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坪:深刻理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价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52 次 更新时间:2023-02-08 22:34

进入专题: 中华文明  

张北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凸显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紧迫性,体现了我们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深刻理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价值,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脱离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时代发展的语境。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开始步入落后挨打、充满屈辱的近代史,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西方列强的一次次入侵,无数仁人志士在风雨如晦中苦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正确道路,但都因为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先进政党组织,没有形成适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富有感染力凝聚力的先进文化而告失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此,追求民族独立与实现国家富强的梦想呈现出新的曙光。在中国近代各种文化力量的相互竞争中,中国共产党所代表和追求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脱颖而出,这种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团结和凝聚一代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正是在这一文化的引领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进步,思想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更加深厚,中华文明向世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精神气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更是文化传播的历史责任。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赋予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使先进的思想文化牢牢根植中国大地。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追求文化发展融入了党的行动纲领。聚焦党代会历次报告,从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建设”的重要命题开始,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分别专章对“文化建设”作出重要部署,直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正式载入党的报告,这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任务。2021年,我们党通过对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突出强调先进思想文化传播对于政权巩固的重要意义,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表述进一步提升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字更替,意义隽远。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对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系统性思考与原创性贡献,把文化自信提升到新的层次和境界,充分体现了执政党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新时代的十年,通过一系列文化建设战略部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不同思想文化传播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我们着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通过创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发展故事、中国政党故事,使每个受众都能从每个故事中找到情感的代入点,形成传播涟漪,从而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有力支撑。实践反复证明,失去思想文化的领导权,整个社会就会处于离心乃至崩溃的境地。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因外来文化渗透导致国家分裂、民族衰弱的悲剧还历历在目。以前苏联为例,正是任由西方文化的侵蚀而未加以相应的干预,苏联一步步陷入所谓的公开性、民主化的历史虚无主义陷阱,传统被弱化、权威被丑化,一些苏共党员则异化为传播西方意识形态的大喇叭,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混乱上升到组织体系的混乱直至瘫痪,最终导致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政权土崩瓦解。为什么苏共早年在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其根本原因就是精神的迷失和信念的缺失。归结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没有坚持自己的主流思想文化,丧失了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将人民群众的思想搞乱了。加强中华文明传播是进一步巩固国家文化领导权,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新征程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尤其是面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等新形势,要着力防范化解可能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领域风险挑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是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已成功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摒弃了西方国强必霸的强盗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当代成功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更好发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从全球治理来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要切实应对经济寒潮、生态环境等共同挑战,迈向美好的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的力量。毋庸置疑,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同质化和普遍性,否认文化的多元化和差异性,企图用西方的价值标准把多元文化的世界强制统一起来。人类文明多元共存、千姿百态,以某种单一的生活方式强加于全人类是不可思议的。当今世界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需要用各自的历史、语言、宗教、习俗等进行自我界定和塑造,用各自的文化来寻求身份认同,对文明的独特性、文化多样性的追求,越来越成为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华文明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盈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思想,是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打破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界限,倡导各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通过扩大各国人民的利益交汇点,不断促进公平正义,促使各国共享和平与繁荣,共同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总之,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只有不断推动文明进步,提升文化品质,才能迈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肩负创造更大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沛恒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作者:张北坪,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


    进入专题: 中华文明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全球文明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56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 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