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文章阅读 登录

潘万历 白如纯:乌克兰危机升级对日俄关系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向

更新时间:2023-01-25 22:36:03
作者: 潘万历   白如纯  

  

   摘要: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日本紧随欧美对俄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体现出鲜明的“挺乌反俄”立场。日本的举动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制,导致两国关系跌入冰点。岸田政府对俄采取强硬立场是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安倍对俄外交路线受挫的背景下,岸田文雄亟需借此重塑日本对俄外交政策,为长期执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此举也有分担同盟责任,借机联合西方国家向中国施压的目的。俄乌冲突对日俄关系造成严重冲击,日本已不再将俄罗斯视为合作伙伴,而将其视为“需要应对的课题”。由于日本发展日俄关系的动力被严重削弱,加之日本国内对俄舆论趋于强硬以及受日美同盟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未来,除非俄罗斯在涉及日本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作出重大实质性让步,否则日俄关系恐难以改善。

   关键词:俄乌冲突;日俄关系;领土问题;和平条约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这成为搅动国际局势的重大事件。乌克兰危机升级迅速改变了欧洲安全格局,同时加速了大国关系的调整,不仅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陷入全面对抗,也使日俄关系急剧恶化。事实上,自冷战结束以来,由于横亘在两国间的领土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日俄关系一直处于“兜圈子”状态。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后,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对俄外交“新思路”,试图“以经促政”,为日俄间争议问题打上“休止符”,两国关系曾急速升温。然而,随着安倍辞职以及俄乌冲突的爆发,日俄关系迅速跌入冰点,并呈现出相互对抗之势。日俄关系为什么再次走向对抗?两国关系未来走向如何?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一、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的日俄关系走向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关于承认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命令。对此,日本外相林芳正在22日的记者会上予以谴责,称俄此举“侵犯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违反国际法,日本不予承认”1。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日本紧随美欧等国对俄采取了一系列严厉制裁措施,并通过各种形式支持乌克兰。日本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制,导致两国关系迅速跌入到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

   第一,日本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严厉制裁措施。

   俄罗斯宣布承认乌东部两地独立后,日本随即对上述两地的相关人员实施停发签证并冻结资产、禁止日本个人或实体与上述地区开展进出口贸易、禁止俄在日本发行和流通新的主权债券等制裁措施,试图向俄罗斯展示强硬立场,敦促俄罗斯通过外交手段缓和局势2。随着俄乌局势进一步恶化,日本紧随欧美逐步加大了对俄制裁力度,制裁范围涵盖个人、金融、贸易、投资等各个方面。在个人制裁方面,日本政府陆续冻结了俄总统普京、外长拉夫罗夫等政府官员以及相关人士、团体的在日资产。在金融领域,日本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SWIFT国际结算系统之外,并冻结了俄罗斯中央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的资产。在贸易投资领域,日本取消了对俄罗斯的最惠国待遇,并禁止从俄进口煤炭、伏特加、机械类产品及部分木材;禁止在俄进行新的投资3。在诸多制裁措施中,日本着力强化了对有可能转换为军事用途的产品的出口管制,禁止向俄出口半导体、通信设备、传感器、雷达与航海设备等有助于强化俄军事能力的产品以及量子计算机和3D打印机等尖端科技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俄制裁既体现出紧随欧美的政策取向,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所保留。2月27日,欧盟和加拿大决定对俄罗斯关闭领空。3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禁止俄罗斯飞机进入美国领空4。对此,考虑到关闭领空对物流造成的影响,日本没有追随西方国家对俄采取这一措施。在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方面,尽管美欧相继宣布禁止从俄进口石油,但日本的态度一直较为慎重。虽然岸田文雄在5月9日出席七国集团领导人视频会议时表态称,将原则上禁止进口俄石油,但同时也强调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来讨论削减和停止进口的时期,为相关措施的实施预留了空间。同时,日本政府也没有退出与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合作开发项目“萨哈林1号”和 “萨哈林2号”5,力求在与欧美保持协调的同时,更好地兼顾自身国家利益。

