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石:《苏轼行踪考》序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922 次 更新时间:2022-11-18 14:44

进入专题: 《苏轼行踪考》  

李天石  

常生君的大作就要付梓了,他要我作序,作为他的导师,我是责无旁贷的!

如果要列出中国历史上几位最伟大的文学家,我想苏轼必列在前几位无疑。陈寅恪先生曾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赵宋之世,群星璀灿,人才辈出,巨星无数,而苏轼又是其中的皎皎者!

自宋代以来,研究苏东坡的成果,书籍文章无数,然截至目前,实地将苏轼一生所行之地、所留之迹,进行系统考察、深入细致研究者,常生君当属第一人。

常生君生于战争烽烟之中,家遭不幸,孤儿寡母流落海岛,无依无靠,甚至曾在街头乞讨为生,在艰难中长大成人。然而,艰苦的生活看来磨砺了常生君的坚强意志,此后的数十年里,他竟能从小学、中学、高中一路奋斗过来,从优秀的顶尖级的政治大学商学院毕业,从事着待遇不错的企业管理、房地产业与城市规划等工作。若在常人看来,人生如此即应满意了。然而常生君五十岁以后,却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转向,先后考入台湾文化大学环境规划专业与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先后参与、主持了山东临沂王羲之纪念园林等重大文化项目的规划设计。此时,即使对于一个有一定追求的人来说,也可以满足了。然而,常生君此时又迈向了人生的另一个目标:研究苏轼——循着千年以前东坡的人生轨迹,考察、考证、研究苏东坡所到之处、所留之迹。

常生君对苏东坡心仪已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苏轼的平生已做了长期的了解,然而,真正要沿着苏轼的人生轨迹,考察其所到之处、所留之迹,却非易事。苏轼一生为官,天南海北,东至密州、西至凤翔、南达海南岛,最后逝于常州。所经之地、所任职州府,多达十数处,即使在今天交通已十分便利的条件下,要实地考察一遍,也相当困难。加之各地崇尚名人效益,所传苏轼遗迹众多,真伪难辨,即使终生从事苏轼研究的专业研究者,涉及苏轼的行迹,也难免会出现以讹传讹,错谬丛出的现象。

常生君有着良好的地理学、建筑学的专业基础,擅长于地理方位的考订、历史与现实地图的绘制,靑少年时代又博览中外文学名著,有着很好的文学素养,但为使自己的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学术性,遂以耳顺之年,投入历史学领域的学习研究,2013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历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17年,又考入武汉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班学习。多年来,以羸弱之身,边学习功课、阅读文献,边实地考察。三越秦岭,四上庐山,五过三峡,十一次去惠州,十三次赴黄州,其余多次考察之地,不可历数。考察途中,备偿苦辛,多次昏厥在地,而作为一个台湾人,所至许多地方,又颇受限制,正如他自己所言「其中甘苦,难为外人所知」。

眼前,历经多年奋斗,一部二百余万字、上千幅图的《苏轼行踪考》摆在我们面前了,常生君也已到 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苏轼行踪考》的完成,恰是一个很好的纪念!此书广征博引,图文并茂,既有苏轼所至地方的历史文献依据,又有现存文物古迹的佐证;既有碑铭石刻之遗存,又有现代科技GPS的定位考证。尽管书中所有考证内容,容有存疑商榷之处,但此书的出版,无疑为苏轼研究者、苏学爱好者提供了一部考证详实、内容丰富的苏轼研究基本文献,可喜可贺!

我知道,《苏轼行踪考》还只是常生君为完成一部《苏东坡传记》而做的奠基性工作,希望常生君继续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为序。


李天石  2019年3月12日于南京秦淮河畔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进入专题: 《苏轼行踪考》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与文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12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