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新要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23 次 更新时间:2022-11-15 19:53

进入专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  

王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新理念新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更加成熟和定型,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的庄严历史使命。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是基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发展的实践要求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保卫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和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周恩来提出“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为传统安全领域的公安工作镶入了国家安全理念。此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相继出现公安工作的“专政力量说”“刀把子”理论等含有国家安全理念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改革开放后,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第一次出现“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据国际关系学院刘跃进教授的追踪统计,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安全”一词出现了4次,其中1次是“国家安全”。此后,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安全”出现6次,其中3次为“国家安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安全”出现14次,其中3次为“国家安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安全”出现23次,其中5次为“国家安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安全”出现36次,其中4次为“国家安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安全”出现56次,其中18次为“国家安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安全”出现91次,其中29次为“国家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这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总体国家安全观确定为十四个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之一。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保持了连贯性和一致性。全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方方面面,“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的阐述,让人耳目一新,反映国家治理在安全层面需求的扩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论述符合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实际需要,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增添了巨大的内生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筑了坚实的安全护栏。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新要求,核心是解决国家安全治理问题。国家安全治理涉及国家安全战略、策略和政策等重大实践与理论课题,既有宏观层面的战略问题,又有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要把谋划战略问题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实现“大安全格局”与“小安全领域”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以“大安全格局”的宏大视野和格局,着力解决国家安全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按照《国家安全法》的表述,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全局性核心利益包括:一是国家政权;二是国家主权;三是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四是人民福祉;五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凡是对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和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状态和维护这种安全状态的安全能力造成危险和威胁,并被列为国家安全议程的问题,就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大安全格局”着眼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核心利益(改革利益、发展利益、稳定利益),主要针对国家层面所面临的现实、紧迫的安全威胁、危害和危险,积极主动地采取处置和应对措施。

以“小安全领域”的脚踏实地和久久为功,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高社会治理成效,以推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安全理念。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通过完善国家安全治理的“法治、战略、政策、风险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体系,落脚点在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小安全领域”聚焦民生福祉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通过公共安全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从小处着手解决现实利益和实际问题,严防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特殊问题演化成普遍问题,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不断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

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主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明确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新要求。

坚持宏观战略与微观治理的有机统一。宏观层面的国家安全治理,反映国家安全运行体系的整体效能和社会成效,包括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公共安全治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微观层面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现“防患于未然”的发展理念能够落地见效。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积极构建动态化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提高对威胁、危害、危险等风险隐患的排查监测和预警水平,全面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综合实战能力。无论是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还是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的安全,制定威胁、危害和危险的风险隐患认定标准,确认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客观事实和紧迫状态,永远是第一位的。实践证明,对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认定和监测预警,应当符合中国的传统思维和理念,注重和强调事前排查和预防控制,而不是事中处置和事后应对,这是国家安全治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最高境界。在国家安全治理实践中,明确启动预警响应机制的标准和条件,优化处置流程,实现精准发力和精确处置,集中展示维护国家安全的综合实战能力。

找准主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着力点。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必须应对美西方的长期打压和攻击抹黑。对外交往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对外宣传是国家利益的战略需要,也是主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必然选项。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线,构建中国式话语体系和表达范式,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惧“话语体系、话语场、议题设置、心理场(战)、舆论场、意识形态场、关系场”等方面的博弈对抗,构建对我国有利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新要求,离不开人才培育和学科建设的智力支撑。2018年教育部确定国家安全学为一级学科以来,国家安全学一直是热点话题,也争议不断。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是作为独立篇幅进行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也更加成熟和定型。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国家安全学明显属于“纲”的范畴,定位为门类学科更加准确,而目前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却是在“目”的名下进行,形成“纲不举则目不张”的尴尬。随着国家安全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国家安全学成为门类学科的可能性在增加。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必然促使学科定位和分类的与时俱进。


(作者系新疆警察学院反恐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情报研究中心研究员,新疆伊犁州奎屯市公安局民警、一级警督)


    进入专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国家安全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04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