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远:民有是怎样变为官有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29 次 更新时间:2007-04-11 01:00

进入专题: 私有化  

杨思远  

注:本文根据讲座录音整理,经主讲人审阅。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乌有之乡参加今天下午的讲座。从今天开始我们会开启一个关于国有企业系列的一个讲座。我想很多朋友如果是比较了解我们国家这几年的社会思潮的变化的话,应该会比较熟悉,在这种思潮领域的论战当中,左翼一般会有坚持公有制,坚持维护国有企业的这样一种论调。也会有很多的自由主义的朋友批评说我们现实当中看国有企业的德行,国有企业整个是一个掠夺民众的财产。能够进一步富了少数的一群官僚,大众只是一个被剥夺的感受。这种情况之下一些左翼的朋友还在维护国有企业,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还要维护国有企业。实际上我是,尤其是今天很多的年轻朋友,对这种情况。我们基本上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对国有企业的感受我们自己也有过一些经历吧,我自己也有一些经历,进入国营商店感觉态度非常冷淡,卖的商品似乎也不好,服务业不好等等,这个情况怎么一回事。我们就想做这样一些梳理,一些研究、探讨。国有企业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历史上出现的国有企业其实很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盐铁专卖,从战国时期就有了。

那么这样的国有企业跟我们论战当中,社会主义的左翼,社会主义的理念上来探讨国有企业是不是一回事,我们在现场当中看到的垄断资源、掠夺大众,富了一小撮人,这样一种国有企业是不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或者说社会主义所去维护的那种国有企业。我们要进行一些讨论。今天我们讲第一讲,就是来辨析一下国有企业的性质。

从辨析国有企业的性质来入手来去看,回溯一下,反过来看一下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国有企业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在各个阶段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属于什么性质,我想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大家认识清楚,国有企业究竟属于什么性质,有什么好处,我们为什么提倡保留国有企业,维护国有企业。我想我们所谈的国有企业应该跟大众的生活,跟大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应该不是说只是跟那一小撮国有企业的高管,让他们得到一些利益,这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今天先从辨析国有企业的性质开始,后边我们陆续来探讨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责及其实践条件,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国有企业如何治理,国有企业的精神文化系统等等。我们今天请到的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杨思远教授给我们开讲,讲第一讲,辨析国有企业的性质,明确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我们下边就欢迎杨老师开始这次讲座。

杨思远: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国有企业有这样一种认识,什么认识呢?就是认为搞社会主义必须搞公有制,而我们将公有制就理解成两种形式,一种叫国有制,一种叫集体制,国有制主要在城市的工商业企业采用,农村更多采用的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种观念可以说存在的时间久远,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形成这种观念,但是在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到了30年代,斯大林体制初步确立为止基本上形成这样两种所有制关系。新中国建立以后,照搬苏联的模式也是这么宣传的。所不同的就是,在苏联把农村集体所有制说成是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在中国叫集体所有制,有这么一个区别,但这个不是本质上的区别。这个观念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可以说根深蒂固,一说到社会主义,比如今天我们一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码有一条:既然是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上应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什么叫公有制为主体,无非就是国有制和集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种理解国有制的形式,这样理解国家所有制,是不是正确?如果今天我们还要坚持这个国家所有制,坚持国有企业,以为只有坚持这个才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才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这里就遇到几个现实问题解释不了。第一苏联恰恰是因为坚持国有企业最后搞不下去,垮台了。这个你必须要解释,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坚持一条基本原理,什么原理?社会上层建筑的变化取决于经济基础的变化,苏联的解体在我们看来是属于政治上的崩溃。它的经济根源是什么?过去苏联跟我们中国不一样,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快三十多年,发展出了除了国有企业以外,还有私人企业,三资企业,外商企业,我们有很多,假如中国像苏联崩溃了,我们还可以像今天某些人分析那样,巴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搞多了才导致崩溃;但苏联不是这样子,苏联不像中国有改革开放很长时间,尤其没有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外资企业占的比重很小,所以苏联的崩溃,从经济上找根源,那你在城市只能找国有企业,在农村只能找集体所有制企业。

所以你如果说坚持国有企业——我们今天不讲集体所有制企业,就讲国有企业——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那苏联为什么坚持国有企业崩溃?这个问题要解释。第二个就是刚才主持人也讲了这个问题,就是国有企业坚持它是不是行得通,在现实生活当中能不能解决问题?未必能解决问题,我们的国有搞不过集体,集体搞不过个体,个体搞不过私营,私营搞不过外资,给我们的印象似乎越私越好,越有它的效率,有这样的问题,如何解释。这个现象怎么解释?这里还可以讲一个很小一件事情。

今年过年前夕,我们乌有之乡范老师给我发了一个邮件,他征集签名,准备给即将召开的两会递送材料,其中内容就是坚持公有制,范老师本意当然是好的,我们是长期接触,知道他的基本思想倾向是什么,他说我们左翼,是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他提出坚持公有制。抽象地讲坚持公有制我是不反对的。但是在中国一谈到坚持公有制,大家就是理解成坚持国有所有制,坚持集体所有制。如果坚持国家所有制,那什么叫国家所有制,一说坚持公有制,就是目前国有企业千万不能私有化,如果是这个意义上讲,我又不能签这个名,所以我一直到今天,我就跟他讲,我没有签这个名,为什么,就是我对公有制,尤其是我们国家,无论是主流的媒体也好,还是我们平时大学的讲坛也好,所有的公有制基本上就是坚持现有的这一切不变,可是这一切恰恰在苏联导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在中国如果我们再不改革的话,将导致最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崩溃。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它呢?私有化如果是针对目前现实的国有企业来讲,私有化显然比国有企业进步的。大家可能会说,你挂羊头卖狗肉,你是主张社会主义的人,怎么还主张国有企业私有化?

