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坤等:气候变化:一个亟待关注的全球健康威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88 次 更新时间:2022-12-13 21:32

进入专题: 气候变化   健康风险  

胡玉坤 (进入专栏)    


不断升级的气候危机对全球健康构成了史无前例的威胁。创纪录的酷热、干旱、野火、洪水及暴风雨等气候灾害此起彼伏。仅2020年,世界各地逾5000万人遭受了气候灾害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日渐成为一种“新常态”。与气候变化较量已成为我们时代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全球健康挑战。新冠病魔突如其来并在世界各地无情肆虐,便是极具说服力的一个新例证。难怪,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反复直截了当地地强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单一健康威胁”。这也解释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何以最终将气候变化认定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一、气候变化构成林林总总的健康风险

在世界各大洲,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健康风险五花八门。其负面影响有直接的,亦有间接的;有身体的,也有心理的;既能引发传染性疾病,亦会加剧非传染性疾病。

酷热及其致死人数的攀升便是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影响的一个重要迹象。基于对43个国家732个地方的经验数据,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1991-2018年间,逾三分之一(37%)与炎热暴露相关的死亡负担可归因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暖。就连富裕的发达国家也难以幸免。在美国,酷热成为与天气相关的最大“杀手”之一。据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数据,1961-2019年间,美国热浪的危害持续增长,不单变得越来越频繁,时间也愈来愈长。发展中国家的体力劳动者首当其冲深受其害。刚刚过去的3-4月份,印度部分地区遭遇了122年来最强热浪袭击。?

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模式也因全球升温而生变。譬如,登革热、疟疾及黄热病等致命性的蚊媒传染病对降雨和增温都十分敏感。在过去半个世纪,伴随全球暖化的进程,再叠加全球化、城市化和人口流动浪潮等深层次原因,登革热大面积卷土重来,其发生频率和规模均急剧上升,以至于世界上几乎半数人口生活在具有风险的地方。疟疾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伴随地球升温,致命性疟原虫的地理活动半径沿着国际航线不断扩展。2020年,85个国家约莫发生了2.41亿例新增疟疾病例,吞噬了62.7万条生命。非洲低收入国家成了疟疾的“重灾区”。2020年,全球95%的疟疾病例和96%的死亡人口集中在非洲大陆。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非洲疟疾总死亡人数的80%。此外,气候变化也增大了人类对食源性和水源性传染病的脆弱性。沿海水域的升温为霍乱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创造了适宜土壤。

气候变化还会加重业已成为全球健康“大杀手”的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伤害、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不良心理健康的发生率伴随全球变暖而抬升。例如,空气污染的杀伤力不容小觑。十个地球人中有九人呼吸的是被污染的空气。在全球范围内,空气污染每年夺走大约700万人的生命,其中400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空气污染还会加剧哮喘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焦虑、忧伤、抑郁乃至自杀等心理健康困扰,因干旱、酷热、洪水和野火等气候威胁的骤增而日趋严重。一项多国研究揭示,自杀的风险随着环境温度的攀升而增加,不过温度-自杀的关联程度在不同国家呈现了异质性。

如此等等皆表明,全球暖化导致的形形色色的极端天气事件不单单是环境灾难,同时也是不容忽视的全球健康危机。

二、全球变暖对健康决定因素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健康决定因素的显性和隐形影响不胜枚举。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以确凿的证据令人信服地确立了气候变化与人口健康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须知,气候变化对各种健康决定的形塑也会对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令人担忧的负面后果,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涵括农业和生计、粮食与水的保障、城市化与人口迁移以及气候对中低收入国家卫生保健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冲击等。

