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全面准确把握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36 次 更新时间:2022-12-14 21:11

进入专题: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颜晓峰  


共同富裕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理想,更是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追求,提升了共同富裕的境界,开阔了共同富裕的领域,为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确方向。

提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明确了富裕的内容是精神生活,富裕的主体是人民,富裕的要求是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相比,既有共性的内容,也有特殊的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

精神生活富裕在社会和人的发展进程中愈益重要。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之际,明确提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表明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继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人民的文化水准、精神追求、主体意识也在提高。过去在摆脱贫困、解决温饱、追求小康时期不突出、不迫切的需要,现在成为突出的、迫切的需要。人们不仅没有止步于物质生活层面的丰裕,而且要继续接受各种开阔眼界、丰富素养、怡情养性的教育,继续提升认识世界的能力、欣赏美好的品味、立身为人的道德。人们对富裕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理解,新富裕观并不追求豪宅名车、珠光宝气、美酒佳肴这些外在的标识,而是在财务相对自由的基础上追求普通的生活、新颖的思想、健康的情趣、自律的品德、怜悯的情怀等内在的体验。还要看到,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富裕并不一定是等价的,物质生活贫困未必精神生活也相应贫困,物质生活富裕未必精神生活也相应富裕,现实生活中二者的反差是经常存在的。提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正是要尽力消除这二者之间的不平衡、不对等状况,逐步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起来。

精神生活富裕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回答什么是精神生活富裕,首先要明确是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富裕。我们所说的精神生活富裕,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价值取向的,说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生活富裕。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导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熏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能离开这个大前提去谈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富裕,是指精神生活目的的全面性,不是一种功利性的精神生活目的,而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完善,不仅求知而且求善求美;是指精神生活层次的全面性,不是局限于个体、自我的精神感受,而是具有群体意识、民族意识、人类意识,把“小我”与“大我”连通起来;是指精神生活类型的全面性,不是单一的精神生活类型,而是在科学和人文、逻辑和情感、计算和伦理的均衡中享受精神生活的完美;是指精神生活内涵的全面性,了解历史传承的精神财富、吸收现代创造的精神成果,把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上;是指精神生活途径的全面性,不是仅从阅读中获取精神营养,实践和交往、感性和理性、哲理和艺术等都可以成为精神生活富裕的途径;是指精神生活条件的全面性,不是仅依靠个人的能力来提升精神生活水平,而是有国家文化建设的保障,社会的精神产品、文化产业、传播方式等都要发达健全。

实现精神生活富裕的人民性和共同性。富裕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和享受。提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则进一步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物质生活能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能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富裕的人民性和共同性,是指精神生活富裕不是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凡尔赛”,不是文化精英们的特权,而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人民共创共享精神文化成果。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数字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将进一步提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条件将进一步成熟。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和应有之义。

注重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丰富多样性。人的精神世界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人的精神生活也不可能是千人一面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承认了精神生活的丰富多样性。这种精神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同时也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世界、共同的民族意识,同时各民族保持各自具有传统特色的精神文化,又体现了各民族精神生活的丰富多样性。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地区差异明显,这对在不同地区成长的人们的精神气质有着很大影响,有的豪放、有的温婉,这就要求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能厚此薄彼、互相排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身处不同行业、从事不同职业,行业和职业对人们有着不同的专业训练,会产生具有显著行业和职业特征的精神禀赋,如军人的血性、教师的耐心、科学家的严谨、运动员的顽强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光谱。精神生活首先是个人的精神生活,个人是社会的人,但同时也是具体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丰富多样的人。每个人的精神生活都在社会的共同的主流的理想、道德、价值观的统领下,但又不是千篇一律的,这就要求保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承认差异、尊重多样。


作者: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颜晓峰


    进入专题: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19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