我不是主张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我是说如果把国有企业叫初级公有制,跟初级公有制相比,私有化是某种进步,尤其是今天,是一种进步。当然我并不主张私有化,我认为通过民主政治的改革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下面我就正式开讲,这是一个开场白,有些话大家可能还听不懂,等我讲座结束以后,我们回到开场白的这几句话,集中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前私有化甚至比国有企业是一个进步。

今天的讲座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讲全民所有与国家占有,这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性质做一个辨析。第二个问题我想讲讲中国国有企业内在矛盾的演变,把它分几个阶段,我们来看国有企业内在矛盾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想重点讲讲《物权法》通过以后,中国改革的新方向,这里面咱们主要从国有企业这个角度来谈未来的改革。

第一个问题全民所有与国家所有。

什么是公有制?长期以来人们对公有制理解就是公共所有。那么这个公共可以把它理解国家所有也可以理解国家和集体所有。但是这种理解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不符合马克思原意,这个不要紧,因为马克思死了那么多年,不符合他,他也不会跳出来拿我们怎么着。需要澄清的是:公有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马克思为什么要提出公有制,要建立公有制否定私有制,他的目的何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凡是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它直接服从服务的阶级是无产阶级,是劳动阶级,马克思主义是劳动阶级的一种意识形态。还可以跟大家讲一个概念,就是说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一直到今天,劳动阶级是始终存在的,但是只有到资本主义社会,劳动阶级发展到工人阶级这个阶段的时候,才产生第一个本阶级的阶级意识,就是劳动阶级的第一个阶级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也可以把它叫做社会主义。这是劳动阶级的第一个意识形态,以往的一切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除了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有自己的资本主义这种意识形态以外,又产生了马克思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也就劳动阶级意识形态,后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是意识形态里面这两种主义的斗争。

马克思预言的公有制,也是站在劳动者这个立场上来考虑的,在《资本论》和在《法兰西》这两本著作当中,马克思对公有制他是这么理解的。《法兰西内战》基本上重复了《资本论》的原话,在《资本论》里,马克思是这么说的,在协作以及对土地和依靠劳动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在谈到未来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中他强调对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是一种生产资料,土地在马克思眼里它是没有经过劳动改造的意义上的土地代表一切自然的资源。然后加上依靠劳动创造的生产资料,像我们现在很多的生产资料不是先天的,不是直接来自自然,通过人为劳动进行加工的。无论自然的生产资料,还是后来人类劳动创造的生产资料。马克思说未来社会公有制应该是:在生产资料公共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在这一句话里面,包括了两个概念。

一个是个人所有,重建个人所有制,大家都知道,这是马克思一句名言。但是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公共占有,所以我们现在对马克思的公有制概念,为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可以把它简化成一个公式,就是公有制等于个人所有加公共占有。那么我们先讲个人所有,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都一再谈到个人所有的重要性,而且谈到公有制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否定个体劳动基础上的又一次否定,是否定之否定。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

公有制等于个人所有加公共占有。我们说如果这个生产资料仅仅是土地的话,整个社会生产是农业生产的话,那个人所有直接等于个人占有,比如说我们国家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国,从秦朝以后,我们建立的基本是农民个体所有这样一种土地制度。土地我可以把它细分,分到一家一块,你所有,也归你占有,也归你使用。这个所有权跟占有权可以统一的。

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私人企业,他的所有权跟占有权也是统一的,像我们国家现在一些个体企业,一些私人企业,我自己投资,我自己投资办公司,这个生产资料资本所有权归我自己,也是我占有。这个都没问题,但是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又是在生化大生产条件下,就是在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它不可能采取古代像农民那种所有权与占有权合二为一,像我们国有企业大机械体系,都是现代化生产力。你不可能把工厂机械设备拆成零部件,每个工人个人所有的一份都拿回家,那他没法进行生产。所以社会化生产要求生产资料必须共同占有、共同使用。可是如果你要是否认个人所有又不行,我们过去公有制恰恰承认共有,大家都有,叫全民所有。但是不承认个人所有,好像又等于全民所无,大家又没有,为什么没有呢?就是否定了个人所有,只强调公共占有,不承认有个人所有。那么实际上所有跟占有不是一个概念。

我举咱们生活上一个例子,我身边的一个例子。现在手提笔记本电脑已经很普遍了,在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个时候我同学当中有一个家很有钱,他爹也是办公司的,给他买一个笔记本电脑,我们年级12个研究生,就他一个人有。当时大家爬格子,都用手写,打印很少,不像后来基本上打印。但是他那台电脑很先进,那个时候我们也没有网上,电脑就是用来打字和游戏,今天说这个不是稀奇的事了。当时的笔记本电脑四五万块钱,非常昂贵的一个东西,所有权归张三这个同学。后来大家都跟他借,借给别人的时候占有权归别人,归别人使用归别人占有。使用权大家明白,占有权跟使用权不一样,占有一物,我不一定用它,但是不占有显然不能使用的,你不占有你怎么使用。后来占有权跟使用权再次分离,占有权比使用权更高,所有权比占有权更高。我们现在不讲使用权就讲占有权,什么叫占有,就是你可以把自己的意志施加于占有的对象上而不允许别人施加。所有权仅仅是你可以凭借它获得利益。

