源资源等安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党加强政治建设,对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出重点部署。党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党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党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党推动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党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和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谋划。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坚持开拓创新的结果。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习近平强调,开拓创新“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挺立时代潮头,胸怀“国之大者”,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光明前景。我们要坚持开拓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坚决破除传统观念和利益固化羁绊,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我们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调动全社会创新热情,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党靠开拓创新走到今天,必然靠开拓创新走向未来。“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八、策略手段问题:坚持敢于斗争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

坚持敢于斗争,是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第八条历史经验。坚持敢于斗争,才能巩固党的领导。这条历史经验是从党的精神风貌和坚定意志来讲的,强调的是策略手段问题,阐述的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是如何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敢于斗争。敢于斗争是我们党鲜明的品格。党和人民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斗争取得的。

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内忧外患之时,党一成立就勇敢地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当时党尽管力量还比较弱小,但毅然决然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实行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汪精卫等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血腥屠杀,我们党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在血泊中站起,开始进行武装斗争,发动农民开展了土地革命。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进行了长征。长征途中,党和红军要同围追堵截的敌人斗争,要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斗争,要同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要同雪山、草地的恶劣自然环境斗争,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中,党为了民族大义,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维护统一战线,党领导同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进行斗争。如何维护统一战线,毛泽东强调:“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必须坚持,不可忘记。”党领导人民进行了14年的抗战,以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领导人民打败国民党蒋介石800万军队。毛泽东说:“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汪精卫一模一样,充当美国帝国主义的走狗,将中国出卖给美国,发动战争,反对中国人民,阻止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前进。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将被断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地进行了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反对蒋介石的进攻。”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时,在讲到“准备吃亏”时曾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提醒全党同志作好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斗,付出了最大牺牲,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的伟大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际、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多种复杂严峻的考验挑战,我们党都以强烈担当和巨大勇气作出历史抉择、开展坚决斗争,领导人民迎难而上、坚决斗争、从容应对,不断取得胜利。党领导人民消灭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部队,实现大陆完全统一。清剿土匪百万,根绝旧中国历史上的匪患。进行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当年,面对世界上经济实力最雄厚、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的武装威胁和挑衅,是否出兵入朝作战,毛泽东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党中央和毛泽东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远见,以“不惜国内打烂了重新建设”的决心和气魄,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避免了侵略者陈兵国门的危局,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毛泽东当时就说:“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坚决战斗的民族。虽然在我们的斗争过程中,有时曾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们不是靠观音菩萨来救命,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克服困难。”党领导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政治孤立、经济封锁斗争,同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斗争,同官僚主义和不法资本家斗争,同1954年的特大洪水和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斗争,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在这一系列斗争中,党和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行的伟大斗争。改革开放之初,党领导人民同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思想作斗争,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同时,同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斗争。邓小平指出:“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这样,关系就大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让步。这个斗争将贯穿在实现四化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本世纪内要进行,下个世纪还要继续进行。”党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领导了冤假错案的大规模平反和社会关系的调整。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我国也发生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严重政治风波。党紧紧依靠人民,以坚定意志和历史担当,采取果断措施,打赢了这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斗争,并顶住了西方国家所谓“制裁”的压力,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和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邓小平强调:“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江泽民指出:“西方某些人甚至想把社会主义在地球上消灭掉,这是绝对办不到的。西方国家不能忽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第三世界中的作用。我们共产党人要坚定信念,还要不断积累经验。我们要承认世界社会主义处在低潮,但我们要顶住,硬着头皮顶住,同时要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好。”习近平后来强调指出:“如果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也在那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变化中倒塌了,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失败了,那社会主义实践就可能又要长期在黑暗中徘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也必然会被打断。”在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取得1998年抗洪的伟大胜利,果断进行了反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重大政治斗争,从政治、军事、外交、舆论等方面开展了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同日方就“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了坚决斗争,依法坚决平息和妥善处理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等地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和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坚决打击了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破坏活动。胡锦涛指出:“在涉及我国主权、安全、国家利益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决斗争,绝不能含糊。”党还领导人民取得了抗击非典疫情、抗击南方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汶川抗震救灾、玉树抗震救灾、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救灾等的胜利。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这一系列斗争,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掌握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对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稳定,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果断出手、坚决斗争,防范和化解了许多重大风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清除“两面人”。全面从严治党,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清除一切腐败分子,消除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有效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警惕和防范西方所谓“宪政”、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等政治思潮侵蚀影响,在意识形态领域立破并举、激浊扬清。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严治军,果断决策整肃人民军队政治纲纪。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顶住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开展涉港、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斗争。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这一系列斗争,使我们赢得了主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敢于斗争。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习近平指出:“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外交上、军事上各种斗争的准备,层层负责、人人担当。”我们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九、团结联合问题:坚持统一战线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坚持统一战线,是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第九条历史经验。坚持统一战线,才能实现党的领导。这条历史经验是从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来讲的,强调的是争取人心和壮大力量的问题,阐述的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是如何建立最广泛统一战线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发展壮大。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的根本,统一战线则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中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和策略。统一战线涉及很多问题,但根本问题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问题。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先后倡导和领导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和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使命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党在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为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要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党通过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及其阶级状况,鉴于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力量还十分薄弱,提出联合其他阶级、实现民众大联合的战略思想。1922年7月,党的二大改变了党的一大关于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提出要“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的主张。1923年6月,党的三大正式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正式形成。党领导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的南方革命势力,曾经由弱小的力量变得强大起来,取得了北伐的胜利;而称雄一时的北洋军阀则被打倒了。”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领导了土地革命战争,紧紧依靠农民这个中国革命的主要同盟者,建立和巩固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8年6月,党的六大制定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策略,提出要“巩固工人阶级与共产党在农民运动中思想上与组织上的领导”。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成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抗日战争爆发后,我们党捐弃前嫌,从民族大义出发,提出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同盟者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政治主张。毛泽东指出:“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了存亡的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的过程。这就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我们的统一战线是包括资产阶级及一切同意保卫祖国的人们的,是举国一致对外的。”“我们的统一战线是民族的。这就是说,包括全民族一切党派及一切阶级,只除开汉奸在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是工农兵学商一切爱国同胞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下去;只有坚持统一战线,才能坚持战争;只有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战争,才能有最后胜利。”1935年12月,党召开瓦窑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通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要在中国继续实行独裁统治,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我们党及时提出了关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毛泽东强调:“被蒋介石政府各项反动政策所压迫、处于团结自救地位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包括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这是一个极其广泛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它和抗日时期的统一战线相比较,不但规模同样广大,而且有更加深刻的基础。”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49年9月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全国一切党派、团体、个人的行为活动的共同准则,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建设蓝图。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党在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坚持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毛泽东指出:“有人说全国胜利以后怎么办?那时还要不要统一战线?是不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下一个命令不要统一战线了?不是的。那时的问题是巩固胜利,没有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参加的民族统一战线,胜利就不能巩固。”“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一步一步地形成的,它是一个包括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民主人士在内的几万万人的统一战线,它是以工人、农民为基础的,它是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它又是采用自我批评方法的,因此,它就能够巩固地团结一致,它就能够越来越有生气,越来越有力量,它就是任何敌人所不能战胜的。”我们党在这一历史时期,作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规定了对知识分子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正确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改造和赎买政策,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推动民族地区实行社会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团结平等关系。支持基督教、天主教开展“三自”爱国运动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藏传佛教进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各族各界群众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党在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根据国内阶级状况和形势任务的根本变化,推动统一战线从阶级联盟向政治联盟转变,提出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命题新论断。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时期统一战线,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统一战线的性质,叫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就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样范围就宽了,具有广泛的性质。”“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它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奋斗,还要为促进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江泽民指出:“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进入新世纪,党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现在,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和回大陆定居的台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等。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是社会有关方面的党外代表性人士。我们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努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使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达到新的团结和联合。”胡锦涛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两个范围”的联盟,即由大陆全体劳动者、爱国者组成的,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党还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落实知识分子和民族、宗教政策,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团结各方面人士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后,党把统一战线进一步表述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并载入宪法和党章。党强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着力推动“五大关系”和谐,充分调动了各族各界群众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

