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凌:对青年要“爱”和“严”——兼论江泽民青年工作思想的辩证思维和时代特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15 次 更新时间:2022-11-30 21:00

进入专题: 江泽民   青年工作  

宿凌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不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作为一支生力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开展,并从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了一系列关于做好青年工作的思想方法。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时刻关心青年人的成长。1990年3月23日,江泽民在同北京大学部分学生座谈时,发表了《青年人,一要爱二要严》的讲话,正式提出他对开展青年工作既爱又严的思想方法。他对开展青年工作思想的一系列总结,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面临新问题的情况下对如何做好和加强对青年这一重要群体工作的新探索,同时也体现了江泽民在这一方面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进行的一系列思考和分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江泽民思想中对青年“爱”的思想方法

江泽民指出,对青年人,第一要爱,这个爱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江泽民对当代青年群体的总体特征作出客观科学判断和分析,实事求是,明确指出当代青年主流是好的,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

1989年历经政治风波后,由于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刻的了解,国内外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上对于青年群体的认识和定位出现了偏差。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从国门一拥而入,经历改革开放的重大变化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缺乏正确甄别各种文化的良莠能力,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消极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不良风气影响,而对社会产生了一定消极作用。因此,人们对青年的行为和价值观念的改变持不理解的态度,社会对青年人的期望值与评价逐渐降低。如何正确评价看待青年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引导他们向健康方向发展,成为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江泽民在对当代青年群体进行客观的分析后,呼吁社会要正确对待青年人,要相信青年人。他认为,青年人涉世不深,容易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受到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发生这些问题,主要责任不在青年身上,而在我们党工作上的失误。”[①]他指出,“我们年轻一代的心是纯洁的,主流是好的。青年中有一大批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人,他们代表了当代青年的主流”[②],“广大青年学生有爱国心和正义感”[③],“对青年,我们一向是既满腔热情,充分信任,又严格要求,积极引导”[④]。江泽民既充分表达了党对当代青年给予充分肯定和信任的态度,而且及时地扭转了社会近年来对青年的不良评价的趋势,使全社会开始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当代青年这一重要社会群体。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对青少年的关注与关爱,共同探索如何科学引导青年群体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努力为青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江泽民还认为,必须清醒认识到国际国内复杂因素对青年人的影响,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江泽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多次在讲话中提到,青少年是我们的希望。这一厚望,来自于他长期以来对青年群体的观察和关注。

“二十一世纪是你们的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你们的肩上。”[⑤]“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⑥]青年的成长与党的成长息息相关,更是我们建设祖国未来的希望。在革命年代,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为革命事业洒热血,建设时期,更有一批进步青年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全部的青春。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同样对青年人寄予深切厚望,希望青年人作为承担未来的主力军,更好地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正如江泽民借用毛泽东经常说的一句话:“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⑦]党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没有改变,党和国家对青年人始终充满着殷切的希望。党的事业任重道远,全部的希望也都寄托在青年人的身上。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青年,江泽民多次接见各界青年代表,与他们保持通信联系,多次深入多所高校与学生们展开亲切座谈,听取学生们的反映,满腔热情地为学生们指点迷津,解答疑惑。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⑧]江泽民对青年人寄予厚望,也是他对青年发自内心的关爱。他常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比喻来形容他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1999年,他在观看了《青春之歌》文艺晚会后,激动地对参加演出的青年演员说:“你们的歌声和朗诵,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未来是属于青年的,青春万岁!”[⑨]

第三,江泽民对青年人要“爱”的另一个体现是时时为青年人考虑,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提出一系列保护青少年的思想和措施。

江泽民经常在各种场合下强调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年。他认为,社会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对青年的成长具有极大的作用,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出现社会动乱,一切都无从谈起。”[⑩]为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必须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支持青年的良好氛围。

江泽民还十分重视青年们的身心健康,号召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否,影响到青年人能否适应社会交往,以及能否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迁。社会环境的改变给青年人也同时带来了一些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比如文化植入的压力、价值冲突的压力、生活事变的压力等。身处价值观多元化时代的青年人,面对金钱、正义、公平、爱情、社会责任等问题往往难以正确衡量和区分,他们在学习、就业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系列的身心问题,亟待关注。江泽民通过长期观察,清楚地认识到当代青年中存在的心里弱点,他在多个场合中指出,青年人由于社会阅历不丰富、经受的人生锻炼不多,在顺利时容易自我满足,受一点挫折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不利于自己的进步。针对这种情况,他认为要引导、鼓励和支持青年人,要学会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坚忍不拔的充分思想准备,取得成绩时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是不气馁悲观”[11],要看到青年的优点,满腔热情地支持青年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要客观地看待青年身上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加强教育和引导。

此外,江泽民十分关注新的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关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青年人的影响。提出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的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保护青少年。他指出:“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网上一些迷信、色情、暴力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12]因此要对此高度警惕和注意,切实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搞好对信息网络的管理工作。

第四,江泽民提出对青年的“爱”是从长远出发,既是作为党的领导人对国家未来的关爱,也是一位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但绝对不是溺爱。

