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曹雪芹师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57 次 更新时间:2022-10-11 08:17

进入专题: 曹雪芹   红楼梦  

端木蕻良  


曹雪芹生活在封建制度处于“香消茶尽尚逡巡”的时代。当时,在一般人看来,还是“一局输赢料不真”的局面,但在曹雪芹眼里,他已感到“目下兴衰兆”了。这绝不是由于他“冷眼旁观”的缘故,而是由于他有“见闻悉所亲历”(鲁迅语)的实践根据的缘故。因为曹雪芹翻滚在当时政治斗争的激流里,从各个社会阶层和各个生活方面而得到的广阔的认识,使他能够“案兆察迹,推原事委”(王充语),使当时尚未成熟的新的生产关系反映到他的作品中来。


曹雪芹已经看到金钱的支配作用,他把《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是放在戥子上来称的。这些人都是用银子作砝码来决定他们的分量的。有的是用海水似的银子铺成的,有的则是用碎银子量出的。“请看财势与情根,万物难逃造化门”(见戚本十六回总评),新的社会阶层积聚着新的财势力量。财势统帅万物,成了造化之门。财势成了支配一切的力量,当然也没有例外地支配着婚姻。新的社会力量变革着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在曹雪芹笔底下出现的叛逆的群像里,以及在贾宝玉身上所得到的折光上,都有相应的反映。


比如:戚本十六回总评有两句诗就透露了消息。对进封为贤德妃的元春回来省亲,所受到的皇恩旷典,宝玉置若罔闻,毫不介意。“何如知己解温存”!认为只有和理想一致的,一般人们相互平等共处的生活,才是应该追求的。说明他的眼光是向下看的,思想里面有着“寒素之家”。


无独有偶,自己也默认为颦儿的林黛玉,认为效颦的东村女,“贫贱溪头自浣纱”,比起西施的宫庭生活来好得多,她的眼光也是向下看的。


这也就是在这方面林黛玉和宝玉互为“知己”的缘故。


曹雪芹以“顽”笔刻出一块顽石,把这块“石头”,对准当时的封建贵族地主老爷们,反戈一击。这一“记”正打中了他们的心窝。


他的批判和揭露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展示了政治斗争的尖锐矛盾。比起《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来,有着更高的广度和深度。


但是曹雪芹生活在不敢说话的乾隆王朝,连八股文选本,也被宫里搜去,从中挑岔子。为了要避开这“文字狱”的风险,他不得不说:“《红楼梦》”是“不涉朝政”“不唐突朝政”的。但他只是在放烟幕,马上又由他自己下了转语,说:“又不得不备。”由此可见曹雪芹的用心。尽管“假语村言”,隐去真事,故设虚障幻境,胡搬乱扯;还要敷衍塞责,迷人耳目,但最终目的,还是戳穿这个世界。关于这一点,庚辰本(四十三回)总批,说得最明白:“所以一部书全是老婆(儿)学舌,完全是讽刺,反面春秋也!”这“反面春秋”,才是题眼之所在。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红楼梦》版本,都被标榜是“旧时真本”,但因抄录失误,又为人删改,再加上封建统治者御用文人们,一直到汪原放标点的改本,为我们了解曹雪芹的思想设了重重障碍。


现在仅就《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中国科学院藏,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1月版,原收藏者说是高兰墅手定稿,以下简称“抄本”),这个抄本前八十回被认为可能有一部分是曹雪芹的原稿的地方,同时,后人改动的笔迹,与原稿(被涂改的)并存,从二者对照,就可以发现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来。现在我们就这些被删改的段落,来探讨一下曹雪芹在写《姽婳词》这首诗时的思想过程。


抄本在“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这一回后面,有朱笔“兰墅阅过”四字。这回中有两段被删。


由于删改人的立场观点和曹雪芹不同,不能理解这些话的真义,所以索性一笔勾销了。


删削人是否是高鹗,现尚不能确定。但那朱笔如果是高鹗亲笔,可见他至少是同意的。但是这两段文字实在是太重要,真正能代表曹雪芹的一些基本思想。词句和其他版本保存而未删的也有不同,暂不作比较。(引文以抄本为准,下同)


现在先把被删的文字补录于此。


……宝玉虽不算是个念书人,然他天性聪明,且喜好襍作。他自谓古人中也杜撰的有失误处,计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里怀着这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利舌,长篇大论,胡搬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属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的……


这些话,决不是别人能够说得出的,更不是别人加得上的,很可能是曹雪芹的原稿。


这段文字之前,还有一段也被删去。这段是总结过去大观园少女星散死亡的情况,同时预感到大观园走向破灭的前景,现在也把它补录在后面:


宝玉“……忽想:去了司棋、入画、芳官等五人,死了晴雯,今天去了宝钗,迎春虽尚未去,然连她也不见回来,且接连有媒人来求亲,大约园中乏人,不久都要散了,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