所有者的电脑归别人占有,那这下监督就不得了啦。因为很昂贵的东西,所有者整天盯着占有者。经常看看占有者在用电脑干什么,“你怎么玩游戏,我借给你你不打字怎么玩游戏?”你看所有者对占有者说你不能玩游戏,你只能用来干正事。“早晨起来打水、吃早餐,宿舍门怎么不关,丢了怎么办?”你看,他第一次关心起别人宿舍的门关不关,实际上的宿舍门关不关他哪关心,他就关心他的电脑。“每天你得擦一擦,别光用不爱惜,这样寿命能用几年?”要爱惜,天天拿白毛巾,还不能沾着水,但是也不能太干了,沾水以后、打湿以后晾得差不多再来擦,我说这天天弄一条新毛巾,我洗脸也享受不了这样高的待遇。占有者整天受人监督。“不用的时候都关掉,把电源拔掉,不能带电,那样会对机器有耗损。”“必须装在手提包里去。”所有者一天要跑隔壁宿舍跑几趟,就为这件事,没事就端杯茶站到占有者旁边看他干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不用,我就拿回去。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如果所有权明确,而所有权主体跟占有权主体不是一个人的话,所有权主体他是有愿望、有能力去监督占有权主体。如果全民所有变成全民所无就失去对公共占有权的监督。所以,只有按照个人所有加公共占有这样理解公有制的话,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公有制。国有企业过去我们把它叫做全民所有制企业,如果是我刚才意义上讲是全民所有,每个人都有,全民所有指每个人都有的意思,这样的条件下实行公共占有,每个人就都有权对公共占有权的行使机构以及公职人员进行民主监督,那么这种公有制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是马克思所设想的、为劳动者的利益服务的一种所有制。这样一种公有制,是有利确保劳动者经济权力的一种所有制。

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必须确保劳动者当家作主,劳动者当家作主,他所瞄准的对象就是公共权力,就是所有者必须能对公共权力形成某种制约,形成某种制约根据何在,你为什么要制约政府,政府现在是公共机构,它只能是公共所有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而不能是所有者;所有者是人民,人民就可以监督它,监督它的根据何在,监督它的根据我们是公民,公民就可以监督政府。那么公民权包括经济上是所有权和政治上的民主权,民主权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言论权、集会权、示威权等等。这都是民主权。经济上就是所有权,这个所有权包括:劳动者对劳动力拥有所有权和对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是两个所有权。所以所有权、民主权加起来才是公民权,我正是依靠公民权才能监督政府。政府是我们每个公民公共权力的行使者。

我不知道大家琢磨没琢磨过,我们每个人是个体,怎么成了“公”民,大家都是一个个体,个体人为什么成了公民,为什么不是“个”民,为什么成为公民。就是他指某个公共权力范围之内的一民,所以公共权力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所有的,是由个体所赋予的。因此我们可以对公共权力行使监督,能够行使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的民才叫公民,就是这个概念。不然的话你怎么理解公民?就像原子,原子似乎是大家更多把眼光盯着原子本身,原子是因为它在所结构的整体当中才成为原子,所以离开整体无所谓原子,离开公开公共权力也就无所谓公民。

可是我们过去全民所有,由于是全民所无,这样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权行使机构逐渐行使了所有者的权力。这是我们中国国有企业之所以走向衰败的最根本原因。所以我现在把国有企业内部主要矛盾是规定为:所有者个人与公共占有权行使机构之间的矛盾。掌握国有企业公共占有权行使机构的,实际上是在公共机构里面就职的公职人员。所以我们国有企业内在矛盾实际上就也可以简单概括两种人的矛盾:就是公共权力行使者跟普通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国有企业内部的主要矛盾。如果再简单概括,就是官与民的矛盾或民与官的矛盾。那么在国有企业里,民和官的矛盾,应该是民在这个矛盾当中占有主导方面。如果在所界定的这个矛盾当中,行使占有权的官的力量在矛盾当中占据主导地位,以至于民成为次要的方面,那么这个国有企业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不等于私有化,不等于私人资本,这不是一个概念,私人资本跟官僚资本不是一个概念。毛泽东比较早地区分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私人资本相当于民族资产阶级概念。但是毛泽东讲的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是指中国的私人资产阶级。国际资产阶级总体来讲也是私人资产阶级。但是它已经达到了国家垄断,垄断资产阶级也是从私人资产阶级成长起来的,垄断资产阶级本质上也是私人资产阶级,这个本质是要搞清楚。官僚资产阶级是利用政权,就是利用公共权力,控制资本,它的运行目的虽然跟资本一样,都是为了增值,但是它的运行方式是依靠政权,它主要不是依靠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通过竞争来获得财富。他主要是通过重新分配现有财富,这种方式进行增值。过去的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一个是靠侵吞私人资本,再一个靠剥夺全国的大众,还有一个就是抗争胜利没收敌伪财产发达起来的。它主要是对现有的财产进行再分配。

像苏联解体,我为什么不赞成是私有化造成的,苏联解体不是私有化造成的,是官僚化造成的。今天我们要看看俄罗斯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今天统治俄罗斯的不是比尔盖茨们,而是叶利钦们。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是私人垄断资本,而是官僚垄断资本。叶利钦等等这些人都是前共产党的高官,他们的资本绝对不是像比尔盖茨那样从上大学起就研发软件发展起来的,盖茨虽然增长的快,但是基本上不是依靠权力来的。叶利钦们都是前共产党的人。而且很多人都是前共产党高官的太子,是太子党。过去有句老话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今天这个问题尤其值得警惕。中国如果有大变革的化,如果社会主义解体了,一定是走向今天的俄罗斯,而不是美国。中国会变得像俄罗斯那样,成为一个三等国家。苏联原来是一等国家,世界两霸它是一霸,现在解体以后是什么呢?很明显,靠出口石油、出口木材过日子,已经成为依附性发展的国家。原来高科技的一些产品,现在都没钱维持了。这是官僚资本和私人资本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我们通过对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简单得出结论,公有制是个人所有加共同占有。我们国家过去的国有企业是个人所无,名字上说是全民所有,实际上是个人所无,又是国家占有,国有企业是国家占有。一开始这个矛盾不尖锐,但是这个矛盾已经种下了。这种国有企业或全民所有的企业,在建国初期的时候公共所有就是国家占有,这个矛盾不尖锐,一会儿我们说为什么不尖锐。人民更多的认为这个国有企业确实是老百姓的,是人民的,企业的职工就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但是后来这个矛盾演变的方式基本上是官的地位不断上升、民的地位不断下降,后来终于认识到民有就是民无,既然是民无,所以你就下岗得了。现在我们对国有企业,对中国的国有企业,包括苏联的国有企业,如果我们从性质上给它界定下来,那你说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我们说既不能等于社会主义、也不能等于资本主义,它是一种过渡性的企业形式。这种过渡性的企业形式可以由两个发展方向。一个发展方向是如果民主比较充分的话,民可以制约官、可以控制官的行为,使得国有企业内部的矛盾的演化,向着有利于劳动者的利益方向发展,这个国有企业有可能演化成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如果反过来,今天恰恰是反过来的发展趋势,官虽然一开始是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者,但是它逐渐行使着所有者的权利,一旦行使所有者的权利,就在经济上使仆人变成了主人。