作为党的领导人,江泽民认为要从永葆中华民族生机与活力的高度,从确保我们祖国长治久安的高度,热情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13]青年是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江泽民在多种场合下为青年团体题词,以此来表达对青年人的关爱,1994年,江泽民为“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14]题词中不仅对当代青年提出要求,而且在字里行间透出了江泽民对青年人的深切关爱,这种关爱更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祖国未来的关爱。

江泽民在青年时代就是一名优秀的青年先锋,为当代青年作出了表率。同时,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对青年人的这种关爱,绝不是溺爱。他认为当前青年大多都是没有经历过考验的,缺乏社会历练,只是一味的溺爱,不利于青年的成长。因此他对青年关心的同时,也对青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他从长远考虑,鼓励青年人参加社会实践,希望青年人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事业,增长经验,不要把青年禁锢在书本和屋子里。再比如他时刻提醒青年人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15]总之,不论在任何时期,他给予青年人的这份深深热爱,是对青年人“严”的情感基础。

二、江泽民思想中对青年“严”的思想方法

江泽民指出,对青少年要“严”,要热情帮助,要有批评,就是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对青年要“严”的工作思想,就是要对青年有所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求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西方一些思潮的影响,青年的价值观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社会上一些关于价值观的热点讨论与批判,也逐渐影响到了青年群体,比如人的价值在于人本身,在于个人的自我完善,这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再比如于以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这是一种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等等。针对青年群体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势的现象,江泽民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其目的在于“增强青少年抵御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16]

此外,江泽民还反复强调,青年人要在政治上时刻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坚守无产阶级思想阵地。他说:“香港来的人讲,上海、北京的黄色书摊比香港还厉害,这是要贻害子孙后代的,对青年人腐蚀很严重。‘扫黄’,不单单是收他的书摊,首先是要挖他的根。他的那些黄色书刊是从哪里来的?对于思想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必然要去占领。这是千真万确的。”[17]

如何使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江泽民在1989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青年,要把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搞乱了的思想观点一一纠正过来。只有用科学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人的头脑,并教育他们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才能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8]

第二,弘扬爱国主义,要求青年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实现人生价值。

80年代后期,国内社会中出现了盲目推崇外国文化、外国思想的不良风气,特别是在青年人范围内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比较大。针对青年群体中存在的这种倾向,江泽民指出,“坚决摒弃一切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19]“有的人认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宣传那套‘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崇洋哲学,在他们身上,一点民族气节的影子也找不到”[20],“有的人只看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就以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对外国盲目崇拜,对祖国妄自菲薄。有的人甚至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丧失国格、人格,不惜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21]。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抨击。他强调要克服这种不良思想,必须让青年人了解中国的近代史:“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过去饱经忧患的历史,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历史,不了解,不熟悉。”[22]同时,江泽民提出了党在加强青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向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加强国情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3],只有让青年人懂得中国的历史,懂得党带领中国人民把一个受尽列强凌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事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激发青年们希望祖国进一步强大、要求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强烈愿望,使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去热爱自己的国家。“爱中国,就要把中国建设得更美好。”

80年代后的青年,没有经历过大的苦难,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人生阅历严重不足。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因素的冲击,使当前一些青年人的人生目标出现迷失,冲淡了青年人奋斗的理想。江泽民针对这种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为一些还在迷失中的青年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他认为青年人富有遐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是青年的特点,也是优点。但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而是应该将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与国家、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主动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他指出:“有一些青年人感到迷惘和困惑,感到没有前途,根本问题在于他们离开祖国的前途去追求个人的前途。如果不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当然会感到孤单无援,没有前途。”[24]他希望青年人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趁着年轻,自觉地到基层中去锻炼。他说:“要使国家富强起来,就需要有一大批有志气的青年到贫困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改变那里贫困落后的面貌。”[25]只有在这样的奋斗中,才能发挥青年人更大的作用。

第三,要求青年人倡导民族精神,树立时代精神,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高尚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动力,在当今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一种浮躁的态势,青年人经验少、阅历浅,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会感到迷惑,因此,倡导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青年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延续了五千年,江泽民认为,一个好的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等,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精粹,青年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要有一种民族志气,要有一种民族气节。”[26]另外,时代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体现。江泽民还要求青年人去学习大庆精神、尊重科学、艰苦奋斗、为国分忧等在新时代不断涌现的优秀时代精神。

此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涌现的革命精神,也是需要青年人去继承和发扬的。江泽民在199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要把长征精神作为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27]

第四,要求青年们努力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质,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在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手段。江泽民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而实现战略的主力军则是广大青年。江泽民指出:“青年人一定要发愤学习,勇于创新。青年的素质,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28]他希望广大青年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方面,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江泽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永具生命力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真理,也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同样,他也要求广大青年在做好业务学习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学习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要学好学透,用以武装自己的思想。

三、江泽民青年工作思想“爱”与“严”的辩证思维

江泽民的青年工作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光辉,是他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第一,“爱”和“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辩证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矛盾的统一性表现在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爱”和“严”,正如影响青年发展的两个对立的方面,并不是孤立的。正如江泽民所说,爱和严要结合起来,真正的爱必然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只爱不严不是真正的爱。也就是说,“爱”和“严”的思想,是有机结合互相影响的,既不能因为“爱”而忽略了“严”,也不能盲目为了促进青年发展而只“严”不“爱”。