   第二,日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乌克兰的支持。

   在谴责、制裁俄罗斯的同时,日本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援助乌克兰,体现出鲜明的“挺乌反俄”立场。2月28日,岸田文雄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冲突爆发后的首次电话会谈。岸田在通话中强调:“日本政府和日本国民的心与乌克兰国民同在”,承诺将继续给予乌克兰以支持6。外务大臣林芳正也多次与乌克兰外长、乌克兰驻日大使举行会谈,传达日本政府的立场及对俄制裁措施等。3月23日,为了进一步展示对乌克兰的支持,日本政府邀请泽连斯基在国会发表演讲,这是首次由外国元首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在日本国会演讲,岸田文雄及众参两院议长等500多人出席。

   在援助方面,日本通过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向乌克兰及乌周边国家提供了大量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除了常规的日元贷款和无偿援助外,日本此次对乌克兰的援助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日本一改长期以来在难民接收方面的慎重态度和严格程序,积极接收乌克兰难民。3月2日,岸田文雄在与波兰总理通话时表态称,日本将接收在国外避难的乌克兰国民7。为了让难民尽快入境,日本加快了签证发放进度,简化相关手续,并成立了以官房长官为首的联络协调会议,与地方政府、企业协调为难民提供住宿场所,为其提供相应的一体化生活援助。同时,日本协助难民在日就业,给予在日乌克兰难民一年期的可就业居留资格,且在乌克兰局势改善之前,该居留资格还可延期8。二是日本应乌克兰的请求,先后向其提供了防弹背心、头盔、防寒服等物资。其中,自卫队的防弹背心是日本首次向他国提供9。这实际上等于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竭力为相关装备的转移扫除法律上的障碍。2014年4月,安倍晋三内阁以 “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取代了日本长期坚持的“武器出口三原则”。由于转移三原则中明确规定“禁止向纷争当事国出口装备品”,因此日本政府将当事国的定义限定为“发生武力攻击且联合国安理会正采取措施的国家”,从而将乌克兰排除在禁止转移的对象之外。同时,日本政府还迅速修改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运用方针,写明“可以向遭受违反国际法侵略的乌克兰提供非杀伤性装备品”,从而为相关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三,日本的一系列“反俄”举动,引起俄罗斯的强烈不满。

   3月7日,俄罗斯将日本列为“不友好国家”并展开了一系列反制。总体来看,俄罗斯对日本的反制措施主要集中在两国争议岛屿以及和平条约的缔结问题上。实际上早在2月25日,俄罗斯驻日本大使加卢津在记者会上就明确表示:“日方态度将损害两国关系并对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问题的解决产生影响”10,试图以领土问题促使日本软化立场,不要追随西方国家对俄制裁。不过,加卢津的警告并没有奏效,日本紧随西方逐步升级了对俄制裁措施。对此,3月9日,俄总统普京签署法令,宣布对2022年1月之后进驻日俄争议岛屿的企业减免20年税金11。3月21日,俄罗斯进一步升级反制措施,作为对日本“反俄行动”的回应,俄罗斯外交部宣布中止与日本就和平条约问题继续举行谈判,退出与日本围绕争议岛屿共同经济活动的交流,并停止原岛民等日本公民免签证前往争议岛屿的资格12。

   与此同时,俄罗斯接连在两国争议岛屿举行军事演习。3月25日,俄罗斯举行了3 000人以上参加的军事演习,这是俄罗斯宣布中断和平条约谈判后第一次在争议岛屿上举行演习13。4月1日,俄罗斯又宣布在争议岛屿上实施逾千人参加的军事演习。4月14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两艘潜艇在日本海成功完成了“口径”巡航导弹试射,震慑日本意味明显14。俄罗斯的一系列反制措施旨在强化对争议岛屿的实际控制,进一步向日本施加压力。