如果这个家是我的,你是我的仆人,有一天我的东西没有了,我这个主人失去了所有权,这个家不再是我的了,那你这个仆人就会成为它的主人。我们国有企业基本上是这样的。企业的管理者,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是谁啊?人民的仆人啊,替我们管理企业,所有者是企业的职工,是全国人民啊,你不能说管理搞不好就卖给内部人,内部人就是仆人,最后变成仆人所有,这时候仆人就不再是仆人,就变成主人了。

中国有几千年的集权官僚制,我们已经形成这样一种传统,人民没有制约政府的民主权,经济上没有明确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和公共占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由于经济上没有所有权,政治上没有民主权,所以就不可能产生一种个人制约政府的力量,因此这些矛盾演化的必然方向就是官僚资本化。演化到今天,就很荒唐了,今天的干部是公仆,这是笑话,你见过这种仆人吗?哪有这种仆人,这么飞扬跋扈的仆人,人人都不愿意做主人,都愿意做仆人。如果这些是真的话,为什么人人都愿意当仆人呢?说明这个仆人肯定很有地位,只能得出这个结论,肯定比主人好。到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国有企业的性质就变了,你再把这种东西——保证仆人能变主人的国有企业——当成公有企业,而且我们还要坚决维持它为主体而长期不动摇,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这种观点非常不好。这种国有企业再坚持它还有什么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官僚资本化,还不如卖给私人,走私有化道路。所以我就回答了,这种性质的企业,我们不如卖给私人,私有化还要好一些。私有化比官僚资本化要进步一些,前者起码是生产性的,而官僚资本纯粹是一种分配性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讲国有企业矛盾的演变。我们带着这个矛盾分析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从国有企业演变过程我们看得非常清晰,就是这个矛盾有一个从民治官到官治民演变的两个阶段。它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我们先看五十年代。五十年代是这个矛盾最为缓和的阶段。为什么最为缓和呢?新中国建立的就是行政集权的政治体制。这里要注意,我们的制度是人民民主制度,这个我们丝毫不怀疑,国家从本质上讲是人民的,但是采取的形式却是官僚体制的,这是一对尖锐的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在理论上是尖锐的,但是在50年代现实生活中不尖锐。为什么不尖锐呢?因为新中国刚建立的那一代官员都是在几十年在人民战争当中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的联系。不管这个体制多么坏,但是有这些一心为人民的廉洁干部。以毛泽东为代表,确实是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这个时候的体制,虽然存在严重问题,也会为老百姓办事。因为那些革命者经过了28年革命,摸爬滚打,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有没有腐败分子,有,但是很少。而且一经发现就被铲除。

这个时候普通劳动者感觉到,虽然他们不坐在中南海里,但是那些干部昨天就是从我们这去的,我们随时去找他们,那些人也感觉到他们和人民的这种感情,血肉联系在一起。所以老百姓也觉得,他当官就是为我们的。有这个概念存在。所以人民普遍地意识到,整个国家、整个企业就是我们自己的。所以在五十年代,中国人焕发出冲天的干劲,极大的热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了非常廉洁、高效的、真正的人民公仆。但是在形式公仆还是官,这个你不能否认。所以等到这一代人离休、退休、自然死亡,离开这个企业,逐渐就官僚化了。到1957年,八年的时间里,矛盾就开始凸显了。

毛泽东很早就意识到这个矛盾,1956年、1957年毛泽东看到了我们这个行政集权体制有问题,所以当时总结苏联的经验教训,写了两篇很有名的文章,《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文章,大家应该把它看成是在总结苏联经验。到50年代的时候,苏联行政集权体制已经建立几十年了,它内部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就相当于我们中国七八十年代所暴露出来的,相当尖锐。为什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会解体,就因为这些矛盾没解决好。这是根本的矛盾。所以毛泽东总结来说,一长制不好,就是企业内部人一长制不好。所以在政治上发动党外人士向共产党提意见,毛泽东认为共产党有官僚化的危险,毛泽东把它概括成“党有变修、国有变颜色的危险”。从这可以看出来,毛泽东在五十年代就已经预见到后来的“颜色革命 ”问题。党变修、国变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官僚化。他已经意识到了,所以毛泽东晚年并不像后来人们说的犯了个晚年错误。毛泽东看到的就是官僚化的危险,毛泽东作为人民的领袖,始终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看问题的。

