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星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64 次 更新时间:2022-11-30 01:01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何星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并全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和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和本质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本质为基础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具有普遍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从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式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是符合我国国情、历史和文化的现代化,强调我国现代化的特殊性,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建党百年来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时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少时间?现在不讲死,大概是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可以打下一个基础。到那时,是不是就很伟大了呢?不一定。我看,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便是后来的“四个现代化”,即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

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四个现代化”理论。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明确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他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979年3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讨论国家计委1979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邓小平同志在党内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并对为什么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作了阐述。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此外,邓小平同志基于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并且首次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理论和内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重视中国式现代化理念。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并鲜明地指出:“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归纳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并创新理论,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极大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都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传统及民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毛泽东同志一直强调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1919年,毛泽东同志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压迫愈深,反抗愈大,并预言“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深刻阐述,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中国特点”包括历史、文化与现实的特点,通过“民族形式”实现也就是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讲话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是在古代中华文明发展道路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古代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世界一流的物质文明,而且也创造了世界领先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对世界各种文明产生重大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是多线或多元的,世界上各种文明各有其源流,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并行发展。古代中华文明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世界古文明的源流不同,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也不同。当代中国人民继承和弘扬祖先的创新精神,在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创新,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20年10月下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保持了这一提法,在阐述新时代的总任务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7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目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百年来的历史证明,我们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强。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因此,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发展的大势,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因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和政治结构不同而各不相同。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而是多条道路并行的,历史上的各种文明均有其不同的发展道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较西方式现代化具有更多的优点,应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一是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二是批驳西方各种谬论。近几十年来,西方反华势力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诽谤中国企图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中国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一贯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三是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四是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民族是崇尚和平、厌恶战争的民族。“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既贯穿于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又展现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既深藏于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也表现在中国人民的行为之中。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人们期盼和平安定、没有战乱的社会,以“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当前,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建党百年来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三是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四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参事、全国人大代表、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何星亮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51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