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党在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广泛共识和磅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习近平强调:“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统一战线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要是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必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必须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必须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把握做好统战工作的规律,必须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2015年5月,党中央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定位和新任务,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统一战线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2020年12月,党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各领域的理论、方针、政策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确立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领导、保障监督等。同时,党中央还先后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会议等专项会议,对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各领域的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所有这些工作,凝聚了全国人民和中华儿女的力量,开创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统一战线。面对我国发展内外环境深刻变化,所有制形式、社会阶层、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做好团结的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目的,就是团结带领各方面党外人士同我们党一道前进。要引导各方面人士自觉接受和维护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我们所讲的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我们所讲的多样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反映。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关键是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我们必须用共同奋斗目标凝聚人心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要团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阶层的人士和群众,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我们必须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统一战线历史、人民政协历史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同行动。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离不开制度机制的保障,需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要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同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沟通联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港澳台侨同胞工作、联谊、交流机制,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和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宣传工作计划和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教学内容。要完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加强民族、宗教、侨务、新的社会阶层等领域工作的协调配合,形成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强大合力。“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十、生机活力问题:坚持自我革命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坚持自我革命,是党总结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第十条历史经验。坚持自我革命,才能保证党的领导。这条历史经验是从党的自身建设来讲的,强调的是政治保证问题,阐述的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是如何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自我革命的。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自我革命。只有坚持自我革命才能确保党的领导。这条历史经验是收尾的、压底的,在“十个坚持”中起着关键作用,与第一条历史经验遥相呼应,形成完整的链条和体系。坚持自我革命,党就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党能够取得百年辉煌的根本所在,也是党总结百年历史经验的归宿和落脚点。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党曾给出过第一个答案,这就是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黄炎培对毛泽东说:“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新鲜经验,提出了自我革命的重要政治论断。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都是我们党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方面获得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一体两翼,它们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自我革命的命题虽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正式提出的,但是,由于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决定党必须自我革命,党除了人民利益以外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更没有特殊利益。自我革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这也是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纵观党的全部历史,自我革命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我革命的探索实践。我们党一成立就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在大革命时期,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注意对干部、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进行党的纪律教育,进行反对和防止贪污腐化的教育。1926年8月,党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这是党的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惩治贪污腐败的文件。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专门将“党的建设”列为一章。1929年12月,党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指明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办法。1932年7月,毛泽东等发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第十四号》,提出厉行廉洁政治,反对贪污和浪费,依法严惩腐败行为。《训令》强调:“对苏维埃中贪污腐化的分子,各级政府一经查出,必须给以严厉的纪律上的制裁。谁要隐瞒、庇护和放松对这种分子的检查与揭发,谁也要同样受到革命的斥责。”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党的建设总目标、总任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将党的建设作为伟大的工程来实施,这表明党对加强自身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更加自觉和深刻。1942年2月开始,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开展了一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进行了整党工作,通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采取党内党外结合等办法,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整党,党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为争取土地改革和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我革命的有效实践。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重要思想,告诫全党必须警惕敌人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1950年下半年开始,全党全军开展了整风运动。1951年下半年开始,全党进行了整党。在整党进行过程中,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党中央将正在开展的“三反”运动与整党相结合,严肃查处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贪污、浪费、受贿等腐化堕落行为。毛泽东指出:“自从我们占领城市两年至三年以来,严重的贪污案件不断发生,证明一九四九年春季党的二中全会严重地指出资产阶级对党的侵蚀的必然性和为防止及克服此种巨大危险的必要性,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是全党动员切实执行这项决议的紧要时机了。再不切实执行这项决议,我们就会犯大错误。”毛泽东在下发的指示中强调:“反贪污、反浪费一事,实是全党一件大事,我们已告诉你们严重地注意此事。我们认为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而着重打击大贪污犯,对中小贪污犯则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针,才能停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所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才能克服二中全会所早已料到的这种情况,并实现二中全会防止腐蚀的方针,务请你们加以注意。”“三反”运动有力地惩治了部分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整顿了党的队伍,纯洁了党的组织,尤其是从严查处“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刘青山、张子善案,起到了极大震慑作用。

