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对世界变乱交织的挑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59 次 更新时间:2023-01-17 13:02

进入专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于洪君  

导读 :本文由IIA学术编辑组根据于洪君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第二届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评估:如何实现亚洲的持续和平?”2022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我们如何在风雷激荡、沧海横流的世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成为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在党的二十大上,总书记就当今国际形势有一段精彩论述。他说:“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的主要表现


首先,要全面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时代,全面认识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热点问题和我们的周边环境。


2013年3月总书记出访俄罗斯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有关国际形势和中国对外关系的政策性演说,旗帜鲜明地阐明了他对当今世界的看法:“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他特别强调:“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正是从这时起,总书记反复呼吁国际社会: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纪疫情阴霾未散,局部冲突硝烟又起,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观察国际形势,一定要有辩证的思维和方法。观察、思考这个变乱交织、动荡加速的世界,一定要认清“变”在哪里、“乱”自何方?


(一)大国关系持续紧张,力量对比进入新周期


大国关系是整个国际关系的核心。大国力量对比是国际战略格局变革的重要引擎。


首先看美国。美国仍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许多方面拥有其他国家、其它力量不具备的特殊优势。但美国的社会制度设计存在重大缺陷,两党政治绑架了整个社会。这几年,美国各种问题集中爆发,导致国内民粹主义、种族主义恶性膨胀,对外关系失序,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扭曲结合。我们说美国正在衰落,并非故意唱衰美国,而是因为美国已经进入下滑通道。同上世纪50-60年代相比,包括同冷战结束初期相比,美国处理内外问题的能力和手段已力不从心。美国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拉动作用,已被中国超越。


2020年,美式民主漏洞百出,社会撕裂登峰造极,两党恶斗无以复加,就连国会都被“攻陷”。美国的形象和美国的制度,成了全世界的笑料。虽然美国中期选举比公众预期的平稳,共和、民主两党都对选举结果表示乐观,但整体看,美国未来仍充满变数。特朗普已公开宣布,他要参加2024总统大选。拜登虽未明确表态,但他极有可能投入2024大选。美国向何处去,国际社会正在拭目以待。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两国建交40多年来,政治互动不断加强、利益交织不断扩大、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安全对话不断拓展,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受益良多。但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根深蒂固,美国无法承受中国迅猛发展、快速崛起给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带来的新变化,无法接受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卓有成效的国家治理给发展中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的示范效应。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打压、围猎和封堵,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中国的核心利益受到来自美方的巨大威胁和挑战,两国关系也正面临建交以来最紧张也严峻的考验。

当前,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另一重要行为体是欧盟。欧盟曾是区域一体化的样板和楷模,但经过近些年的内部冲击、外部挑战,再加上改革失误、内耗增大,欧盟已呈现“碎片化”状态。从2021年1月1日起,英国退出欧洲单一市场与欧盟关税同盟,这对其冲击很大。但欧盟毕竟是个超国家行为体,各成员国向欧盟领导机构让渡部分主权,使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拥有相当特殊的地位和作用。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建交,开启中欧关系新阶段。此后,中欧关系不断发展,但由于价值观体系不同,对许多国际问题的政策主张不同而一波多折。


欧盟和美国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相互之间虽有分歧、摩擦和矛盾,但终究还是战略伙伴,不会分道扬镳,更不会形成截然不同的对立势力。在打压俄罗斯、遏制中国方面,欧美立场基本一致,参与国际治理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彼此相同或相近。未来相当一段时期,欧美还将是国际上密切合作的同盟者。相互协调并深化合作,仍将是欧美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使中欧关系显示出某种积极迹象。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和推动,继续把欧盟看作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坚持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携手共进、打造伙伴关系的既定原则和立场,中欧关系得以改善的可能性就还在。但我们还是要充分估计中欧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对欧盟紧跟美国、加大遏制中国的外交态势,我们要做充分准备,否则就会犯战略性错误。


俄罗斯也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推动力。作为拥有独特文明的斯拉夫大国和资源丰富的新兴经济体,俄罗斯能量巨大,且特立独行。2020年俄罗斯修改宪法,取消总统任期届数限制后,普京时代可能无限延续,成为了俄罗斯同欧美分歧加剧、对抗升级的重要因素。再加上2008年俄格战争、2014年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种种因素相互叠加,俄欧、俄美关系雪上加霜。2021年底俄与美国、北约的战略稳定对话破裂,导致2022年2月俄乌战争全面爆发。如今,俄同美国、北约及欧盟的关系形同水火,大有不共戴天之势。这是当前大国关系乃至整个国际关系严重恶化的鲜明例证。