仅以粮食安全为例,气候变化有可能降低作物产量,进而危及脆弱社区的可靠食物供应,特别是在世界上粮食最不安全的地区。就全球范围来看,与1980-2010年相比,玉米、大豆、冬小麦和水稻等主要作物的产量均因气候变化有所下降。此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有可能降低农作物中铁、锌及许多其他微量营养素的营养含量,从而通过营养不良对人口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最不发达国家的脆弱社区和人群首当其冲遭受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干旱的煎熬。以旱灾为例,去年几乎遭遇了史上第一个“气候变化饥馑”的马达加斯加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报道,四十年来最为严重的旱情导致了灾难性的粮食歉收和严重饥荒。马达加斯加南部一些农村家庭不得诉诸蝗虫和仙人掌叶子等度日。若不果断行动,未来几年的饥荒还将呈指数级增长。最近遭受重创还有非洲之角三国——索马里索、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数十年来极为罕见的旱灾来袭,使饱受贫困、饥荒、冲突和新冠大流行等交叠挑战的非洲之角人民雪上加霜,总计约有1500万人面临人道主义危机。

除了海平面上升的风险,海洋升温和酸化也会对粮食安全构成惊人的现实威胁。全球超过 33 亿人口的人均动物蛋白摄入量的 20% 由鱼类提供,在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冈比亚、加纳等国及一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高达 50% 甚至更高。据世界银行估计,若不采取有效的气候行动,到2030年,气候变化有可能致使全球超过 1.3 亿人返贫,到2050 年,逾2亿人口将流离失所。“气候移民”的激增定会给背井离乡者带来负面的健康后果。

年龄、性别、职业性质等人口学特征,也会对一些脆弱人群构成不成比例的健康冲击。这方面最凸显的例证莫过于暴露于酷热对老人和一岁以下幼童的致命性影响。2019年,高温致死的65岁以上老年人数目达到了创纪录的34.5万。这个数字明显还是低估的。此外,农业劳动者和建筑工人会因高温下劳作直接造成健康损害,也会因无法在高温下劳作失去收入而间接加剧不良的健康结局。

三、推进健康与气候干预的协同增效势在必行

气候变化行动和全球健康干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由上文的概述可略见一斑。科学界在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联研究上取得了长足进步。由世界各地43个机构近100名顶级科学家合作完成的《2021年<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为健康未来发出红色预警》进一步提供了全球变暖危害健康的各种确凿证据。气候危机的不断升级无疑为更大的健康灾难埋下了伏笔,也提供了沃土。

气候变化被正式提上国际发展议程到今年6月恰好30周年。气候变化从全球治理舞台的边缘已然走到了中心,但健康相关议题却长期被漠视。直到最近两三年,新冠疫情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关联危机双双来袭并轮番上演,遏制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威胁才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卫生界引起强烈共鸣和广泛反响。世界各地的卫生专业人员开始联合起来呼吁采取紧急行动,遏制全球变暖,恢复生物多样性并保护健康。2021年,200余家大牌健康期刊几乎同时刊发了一篇社论,将世界领导人一直未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以下并努力恢复大自然,称作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最大威胁”。这封署名公开信还特别强调关注气候紧急情况对健康构成的“灾难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也高调推出了冠名为《气候行动的健康论据》的特别报告。这份旗舰报告大力呼吁各国政府在相关部门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以便使健康益处最大化,并避免气候危机带来更严重的健康影响。报告还提出了代表国际卫生界广泛共识的十大优先行动的建议。

光有卫生界的单打独斗显然是不够的。放眼全球,一些国际跨界和跨部门行动正方兴未艾。对健康和气候都利好的多赢之举开始得到重视。向清洁能源转型、迈向可持续的交通系统,拥抱绿色的食物系统,增强具有韧性的医疗保健系统乃至于个人、社区和企业的减缓和适应努力,都可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比如,倘若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改为以植物为本的饮食便有可能收获一举多得的“红利”,既有助于降低碳排放,亦有益于避免相当数量与饮食相关的死亡。

全球健康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已变得迫在眉睫。全世界迫切需要更具雄心的缓解和适应战略,以阻止并扭转气候变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恶劣影响,并使气候与健康干预的协同效应最大化。倘若不立即付诸切实行动,就像仍在肆虐的新冠病毒肺炎,世界上所有国家终将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或间接危害,而且其影响持续的时间更久,也更具灾难性。现在是果断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进入 胡玉坤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气候变化   健康风险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人口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15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