宝玉正在垂头丧气,贾政叫人来找他去作《姽婳词》去。本来宝玉心思都系在晴雯死后做了芙蓉女神这段心事上面,忽然降下“严令”,被迫去“应考”。虽说心神不属,但格于大礼,不得不敷衍塞责。一篇《姽婳词》,刚刚作完,贾政一声吆喝:“去罢!宝玉就如得了大赦一般,溜了出来。此时,宝玉一心凄楚,回到园中,猛见池上芙蓉,想起了小丫鬟说晴雯做了芙蓉女神,不觉又喜欢起来。”可见宝玉这时的心思,仍然全部都在晴雯之死这件事上。《姽婳词》不过是半当腰插进一杠子。前边那段被删的议论,正是说明他不得不写他毫不喜欢写的《姽婳词》的思想状态的。说它是“流嘴滑舌”搪塞之作,写完早把它丢到脑后去了。他想的自然是《芙蓉女儿诔》,绝不是什么《姽婳词》,“因为他一心念着晴雯,所以想起晴雯死后,并未至灵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呢!但如今要学习世俗之奠礼,断然不可。竟也还别开生面,另作排场,风流奇异,与世无涉,方不负我二人之为人”,这段极为紧要的话,由于高鹗一流人物,不能理解,认为是赘词浮笔,与他们的口味不合,因此,又被全部删掉了。其实,我们从这段文字中,可见“芙蓉女儿志前序后歌”是写“二人为人”的,和写《姽婳词》时的思想感情完全不同。


为了要说明这个完全不同之处,在为“芙蓉女儿志前序后歌”之前,作者便又另有一段表白文字。这当然也全被删去无存,现在特为补录在这里,供大家来研究:


……表文挽词,也须另出己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前人之套头,填写几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须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可使文不足悲有余方是。不可上(尚)文藻,而及(反)失悲感。况且古人征询(征辞)非自我今作俑也。奈今人之文,全成于功名二字。故上古之风,一洗皆尽;恐不合时宜,于功名有碍之故也。我文为世人观阅称赞,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何不远师楚之大言、招魂、离骚、九转(辩)、枯树、间观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法,或襍参军句;或偶(句)成短联,或用实典,或设譬寓,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心(止),何必苦苦世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宝玉本是个不读书之人,再心中有了这篇不正意,怎得有好诗好文作出来。他自己却任意篡注,并不为人知慕,所以大肆妄诞,竟杜撰了一篇长文。因用晴雯素喜之冰鲛绡一帕,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志。”


其实《姽婳词》,也是“挽词”。为什么在两篇挽词之前,却有两种不同的自白,这就充分说明曹雪芹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姽婳词》是在慑于严命亲威之下,凭着“伶口利舌”来写的制艺文字。而《芙蓉女儿志》才是二人平素所为,生死分际的洒泪泣血之作,是内心的真情吐露。


因为广大读者失去看到这两段曹雪芹自白的机会,即使有的版本保存下来,文字也各不相同,因而未能得到应有的注意,这是多么可惜的事!


这段文字,是利剑!是檄文!是宣言!是离经叛道的鲜明旗帜!


作者在这里再度直截了当地宣称:


宝玉是个不读“圣贤”书的人,他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语,“误尽天下苍生,而大奸大盗皆从此出”(戚本七十二回总批),可证曹雪芹意识何等明确。他决心要师楚,主张创新,他反对“套头”,反对“功名”,反对用“时尚之学”(即八股文)作敲门砖,反对用道学饵名钓禄。在这里,都得到了直截了当的回答,丝毫没有遮拦处。


而更重要的是,作者公开声称:“我文为世人观阅赞赏。”明知它会“有碍功名”。可见曹雪芹是清醒地、意识明确地为大多数人来写的,坚决向“有碍功名”的路上走去,决不“怕前怕后”,显露出作者的反抗封建社会的诗魂文胆来!



他所说的“师楚”就是以屈原这些人为师,公开宣称,自己是师承楚辞的传统的。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屈原为楚国立宪令,明法制,希望做到“俗之一改”。他处的是奴隶制社会向新兴地主政权过渡的时代。他的思想代表新兴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


每逢历史上有了大的转折,统治阶层的卫道者,就为“尸居余气”的旧社会招魂礼魄,而另一方面代表新兴社会力量的进步思想家,必然要在批判旧社会中发现新的希望。“向者已去,至者乃新,新故不僇,我有所周。”在长沙出土的帛书《经法》里就有这样的思想。


我们大家都知道,屈原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表着南方新兴地主的利益,对氏族领主制度开始不满。在这一点上曹雪芹和屈原就有了共同的地方,因为他们的脚都是踏在历史的浪尖上的,下面试举几个例证来看:


第一:他们都要求改变旧社会。屈原看到的现实,是:“鹰鸷翻遭罦罬,茞兰竟被芟”。曹雪芹也是这样,这是他们亲身经历的。对以黑为白的现实,表示共同的不满。曹雪芹写了一个坏人,名叫“封肃”,批语说他暗寓“风俗”,可见他也在要求要作到“俗之一改”。


在“乾隆抄本”上有“岂昭(招)犹见替,实攘询(攘诟)而终”。这是用《离骚》中的“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的揭示政治斗争的原意,来歌颂晴雯火辣辣的性格的。说她被丑恶势力迫害见弃,以清白之身为正义而死!酿在大观园两个阵营的对垒中,西风已经开始压倒了东风了。但是“秀不终屈于顽”(王夫之语)。不合理的现实必定要改变的。在现实中达不到的,常常升华为理想。作者便使晴雯成了芙蓉女神,上则“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下则“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从人间地狱里把她上升到天堂,这里的用词和形象,也都是从楚辞得来的。


第二:屈原坚持:“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又说:“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曹雪芹塑造的宝玉肆无忌惮,甚至不畏惧贾政代表皇权父权的板子。贾政唯恐宝玉这个祸胎长大会动摇封建社会缩影的宁荣两府根基,说他明日要酿到弑父弑君,不如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要亲手勒死他。但宝玉却铁定了心,宁愿化成灰,化作轻烟,要顾那些女奴,“为你们死了也情愿”。这就是宝玉的“定心广志”,也就是他宁愿“解体”还要干到底的事业。


第三:屈原主张参验考实。他主张“循绳墨而不颇”(《离骚》),反对“背法度而心治兮”(《惜往日》),“信谗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惜往日》)。


曹雪芹在连自己的乡籍姓氏都不知道的孤苦伶仃的女奴晴雯身上,认识到“高标见嫉,闺阁恨比长沙;贞烈遭厄,巾帼惨于羽野”(抄本妄改为雁塞)。长沙是指贾谊的遭遇,贾谊也曾请制法度,遭到贬斥。羽野是指鲧的传说,鲧曾窃取上帝的“息壤”,用它来止住下界洪水想救大地生灵,结果被天帝杀害。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多么动人的英雄的形象!


参验考实是屈原的主要原则。屈原和曹雪芹同样都是用艺术的语言来宣扬它。而他们的矛头都是针对统治阶级的。


屈原说:“世溷浊而莫于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他要飞得高,他要看得远,他要突破旧世界的溷浊!


曹雪芹敢于“破陈腐旧套”,敢于向黑暗势力宣战,所以才能写出一部形象地反对封建社会、观点明确的巨著来。


在“师楚”这个问题上面,可以明显地看到曹雪芹和屈原的共同面貌来。



宝玉和黛玉对于个性解放的要求,对于婚姻的初步民主的要求,尽管和一般市民生活还有着极大的不同,但骨子里却是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正在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政治的经济的要求。而曹雪芹提出的“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正是对唯心主义理学的挑战。他提出的“不正意”,正是对道学的“正心诚意”的背弃,这可以在被删掉的段落里得到明证。当然对一部作品要作全面的探讨才行,曹雪芹的思想并不能仅从这几个片段里表现出来。但一则这些文字是作者的自白,直截了当表示了自己的思想,二则红楼梦是曹雪芹未完成的作品,对我们了解他的主导思想方面,这些自白是有很大价值的。


当然,《红楼梦》也有曹雪芹的阶级烙印和社会生产力的局限。因为“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着自己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以及与这样发展相适应的交往(直到它的最遥远的形式)的制约”(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以上这些方面,都可以说明曹雪芹和屈原、李贽等人的思想意识,归根结底是现实社会的产物,用屈原、李贽这样时代的转折期的先进思想家,最足以充分地证明只有社会的变革,才足以来揭示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轨迹。


在“乾隆抄本”第二回“自序之批评”(有正本眉批)里面,曹雪芹公然宣称自己的“文则是虚敲旁击之文,笔则是反逆隐曲之笔!”这话他虽指的是“第十二回”,但又声明“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可见这两句是概括全书的。在乾隆时代,“反”和“逆”两字何等刺眼?统治者多么忌讳!作者怎会不知道?曹雪芹“敲”和“击”的是什么?隐曲的是什么?反逆的又是什么?不是十分明显了吗?这两句话当然也被——也许是高鹗——删去。这就使通行本都失去《红楼梦》原书本来应有的重要的自我解说,也使人通常见不到曹雪芹描写宝玉被迫作《姽婳词》和自愿作《芙蓉女儿诔》时内心里截然相反的两种内心活动来。而这种内心活动,正是我们极须知道的,因为它最是代表作者在创作这两首诗时的,最隐微的心理活动来。


因之,试作:曹雪芹师楚。


(《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1辑)


    进入专题: 曹雪芹   红楼梦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1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