在反右的过程当中,毛泽东发现,官僚体制力量已经很大了,强大到什么程度呢?他发动党外人士向共产党提出意见,因为共产党是执政党,解决官僚体制的问题,依靠官僚体制内部的力量肯定不行,毛泽东有一个信心是我们党通过提意见、批评、自我批评还是能够改变的,但是通过1957年的提意见和党外批评,在他看来是不行的。为什么,官僚阶级已经形成了,他们甚至控制了运动的方向。通过党外向共产党提意见这样的途径,对他们没有用,官僚阶级扭转运动方向,把党外人士提意见转变成反右。对这样的运动转向,毛泽东是不满意的。后来他发动的四清、文革很明显,矛头指向是官僚阶级。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但是文革的第一个口号是“向党内的资本阶级司令部开炮”。一月风暴是什么?上海一月风暴打掉的是中共上海市委,当时市委书记是曹狄秋,王洪文带领的工人造反派,把上海市委干掉了。毛泽东居然把造反派头头调到中央来当副主席,这怎么理解?只能说毛泽东对党的官僚化通过正常的批评自我批评的方式解决问题已经丧失信心。他对所谓的走资派采取了革命的手段,而且他认为权利已经被走资派掌握了。毛泽东认为权力已经不在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手里,已经产生了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僚主义者阶级。我们现在叫官僚资产阶级,他那个时候称为官僚主义者阶级是正确的,因为那时候并没有形成官僚资本。

现在大家注意到没有,毛泽东晚年著作没有全部发表。第五卷到1957年为止,毛泽东去世是1976年,1957年到1976年,这还有近20年的时间,毛泽东晚年的著作非常多的,没有全部公开。非常的明显,对毛泽东晚年的思想研究是不够的,基本上淡化这一段。尽管毛泽东晚年理论上有失误,有时候叫官僚主义者阶级,有时候把它等同于资产阶级,党内叫走资派,这是理论上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基本上的分析是正确的。

所以,五十年代的国有企业内部,民与官的矛盾总体来讲民是占主要方面的,官是占次要的。毛泽东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极力要纠正这种发展方向,阻止官僚化的步伐。在国有企业里,必须谈到1960年,毛泽东批示的《鞍钢宪法》,这是针对苏联《马钢宪法》而来的。马钢是苏联马格尼克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厂,是一个钢铁厂,这个钢铁厂有一套管理经验,概括起来就叫马钢经验,马钢宪法的核心思想是一长制,一长制是最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官僚化的,毛泽东针对这个马钢宪法,对于鞍钢工人的探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提出了《鞍钢宪法》,他非常高兴,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鞍钢想法》的主要思想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就是企业的领导班子是由三种人构成:工人、技术员、干部。这三部分人共同构建企业的领导班子。那我们再分析一下,企业内部的矛盾,就是个人所有和公共占有的矛盾,我刚才讲就是民和官的矛盾。

那么毛泽东怎么化解这个矛盾呢?干部参加劳动,有利于抑制干部官僚化;工人参加管理,有利于提升工人在企业内部的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毛泽东是这么解释的,资本主义长期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归规章制度,连上厕所都规定时间,连吃饭都规定时间,所有的方方面面,烦琐的规章制度都是资本对工人统治的结果,是资本雇佣劳动的产物。企业不是工人的而是资本家的,所以要出台各式各样规章制度去管理工人。《鞍钢宪法》废除了各式各样了规章制度,因为现在企业是我们工人的了,要管理也是制订规章制度去管理干部,而不是管工人自己。所以原有的规章制度基本都废除了。毛泽东有一个基本思想,只要是企业是国有企业,是人民的企业,是工人自己的企业,工人自然又干劲。不像现在又的人讲的,激励不足啊,信息不足啊,不存在那样的问题,你自家的企业,需要什么激励啊,五十年代为什么工人干劲足啊,他认识到这个国家是人民自己的,所以有干劲。

之所以后来工人没有积极性,恰恰说明工人已经感觉不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了?开始范老师介绍也说这个问题,为什么到国有商场都不愿好好服务,态度都很冷淡,什么原因啊,那一定是说这个企业不是他家的,而是别人的。只要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才会丧失信心,顺便说说农村集体经济也一样。农村集体所有,集体的集就是集权的意思,从合作制走向集体制,是集体所有制的衰落,衰落后要调动积极性,唯一的办法就是走私有化道路。这是农村的故事。这里不多说了,国有企业走的大致相同的道路。所以最后工人丧失了积极性。后来也有人说,包括一些左派,说谁讲国有企业工人没有积极性啊,五十年代铁人王进喜不是有积极性吗,雷锋不是有积极性吗,这不都是大锅饭吗,怎么就没有积极性呢?他正好选择的是五十年代,那个年代矛盾没有激化,矛盾没有激化不等于没有矛盾,而只要那个矛盾存在,只要那个行政集权制度存在,只要是公共权力机构占有了生产资料,而所有者的所有权又不明确,早晚这个矛盾会激化,这个体制本身是一个演化过程,在初期有它的必然性,但其合理性有一个逐步丧失的过程,这也具有必然性。

照搬苏联企业制度,在新中国初期有必然性。当时,整个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愿意帮助信中国的,到1979年元旦才开始跟美国建交,你想想看,你怎么可以学习西方国家呢?肯定是倒向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也是一边倒向,搬了苏联的集权体制,加上官僚主义体制在我们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再加上共产党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打出新政权的,革命战争中建立是军事化体制,这是战争的特殊性造成的,中国党中央长期是在军队内部发展的,所以党也形成集权体制。所以,毛泽东之所以推动《鞍钢宪法》,可以想见当时国有企业内部矛盾的转变,已经向着官僚化的方向迈出了很重要的步伐,以至于毛泽东不能容忍,要提出一个新的《鞍钢宪法》。既然鞍钢宪法师用来对付国有企业内部的官僚化,说明毛泽东当时认为,只要通过企业内部的改革,还是可以重现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的。但是后来失败了,这个失败以后,开始发动文化大革命,一直到70年代,特别是整个70年代,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基本上官僚化日趋严重,日趋严重的结果就是工人日趋丧失他的劳动积极性。70年代末80初的时候,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没有什么干劲,没有什么积极性。这是主要的原因。