相比之下,这些年来,中国已成长为负责任、敢担当、有作为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成就、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国际认可度越来越高。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不仅表现在经济层面,同时也表现在政治、文化、科技、国际事务等诸多方面。正因为如此,总书记在二十大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重大变化的现实图景。


(二)新老问题盘根错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


谈及地区冲突,人们首先想到俄乌冲突。实际上,更长期、更难化解、对国际关系和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最大的,是中东地区的动乱和冲突。冷战结束30多年,中东的历史积怨和地区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世界两极结构崩溃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接踵而至。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美国发动的两次海湾战争,以及十多年前爆发的“阿拉伯之春”,使整个中东愈发动荡和混乱。如今,伊拉克、利比亚山河破碎,也门、叙利亚在硝烟战火中呻吟,库尔德问题久拖不决,“伊斯兰国”成世界公害。伊朗、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大国的博弈互有进退,外部势力的争夺此消彼长。土耳其异军突起,领衔建立突厥国家联盟,给中东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安全态势带来新的变数。


冷战结束后的非洲地区,普遍接受了西式民主,许多国家陷入“逢选必乱”的怪圈,有的还发生了大规模内战和族际冲突。近年来,该地区的不稳定性与不可测性明显上升。乍得、索马里、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出现不同程度的动乱和冲突。在拉美地区,许多国家社会抗议频发。近年来,美国进一步插手干预,不少国家面临政局动荡与社会冲突相互叠加的现实风险。


当然,目前对国际关系影响最大的地区冲突,当属俄乌战争。俄乌之战是欧洲大裂变和世界大变局相互牵动的变奏曲,其根源在于北约东扩。北约作为冷战的产物和工具,冷战后非但没有自我了结,反而无底线东扩,对俄罗斯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终于导致战争爆发。这是俄罗斯反抗美国霸权、抵御北约东扩、威慑欧盟的无奈之举,是针对西方代理人的特殊军事行动。被动挨打的乌克兰独立后亲美亲欧,加剧了俄乌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俄罗斯全面出兵乌克兰,自然还有更深远的战略考量。所以说,俄乌冲突不仅是欧洲大裂变全面开启的前奏曲,也是世界百年大变局深入发展的风向标。这场烈度最大的地区冲突何时结束、以何种方式结束、外溢风险到底有多大,我们目前仍无法作出准确预估。


(三)周边形势充满变数,热点难点依然无解


中国是周边环境最为复杂的世界大国,长期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总体上看,仍然处于建国以来最好或者说相对较好的时期。


首先,从东北亚方向来看,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对外政策亲美疏华,中韩关系前景模糊。日本现政权追随美国、遏制中国,在台湾、南海乃至中国内政问题上干预势头加大,中日关系走势堪忧。日韩两国持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甚至直接参与北约峰会,这尤其值得警惕。


其次,我们关注东南亚方向。美国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变本加厉地挑战中国底线,冲击中国核心利益,另有一些国家跟风作乱,导致地区局势不时紧张。冲突风险、战争风险始终未除,但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持续稳定,务实合作稳中向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RCEP协定)生效后,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频繁互访,特别是总书记去年出访东南亚,引领中国与东盟关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印尼、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发展对华关系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有包容性和建设性。


再次,南亚方向,印巴之间龃龉不断,严重妨害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国和印度的关系总体稳定,但两国间边境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在此背景下,印度迎合美国印太战略,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对话机制,参与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抵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拒绝参加RCEP,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印关系远没有完全理顺。相比之下,中巴关系非常稳定,“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毫不动摇,但巴基斯坦国内局势复杂,恐怖袭击不时发生,“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面临很大冲击。中国与尼泊尔等其他南亚国家的关系持续向好,“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利合作,进展顺利。


最后,中亚方向也值得引起注意。中亚五国均为穆斯林国家,苏联解体前后,塔吉克斯坦曾发生大规模战乱,吉尔吉斯斯坦后来也几次发生“颜色革命”。不过,总体上看,中亚地区并未出现全面失控局面,这一点令人欣慰。但今年情况有变,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均出现较大规模动乱,虽然得到控制,但社会不稳定已无庸置疑。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传统友谊与时俱进,务实合作卓有成效,特别是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各方合作紧密。去年,“上合组织峰会”在乌兹别克斯坦成功举办,这表明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共同发展与安全将出现紧密联动、和谐共荣的新局面。


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对世界的“变”与“乱”


