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富:以著述为乐的卞孝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31 次 更新时间:2023-01-11 10:08

进入专题: 卞孝萱  

徐有富  

在南京大学的历史上,有不少自学成才的专家,卞孝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一名中学生的卞孝萱就被调入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成为时任所长范文澜撰写《中国通史简编》的助手;“文革”中,他又从河南息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干校被召回北京帮助章士钊校订《柳文旨要》,完成任务后,继续留京从事学术研究工作;1984年,已是花甲之年的卞孝萱被调进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博士生导师,为该系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所有这些都是奇迹,幸运的是我与卞先生共事多年,在交往中,多多少少见证了奇迹的产生。


“碑传结集的余韵绝响”

卞孝萱1924年生于扬州,出生不 到两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当时他母亲 只有19岁,带着他艰难度日。卞孝萱5 岁时想读书,他母亲不识字,就每天向 邻居学字.再传授给卞孝萱和其他贫 苦的孩子。此事曾感动过许多人,有几 十位前辈作画、赋诗、填词称颂之。如 柳亚子先生写诗赞扬卞母道:“教儿先 就学,即学即教人。此是弥天愿,宁关 一室春!”


中学毕业后,由于生活艰难,卞孝 萱18岁肘就怀着做一个有学问的人的 梦想独自到上海谋生。白天在银行上 班,晚上到夜校补习,还抽空向一些学 者请教。在向学者求教时,得知碑传是 研究中国史的重要资料来源,《碑传 集》、《续碑传集》、《碑传集补》已经将清 代名人碑传辑录得相当齐备了,而清以 后的尚缺,于是他下决心搜集辛亥革命 时期的重要人物碑传。


1949年后,卞孝萱到中国人民银 行总行工作,也将日积月累所获得的满 满两大箱辛亥革命时期人物碑传带到 了北京。当时的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著 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见他搜集到如此 丰富的碑传,特地为他题写了《广碑传 集》的书签。后来,卞孝萱与华中师范大 学的唐文权合作编成《辛亥碑传集》与 《民国碑传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华 中师范大学研究近代史的著名学者章 开沅教授在序言中说,这两部书“可以 视之为碑传结集的余韵绝响。对于编辑 者的劳绩与出版者的识见,我们都应该 给以肯定与感谢”。


“机会是在图书馆获得的”

卞孝萱的孙子曾说:“爷爷的机会是在图书馆获得的。”卞孝萱在“文革”中从河南息县调回北京,协助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校订《柳文旨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卞孝萱说,20世纪60年代的章士钊年近80.还耍坚持完成《柳文旨要》,“他的秘书王益知经常到各图书馆查阅古籍,我与王秘书就是在图书馆里认识的。我是自学出身,对于求知之难,体会较深,推己及人,凡是别人找我解答问题,我总是尽力帮助。每当王秘书解决不了章老提出的难题而求助于我时.我都认真思考,详细解答,得到了章老的信任,在《柳文旨要》中多次引用我的研究成果。在该书出版前,章老写信给周总理,要我校订一下全稿。当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各所人员都在河南干校。由于章老点名,周总理立即下令召我回京,在章老家中工作了一段时间,朝夕相处,使我获得亲炙的机会。该书出版后,章老送我一部,亲笔题识:‘孝萱老棣指疵,此书出版,荷君襄校之力,甚为感谢。章士钊敬赠,一九七一年十月廿六日。’钤印两方。”


该书出版,卞孝萱的任务完成,章老出于对后辈的关爱,再次给周总理写信,大意说,《柳文旨要》及时出版,幸赖卞孝萱襄校之力;并说到在当今青年学者中,卞孝萱乃一时无二,仍回干校,未免可惜,以留京发挥作用为好。因此,卞孝萱未再回河南息县千校,继续留京从事学术研究。


甘心坐冷板凳

1984年,卞孝萱以60岁的高龄调进南京大学中文系,为该系古代文学专业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作出了突出贡献。


卞孝萱在南京大学给人影响最深的还是泡图书馆。记得1996年的下半年,我作为中文系教学副主任,曾邀请教授们到浦口校区去与新生见面,并请每位教授用5分钟的时间谈一下自己的治学心得。卞孝萱未谈自己,谈的是范文澜先生的冶学经验,他指出:“治学耍‘天圆地方’。‘天’指头脑,头脑·圆,.才灵活,能思考问题,如果‘方,就呆板,不会思考问飚了。‘地’指屁股,屁股‘方’,才坐得住,能认真读书,如果‘圆’,就滑了,坐不住了。”他还用范老的话号召大家要下决心坐冷板凳。现在甘心坐冷板凳的人少了,有的人甚至成了江湖游士,而在坐冷板凳方面,卞孝萱先生恰恰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经常能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文科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南大中文系资料室、古典文献研究所资料室、南京图书馆古籍特藏部阅览室见到满头白发的卞孝萱先生。我后来因为住得比较远.泡图书馆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但是卞孝萱先生住得比我还要远,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泡图书馆。听学生们说,他们经常能在图书馆碰到卞孝萱先生。有时为了争取阅览时间,卞孝萱先生还提前去等着图书馆开门。


善思而笃行

卞孝萱先生不仅能长时间坐冷板凳,而且还特别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我收到赠书,通常都是在看了前言、后记、目录后就往书架上一插,到需要参考时再看。但是收到卞孝萱先生的赠书,我常要拜读一遍,因为他的书总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就拿他那本《唐传奇新探》;爱说,卞先生在“引言”称:“唐传奇可以证史,与唐诗可以证史相同。”有文史互证,有诗史互证,如此广泛而集中地以唐史证明传奇,反过来又以唐传奇来证唐史,不能不说是卞先生的一大贡献。再如他于2008年出版的《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卞孝萱有憾于“家谱中的史料价值很高,然而利用率却极低”,于是集中探讨了11个名人、名门的家谱。如乾嘉文豪著名诗人和史学家赵翼,据《西盖赵氏宗谱》记载,他15岁丧父,家赤贫,母纺木棉,一弟打工累死。赵翼接替父业为塾师,21岁入学,与27岁老姑娘结婚。而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和音乐家赵元任恰恰是赵翼的嫡系后裔,13岁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以赵翼奋斗成名为榜样,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孟子·告子下》指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赵翼、赵元任,以及卞先生的成才之路都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2008年12月30日,全系老师聚餐.我和卞孝萱先生坐在一起。因为师母一个人在家里他不放心,便提前回去了,还委托我替他抽奖。托卞孝萱先生的福,我替他抽了个二等奖,碰巧我自己也抽了个二等奖。第二天上午,我将奖品送给他,他很开心,说从来没抽到过二等奖,于是又送给我一本新出的《冬青书屋文存》,当我称赞他80岁以后还不断出书时,他说:“退休后,没有事,以此为乐。”我顺便问他文集何时出版?他说正在准备,大约有二十卷。听说卞孝萱先生的哲嗣与高足们陡在为此事而忙碌着,《卞孝萱文集》吟年即可问世。

卞孝萱先生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通过辛勤的劳作,为自己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010年9月2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进入专题: 卞孝萱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93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