在这种条件下,又要发展生产力,又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那这里面有几个限制条件,第一个因为在理论上它不承认个人所有,因为个人所有被当成私有,所以说它不能承认个人所有,又要坚持集权体制,又要调动劳动积极性,大家想,唯一的办法是什么?在农村很明显,那就是私有化,私有化又要坚持集体所有,所以就搞了一个家庭承包,这个“包”字,是想表明集体经济还存在,实际上是政治集权加小农经济。在城市企业也是承包,企业是国家的包给你个人,这样你就有积极性了吧,但是大家想,这种变革没有触动官僚体制。相反承包是承认了这个体制。最典型的就是90年代我们国家出现的一个邯钢经验,邯钢经验是国有企业内部完全官僚化以后,为了调动普通工人的积极性,创造出来的一套办法。

我简单介绍一下邯钢经验是怎么回事,然后我们再作分析。它是国有企业内部矛盾演化一个阶段的代表。大家知道鞍钢也好,邯钢都是钢铁企业。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呢?钢铁的炼成过程大概分四个阶段,要了解邯钢经验需要知道这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炼焦,第二个阶段叫炼铁,第三个阶段叫炼钢,第四个阶段叫轧钢。炼焦就是炼焦炭,因为炼钢的时候用的炭不是一般的炭,是焦炭,它的热量非常高,所以炼焦是第一步。然后是炼铁,把铁矿石火铁矿砂炼成铁水,炼钢就是把这个铁脱炭,铁脱碳了就是钢。炼出来的钢水要把它轧成各种各样型号的钢材。板材就是砸成钢板,线材有很多,线材有螺纹钢,有槽钢,管型的钢等等。大致就这么个过程。

那么过去国有钢铁企业钢材的价格是怎么计算的呢?我进铁矿粉的价格,加上炼焦炭、炼铁、炼钢、轧钢四个阶段的成本,每增加一个环节,实际上它的成本就升高一层,进来的价格加上成本的价格,然后加上一个利润额这就是一吨钢材的价格了,钢材价格定下来,就进入市场。

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也就是传统的国有企业计价方法。但是到了80、90年代,中国改革进入市场化阶段,市场化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市场价格千变万化,不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你炼出来这个价格国家收购,现在国家不收购了,自己到市场去卖。到市场去就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钢材价格老是变化,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钢材价格跟经济形势关系密切,经济发展快,对钢材的需要量大,价格就上升。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那么邯钢经验就管用了。三年治理整顿时期,邯钢经验对企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因为三年治理整顿,当时很多项目都停下来了,这个时候对钢材需要量减少,钢材价格下降非常大。在那以前,86、87、88年是中国经济过热时期,钢材价格猛涨,谁能拿到钢材指标的话就能挣大钱,那时候邯钢经验用不上。

那么邯钢的经验怎么做呢,如果你还是用老办法,你就适应不了市场了,还是像过去的定价办法就适应不了市场,再说工人也没有积极性,工人只管拿工资,不管你企业挣钱不挣钱,他是国有企业的工人。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分厂报喜,总厂报忧的现象。分厂按照炼钢顺序确定钢材价格,理论上盈利,但这个价格市场不承认。比市场价格高的多。总厂核算是按照市场实际价格就像的。分厂报喜,但是产品卖不出去,利润也没有,工资又发不出来。在这个情况下,刘汉章作为邯钢的总裁,进行了改革,他按照炼钢实际程序相反的倒退方法,确定钢材价格,提出“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这是邯钢经验的核心内容。

假如钢材市场价格是两千块钱一吨,一吨钢材如果想盈利600块钱,必须把成本控制在1400块钱。假如我们进一吨钢铁所需要的原材料,假设500块钱,那也就是说在所有炼钢环节里的成本不能突破900块钱。这个900元按照倒退的办法分摊到各个环节,怎么倒推呢?就是先从炼钢的最后一个环节轧钢开始,出厂是1400元,参考本行业先进企业在轧钢缓解的经济技术指标确定邯钢的轧钢环节不能超过每吨200元。这200元怎么核算出来的呢?就是根据国际国内最先进的企业轧钢阶段经济技术参数来核算出来的。刚开始可以低一些,这样本企业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后来就按照这个行业全国最先进的企业轧一吨钢成本核算。接着是炼钢阶段也定下来,接着是炼铁阶段,最后是炼焦阶段,把这几个大的阶段的成本都定下来。这就是“模拟市场核算”。然后开始承包。你是轧钢分厂的,一吨钢在轧钢环节不能超过200块钱,谁能完成,谁当分厂厂长。连续三个月达不到目标,在扣发奖金后重新承包。让能完成指标规定任务的人接替分厂厂长。谁能保证不超过每吨200块钱,行,你就是这个分厂的厂长,然后每个月直接兑现奖金。这叫“实行成本否决”。确实一吨钢材在轧钢环节没有超过200块钱,如果你还节省,假如180块钱,多出的利润部分按很高比例分给职工。你想想在三年治理整顿时期,其他企业工资都开不出来,邯钢却在大量地发奖金,每月都给,这在全国影响非常大,在整个钢铁行业影响很大。上缴国家税利很多,企业欣欣向荣,各种经济技术指标都达到全国最好水平。所以那些年影响非常大,成本定额到了分厂,包了200块钱一吨以后,分厂下面有很多科室和车间,车间下有班组,于是又层层承包,最后包到个人。