2013年3月,总书记以国家元首身份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向全国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后来,总书记又多次阐明,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国提供的方案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还特别谈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秉持这样的理念,这些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唯一选择。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提供机遇,成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我们发起了一系列重大的主场外交,譬如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G20杭州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以及多次国际互联网大会、博鳌亚洲论坛、上海进口博览会等等。这些规模盛大、气势如虹的主场外交,充分显示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强大走势和辉煌前景,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即“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气魄与胆识。今年,我们将迎来共建“一带一路”10周年。近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巨大成就,有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国签订了200多份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及相关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和多个国际组织的文件,这是任何国家未能做到的,也是任何国际组织中都未有先例的。



如今,中国已经是响当当的、名副其实的、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在对外关系方面,就要彰显中国式大国特色、大国气派、大国风格。在当前大国关系走势依然曲折复杂的严峻态势下,中国处理大国关系,自然要“谨言慎行、举措适当”,自然要做出巨大努力,以防大国关系全面脱轨、总体失控。


毫无疑问,中美关系今后仍将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国反复强调,世界需要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推动两国关系回到正常发展轨道,符合双方共同利益——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特朗普执政时期,中方为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做了大量工作。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态度反复无常,但为了两国关系保持稳定,为了两国关系正常发展,中国尽了最大努力,表现出了最大诚意。


拜登上任后,总书记和拜登多次进行电话沟通,多次进行视频会晤,又在巴厘岛举行了举世瞩目的面对面会晤,向世界传递重要信息。只要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中方对待中美关系这一原则立场和建设性态度就不会改变。


欧盟的近况很复杂,有人说欧盟前景不太乐观。但目前看,中欧关系是当今世界十分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尽管中欧关系面临许多问题,中国仍在尽最大努力推动中欧关系向前发展。2021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2022年前三季度,中欧进出口总额达6460亿美元,同比增长7.9%。其中中方对欧盟的出口大幅增加。中国与欧盟不存在直接的地缘政治冲突,不存在安全利益对抗,问题是欧盟追随美国,搞“价值观同盟”,干扰中欧关系与务实合作正常发展。尽管如此,中方对中欧关系未来发展仍满怀善意,也充满期待,正在尽最大努力推动中欧关系向着符合双方利益、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目前处境较为艰难,但新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时俱进,本色不改。尽管俄乌冲突使中俄关系面临着一些考验,但中方一如既往,仍尽最大努力巩固和加强双方政治互信,拓展和深化双方多领域务实合作,尤其是能源合作。


中国近年来高度重视周边事务和周边外交,2013年曾专门召开过周边外事工作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召开的有关周边工作的重要会议。中国始终认为并公开表示:周边地区是中华民族生身立命之所、繁荣发展之基。这些年来,中国在周边工作努力开拓,锐意进取,成效卓著。“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就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大突破。有了这个规模庞大的新型自贸区,去年中国与协定内十四国进出口总额达人民币12万亿,增幅约18%,占中国外贸总额的30%以上,成绩可贺。


简而言之,国际大环境和周边小环境变数增多,挑战增多,总的特点是变乱交织,利弊相关,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我们善于因势利导,把握机遇,就能把握历史主动,有所作为。


世界经济大势和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近年来,国际舞台乱云飞渡,世界经济千变万化,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大势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2017年,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几大难题,总书记向国际社会提出“发展倡议”、“合作倡议”和“治理倡议”。国际社会,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抵制住了霸权主义和霸凌行为的干扰破坏,维持了世界经济总体向好的大方向。


2019年,各国的GDP按美元计价,美国世界第一,中国紧随其后。当时中国GDP约为14.3万亿美元,总量约为全世界的16%,人均GDP首破1万美元,制造业规模超过了美、日、德三国之和。2020年,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冲击很大,全世界经济下滑,但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增长,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经济受到疫情的冲击比2020年还大,但中国率先吹响经济复苏集结号,使得GDP总量和人均GDP更上一层楼。


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2021年经济总量已达到114万亿人民币,占全球总量18.5%,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新高。基于这些成就,总书记满怀信心地告知全世界,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大国行列。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足以证明,中国早已不是历史上那个动辄封闭、热衷保守、满足于守成的大国。中国是一个全面开放、锐意进取、广泛合作的创新大国。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已经站在进步发展的更高历史起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各族人民将全心全意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决履行“永远不称霸、不扩张”的郑重承诺,继续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后,可以用一段话来作总结: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国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同步的良性互动,未来可期。



    进入专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10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