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自我革命的创新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全会同时对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决定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整顿党的作风。这次全会上重新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担负起这项重要任务。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并向全国公布,对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根据党的十二大的部署,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随后在全党分期分批开展了一次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基本任务的全面整党。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邓小平指出:“开放、搞活,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不对付它,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所以,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改革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的正确执行。”1989年我国发生了严重政治风波,针对部分党员不同程度卷入政治风波问题和党内滋生的腐败现象,1989年7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要求从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做起,在惩治腐败和带头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方面先做七件事。当时,邓小平强调:“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腐败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他还特别指出:“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江泽民也强调:“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资产阶级思想时刻侵蚀着党的肌体,使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有所滋长,脱离群众的倾向有所发展,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信。这种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党建设好,不仅关系到党的兴衰,而且关系到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败。”8月28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2000年1月14日,江泽民在十五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并完整提出了“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1993年,党中央作出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的重大决策,此后每年都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在党内形成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为主要内容的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1998年7月,党中央决定,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1998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2005年1月起,全党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9月起,全党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后,党中央根据党章,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制度规定。面对反腐败斗争的复杂形势,胡锦涛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充分认识腐败现象蔓延的严重危害性,认识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全党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既不要失去信心,更不能掉以轻心;既要看到斗争的长期性,又要有现实的紧迫感。”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在这一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后不久,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八项规定破题,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2013年起全党分批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在全党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分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21年在全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得到提升,政治理论素质得到提高,党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显著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为了强化纪律执行,党中央先后修订和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与此同时,党中央以创新精神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领导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大格局。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领导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经过持续坚决的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自我革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我们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们要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我们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我们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以上十个方面,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十个坚持”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思想智慧,既是“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深刻总结,更是“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行动指南,必将激励我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作者: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本文将分上、下发表于《中共党史研究》2023年第1期、第2期,注释从略)


进入 曲青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共产党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共和国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49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共党史研究,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