我去邯钢的时候是90年代中期。那时邯钢的每一个职工身上都有降低成本的目标,这使每个职工的积极性焕发出来了,想方设法去降低成本,令我难忘的是,如果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有这么冲天的干劲,没有搞不好的。有一个工人负责给钢材刷钢号,用的白漆很贵,一桶白漆几百块钱,质量非常好。白漆那么好,打钢号的职工亲属,常常拿回去刷家具,结果这个职工承包的成本就降不下来了。刷钢号的这个工人抹不开亲友的面子,只好在漆桶里撒一点细白沙。弄一点沙掺进去,刷在家具上,家具就没法要了。采取这种办法堵住亲戚朋友,他对亲友说你要我可以买一桶送去,厂里的任务完不成,奖金损失就大了。金钱也能推动职工达到自觉。

还有炼钢炉、炼铁炉子上面的拉杆是要用很多润滑油的。润滑油大家都知道,非常昂贵的一种辅助材料。负责给拉杆添润滑油的这个职工,一年四季观察润滑油什么时候多用,什么时候少用。过去人们不管这个,结果成本很大,承包后职工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有节省成本的巨大空间。负责该项工作的工人够细心了,他发现夏天少上润滑油,多了会滴到地上显出浪费,冬天多点没事。掌握这个规律,一年四季随时进行调整。一年光是润滑油节省三十多万。

另外就是炼焦的焦炭运输都是靠皮带运输,这么宽的皮带,那是12万块钱一根,很长的皮带,不停地转,很伤那个皮带。但是那个皮带最容易损耗的是什么?就是皮带的那两个边,中间的运煤不会损伤太大,两边摩擦大易于损耗。过去只要皮带边一坏,马上就换一条新的,12万九没了。现在不一样了,承包后工人想什么办法呢,把过去的旧皮带都拿来,从中间剪开,用中间没坏的部分缝补两边弄坏的皮带,这样就大大节省下了一年的皮带耗损,一根皮带现在使用的寿命是过去的三倍都不止。

邯钢老总刘汉章本人写便条,都是在半张纸上写,正面用过的纸反面接着用。我现在也受他影响,用打印过的纸的反面写文字。一个总裁都这样,就是为了节省成本,他说没有必要浪费。他的办公室,非常陈旧,打扫的干净,就是水泥地。墙也没有用高档涂料粉刷。沙发是木头的,坐上去非常不舒服。那个桌子也很普通,有七个抽屉。我说怎么搞的这么寒碜,他说再好的办公室也不出钢啊,你要那么好的办公室干吗。

你现在到邯钢去考察,他们会给你几本工人在成本节省方面的经验总结的小册子。过去的企业,水龙头丢了没人管,现在自有人去管。一个企业精打细算到这种程度,他怎么能不挣钱呢。现在把工人的目光引向技术进步,原有的节省成本的方法已经到了尽头,现在不能不发明新技术,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成本,走到了这条路上,路子越走越宽。所以邯钢提出一个口号: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什么指标? 就是成本指标。谁完不成就扣谁的奖金。他就是利润挂帅,毛泽东非常反动利润挂帅,但邯钢靠这个焕发了企业职工的干劲。

我讲这个邯钢经验,我们回过头来看,它是在官僚体制已经形成了,官僚化已经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要想调动普通职工的积极性,唯一的办法是什么?靠金钱开道。这是唯一的办法。但是这个集权官僚体制并未触动。有人说,靠邯钢经验也解决了问题嘛!但是大家知道,这个企业内部的分配好处最后都落到了官僚手里,工人的奖金会增加,但是增加更多的是官僚,他们所得比普通工人要高得多。这是比较成功的企业,那么绝大多数的企业没有采取邯钢的这种方法,最后绝大多数企业,工人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国有企业普遍的结局势亏损和破产。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新自由主义出来强调,国有企业要股份化改造,好企业早买,靓女先嫁,搞到今天基本上就卖完。到今年两会召开为止,国有企业基本上卖光,卖给了谁呢,基本上是官僚阶级给买走了,而且这种买并不是说付出货币来买,从鲁能集团来看就是大抢劫。

最近我们学校有一个叫张宏良的老师,春节以前写一篇关于该集团的案子,我想大家都注意到了。这是典型的国有企业变为官有企业,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最经典的例子。到这里为止,官民的矛盾就已经彻底地解决了,国有企业已经所余无几,基本卖光了,国有企业内部的矛盾已经解决了。就是全民所有直接化为官有,这个过程,通过我们刚才讲的,很明显就是官僚资本的力量不断增长,民有的力量不断下降。一开始是全民所有,全民所有在我们国家叫国家所有,由国家代表,叫国家所有。国有谁说了算呢,国家是政府说了算,政府顺谁说了算呢,当然是政府官员。所以你看,全民所有就是民有吧,通过这个方式很自然就到了官有,全民所有等于国家所有,国家所有等于政府所有,政府所有就等于政府官僚所有。民和官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是针锋相对的,怎么到了我们公有制这里,民有变成官有?所以说这种公有制我们还要坚持它有什么意义?坚持到最后必然的结果就是国有企业的垮台。大家会问,那杨老师我们怎么办?今天国有企业已经基本上卖光了,就不存在怎么办的问题。人都死了,还怎么办?那就节哀顺便吧。