第二,“爱”和“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矛盾的特殊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矛盾是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的普遍现象,不同事物中的矛盾,内部矛盾双方又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且矛盾的体现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即矛盾的特殊性。因此,为了达到促使事物向上发展的目的,解决的方法也是多样的而且是不同的。江泽民的青年工作思想,根据青年群体的不同状况,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青年问题不同表现形式,分别用关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方式去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即在什么情况下要爱,在什么条件下要严。这是他在长期的实践与观察中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总结的科学方法。

第三,“爱”和“严”的思想,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原理。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本质和源泉,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江泽民通过对广大青年的观察和了解,作出了对青年本质的判断,也就是他对青年开展工作的最根本判断。同时,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青年的“爱”和“严”既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又通过对青年的一系列严格要求也希望,使其科学的思想方法通过作用于青年群体内部产生作用,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从而推动青年的全面发展。

四、江泽民青年工作思想的时代特征

如上所述,江泽民的青年工作思想,既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辩证思维,又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国际上,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短暂挫折,两极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从而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产生,对转型中的中国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江泽民深入地思考对如何合理引导青年群体,加强青年思想工作。

第一,转型中的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在89年政治风波给青年群体中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如何清除这些影响,合理引导青年人,成为江泽民首先思考的一个方面。

江泽民对“青年人主流是好的,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是值得信任的”判断,是他根据当时复杂的国内环境作出的客观的科学的判断。这一判断贯穿了他的青年工作思想之中,并且成为党在新时期对青年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他也希望广大青年能够珍惜安定的政治局面,维护社会稳定,更好地成为建设国家的主力军。“爱与严”的思想,都是基于当时中国处于转型的复杂时期这一点出发去考虑问题的。

第二,国际上,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短暂挫折,使一些青年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出现的偏差,如何及时地转变这种思想认识,使青年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抵制西方不良思潮对青年思想的腐蚀,成为江泽民不断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为青年树立信心,抵制不良思潮,为青年人生解惑是“爱与严”的思想中的又一个时代特征。

针对青年人对社会主义未来产生迷惑的问题,江泽民对他们说:“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空间伟大而壮丽的、又是空前艰苦而困难的事业,尽管它汹涌澎湃,滚滚向前,但必然也有曲折、逆流和险滩。”他鼓励青年人继续坚定信念,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进程来看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相信“只有那些不仅在顺风之时,而且在逆流之中都能始终如一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29]坚信经过漫长的斗争和发展,共产主义在世界上最终一定会胜利。

江泽民特别重视告诫青年抵制消极与腐朽思想。他说:“在改革和建设的进程中,无疑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创造和美好的东西,但不可能一切都是美好的,也会暴露出一些消极的和腐朽的东西。” [30]遇到消极的腐朽的东西,他强调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必大惊小怪,要相信党和人民对腐朽的东西是会坚决反对和克服的。不要因此泄气,不要悲观失望,更不能随波逐流。他强调抵制和斗争腐朽是青年人义不容辞的义务。

第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青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是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的主力,因此江泽民的青年工作思想的重点,也充分的落实在了这一方面。“爱与严”的思想中也充分考虑到了技术革命因素的影响,既全面又发展地去作青年工作。

科教兴国战略与做好青年工作息息相关。江泽民充分地认识到,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是在青年手中诞生的,必须要给青年人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和平台,努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此外,加强对信息网络管理和规范,引导青年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抵制不良信息,也是江泽民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新思考。

五、结语

“爱”与“严”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江泽民的青年工作思想之中,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原理进行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成果。他的青年工作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的青年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比如始终重视青年的全面发展,关注青年的创造性,鼓励青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江泽民的青年思想同时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把握时代特点,研究和关注当代青年的重大问题,是江泽民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青年工作思想方法,也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对青年工作的不断思考和探索,是党的青年工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注释:

[①]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页。

[②]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江泽民总书记关怀青年一代纪事》,《人民日报》1998年5月4日。

[③] 《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④]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51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133页。

[⑥]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248页。

[⑦]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第235页。

[⑧]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248页。

[⑨] 《首都举行“青春之歌”大型文艺晚会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出席》,《人民日报》1999年5月5日。

[⑩] 《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第5页。

[11]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页。

[12] 《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央文献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1页。

[13] 《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第334页。

[14]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第300页。

[15]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6页。

[16] 参见《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372页。

[17]《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89年10月7日。

[18] 参见《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89年10月7日。

[19]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 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人民日报》1989年9月30日。

[20]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第248页。

[21]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582页。

[22]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第247页。

[23] 《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第8页。

[24]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第236—237页。

[25] 《青年同志们,奋发努力啊——江泽民总书记关怀青年和青年工作纪实》,《人民日报》1998年6月21日。

[26] 《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第30页。

[27]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第329页。

[28] 《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第334页。

[29]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江泽民总书记关怀青年一代纪事》,《人民日报》1998年5月4日。

[30]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第286页。


    进入专题: 江泽民   青年工作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52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