   日俄围绕俄乌冲突的制裁与反制裁导致两国关系不断恶化。4月27日,作为对日本驱逐俄外交人员的回应,俄罗斯外交部宣布驱逐8名日本外交官,称“岸田政府采取了破坏多年来日俄长期合作关系的史无前例的措施”15。5月4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永久禁止包括首相岸田文雄、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外务大臣林芳正等政府官员在内的63名日本公民入境俄罗斯16。这表明俄罗斯对岸田任内改善日俄关系已不抱希望,标志着日俄政治外交关系已经接近破裂。同时,两国正常的经贸关系也受到严重冲击,战略互信大大降低,两国关系因俄乌冲突迅速跌入谷底。

   二、日俄关系走向对抗的原因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日本虽然加入到制裁俄罗斯的行列之中,但为了避免制裁对和平条约谈判带来不利影响,其制裁力度和制裁范围与西方国家相比明显较轻,总体上日俄关系并没有受到乌克兰危机的太大影响,日本对俄外交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和战略自主性。与2014年相比,日本此次显示出与欧美步调高度一致的强硬对俄立场,紧随西方国家对俄采取了一系列严厉制裁措施。日本之所以对俄立场转为强硬,可以从肯尼思·华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 中率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视角加以考虑17。

   第一,从个人层次而言,安倍对俄外交路线受挫,岸田文雄亟需重塑对俄外交政策。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在安倍对俄外交新思路的理念下,日本对俄罗斯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攻势,日俄高层对话和经济合作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呈现出日趋活跃的态势,安倍任内与普京举行了多达27次首脑会谈。安倍对俄外交路线的实质是在与普京建立个人友好关系的基础上,以经济合作为手段,推动俄罗斯在领土问题上作出让步。2016年12月,普京访问日本并与安倍举行首脑会谈,双方同意就争议领土开展共同经济活动启动谈判18。2018年11月,安倍与普京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双方同意以1956年《日苏共同宣言》为基础,加速领土问题谈判19。1956年10月签署的《日苏共同宣言》规定,“两国复交后继续进行缔约谈判,苏方同意在缔约后把齿舞、色丹两岛交予日本”。这表明日本的立场实际上已经有所松动,不再坚持“四岛返还”。

   然而,安倍对俄外交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虽然两国同意以《日苏共同宣言》为基础加速谈判,但之后日俄围绕领土问题仍龃龉不断。2020年7月,俄罗斯修改宪法,加入了“禁止割让领土”的条款,大大压缩了日俄就争议领土达成妥协的空间。2021年2月14日,普京对媒体表示:“我们希望发展与日本的关系,但我不打算做任何与俄罗斯联邦基本法相抵触的事情。”20可以说,2020年宪法修正案实质上已经关闭了解决领土问题的大门21。2021年9月,普京进一步提出了在争议领土上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引发日本强烈不满。因此,实际上在安倍路线下解决领土问题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

   岸田文雄在安倍执政期间曾长期担任外相,参与对俄谈判。但岸田与安倍属于自民党不同派系,两人的领导风格、执政理念有很大不同。岸田上任后相继提出了“新资本主义”“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等具有“岸田色彩”的内政外交理念,旨在摆脱安倍路线的影响,以便为长期执政奠定基础。在日俄领土问题上,纵观日俄(苏)领土问题交涉史,当美苏(俄)关系缓和,国际或地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领土问题也将迎来解决的契机22。岸田此次采取有别于安倍对俄外交路线的对俄极限施压策略,旨在联合西方“以压促变”,意在俄罗斯内部或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为解决领土问题提供机会,从而使自身获得突出的外交政绩,进而大幅提升岸田本人的执政威信。

第二,从国家层次而言,日本对俄立场强硬旨在将俄乌冲突与印太地区相联系,牵制中国。(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m.aisixiang.com)
本文链接:http://m.aisixiang.com/data/140291.html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