那我们现在考察一个什么问题,国有企业在整个20世纪产生,在21世纪初年彻底垮掉。我们回过头来看,有没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因为这对我们社会主义运动来讲非常重要。我们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企业层面如何建立一个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企业制度,值得重新探讨。企业是整个国有经济的细胞,这个细胞我们都死了,这个机体就不可能成活。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国有企业,应该说我们国家国有企业不能说完全没有了,现在只有中央级的企业,省级企业基本没有了,中央级国有企业现在就那几个垄断行业,铁路、电信、电力、银行、军工等。但是就是这些行业也是官僚资本控制比较严重的。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国有企业如果不行的话,将来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企业。大家都知道,两会刚刚闭幕不久,两会通过了一个很重要的叫物权法。我们知道物权法审议了七次,人民代表都来审议,但是都没通过,这次通过了正好是中国国有企业基本上卖光的时候,为什么急于通过这个法律?一个人一夜之间暴富以后,面对财富它有点恐惧,深怕哪一天又会失去。凡患得者,必然患失。现在物权法的通过是解决官僚资本的患失问题,它已经得到了害怕失去。物权法从文字上看不仅仅是保护官僚资产,但客观上主要保护的是官僚资本,直接的起到最大的现实作用的是保护了官僚资产。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现在中国工人阶级已经真正无产阶级化了。过去叫工人阶级,就是无产阶级不大符合实际,但是今天的中国无产阶级是名符其实的。

免费教育没了,福利房子没了,医疗也没了,养老也没了,什么都没了,农民还有一点土地,工人是真正的无产者。这场经济改革以剥夺工人,以养肥官僚资产阶级而基本结束,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已告结束。中央出台的正式文件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完善?基本上差不多了,完善完善。所以这次及时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物权法时上层建筑,法嘛,大家都知道,物权法是对经济体制改革成本的一个巩固,我赞同这个说法。但是这场改革是以剥夺大众,巩固官僚资产阶级的改革成果,巩固他们的财富。法律是属于上升建筑,所以现在的改革到了上层建筑。而且这个物权法有两个特点,哪两个特点,第一它是宪法的宪法,第二它是民法的宪法。什么意思呢?这个物权法通过以后,我看了一下网上的一些议论,主要有这么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这么说的,“物权法虽然通过了,但是关键还在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的法律并不少,但是真正能够落实的并不多,我希望物权法不要成为这样的法律。”请问大家,这是代表谁的声音。还有一种说法是,“物权法就是捍卫改革的成果,是对贪污盗窃来的财产的一种保护”,这又是一种观点,这一看是左派的观点,而且是比较激进的左派的观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物权法究竟是好是坏,还要看一看,等一等。”这又是一派观点。最后一派观点是,“物权法是通过了,但是现行的法律体系当中,还有一些法,与物权法的基本精神是相违背的,比如说,宪法里面有某些条款与物权法不大一致,民法里面有某些条款与这个也有抵触。所以物权法通过不等于大功告成。”下面一个问题就是提出修宪的问题了,这是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态度。

毫无疑问,这最后一种就是官僚资本的观点。但是你这个物权法再大不如宪法大啊,宪法是保护公共财产,不保护私有财产。所以他们提出了这个抵触,他们要宪法来为物权法让路,民法也要让路的,所以下一步法律界有好戏可看,值得观察。一个是民法将来怎么办,一个是宪法要不要修订,还有一个我们通过反国家分裂法,台湾现在也要走法理独立道路,法律界这几个战场需要我们关注。另外最重要的是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的时候,提出了两大任务、两大改革。两大任务是一个是发展生产力,一个是保证社会公正、公平。为了实现这两大目标,必须要继续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谁来主导,是民,还是官?

回顾一下党的十三大以来,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马上十七大了,20年来,我们党基本上没有专门通过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的决议,经济体制改革只有三个,精神文明的决定三个,党的建设四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定只有两个,但是政治体制没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建设,都有专门的决定,但是政治体制改革从来没有通过决定,那么下一阶段很有可能出台一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

我今天想讲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国有企业将来变革的方向。或者说如果现在我们重新回到1949年这个起点,我们再重建社会主义的时候,假如说有这么个历史的起点,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制度,就说这个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如何规定,应该如何去做制度安排,才能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我们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企业在革命胜利初期有它的积极意义,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对行政集权体制及时进行改造,通过以民主政治体制取代行政集权体制,明确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就是明确劳动者的经济权,以及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形成个人对公共权力的强有力的制约,就是建立民主制度。民主是个人权利跟公共权利之间的关系,个人权利能够制约公共权利这就是民主,公共权力控制个人权利这就是专制。我们过去的国有企业衰败就在于由于没有明确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权、没有明确劳动者个人的民主权,才形成了这一对矛盾当中官僚化日益加重,民主势力日益萎缩,才导致国有企业的最终垮台。如果国有企业改革中,实行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明确个人所有权,而不是单纯国家占有,是完全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制度的。

国有是占有,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所有,90%的学者、官员,都理解成所有,这是最大的错误,整个20世纪国有企业的最大的悲哀就是国家成了所有者,人民成了所无者。公有制是人人所有,变成人人所无,过去我们一直说,这个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虽然这个概念不大准确,但是它毕竟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权利,后来全民所有,完全被国家所有所取代,这在我们国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当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50年代我们叫它全民所有,改革开放初期还强调全民所有制企业,后来逐渐变成国有企业了,现在都不叫国有企业,干脆就叫国有资本了,生产资料的资本化,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什么叫国有资本,资本是什么?资本是增值的,资本是需要获得剩余价值,获得利润的,这个利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资本本身不能生产出利润,是靠剥夺劳动者,才能创造利润,这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我们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现在随着国有企业官僚资本化以后,中国产生了三大资本:国有资本、私人资本和外商资本,三大资本侵吞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形成了这样一种经济结构。

所以说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整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最大的教训就是缺乏政治体制改革,而缺乏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只能是向国有企业的官僚资本化的方面不断倒退。到今天国有企业基本上性命不保。所以面向未来,现有的已经非常有限的国有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在明确两个所有权的基础之上,建立公民社会,保障公民权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来源:乌有之乡。天益不拥有此文版权。

    进入专题: 私有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0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