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共同富裕不是均贫富,而是人的全面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73 次 更新时间:2022-08-08 08:40

进入专题: 共同富裕  

刘尚希 (进入专栏)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明确提出了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富裕,同时在富裕起来的过程中避免两极分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只有围绕人来做文章,才能找到促进共同富裕的钥匙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刚刚跨过1万美元,还不能算世界上的富裕国家,发展仍是硬道理。同时,我国的基尼系数在世界排名并不低,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这是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所要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只有围绕人来做文章,才能找到促进共同富裕的钥匙。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难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习总书记指出,“一些西方国家在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长期存在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有的拉美国家收入不算高,但分配差距很大。”


从经济学角度看,共同富裕是一个包括财产、收入在内的物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共同富裕的实质是人自身的发展问题。若只是在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上做文章,不落到人的发展、所有人的全面发展上,则共同富裕只是分配政策的目标,仅仅具有短期意义。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观察,仅仅依靠分配政策的调整,不能逆转贫富差距扩大的基本趋势。因为分配差距的根源是人的能力差距,尤其是群体的、阶层的能力差距。


共同富裕意味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追求是人自身发展的平等机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平等仅仅是一个手段或实现路径而已。所以,共同富裕意味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物质财富上的均贫富。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均贫富并不能实现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可能使发展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历史上的平均主义“社会实验”结果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从世界历史来看,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一直是困在效率与公平的冲突之中。在两极分化的年代,均贫富曾经是追求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式。从农民起义到工人运动,无一不是从分配上做文章。

马克思从否定私有制入手来设想人类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终极愿景,在理论上是极其深刻的。但历史发展过程是曲折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尤其在生产力水平不是十分发达,社会财富没有充分涌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能通过马上消灭私有制来实现均贫富,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中汲取了教训和灵感,逐渐建立了保护劳动群众权益的法律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了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并使之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提高。从人类文明角度看,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一国之内的共同富裕,但遇到了历史的天花板。其根源是嵌入市场经济当中的资本逻辑衍生出的“马太效应”,政府的再分配短期有效,但长期无效。因为“马太效应”总是会以同样的方式,但以更大的力度随着社会再生产循环而不断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福利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的进步,陷于物质主义当中,偏离了人的自身发展这个目的。人被资本支配,社会、政治也被资本支配,物本逻辑支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这是资本主义陷入发展困境的一个根源。人与物的关系一旦对立起来,社会发展进步就会走到历史尽头。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不能搞‘福利主义’那一套。”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国主动转向人本逻辑。这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吻合,与当前转向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的战略高度契合。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要将经济问题纳入社会整体当中来考虑


转向社会发展的人本逻辑,意味着要将经济问题纳入社会整体当中来考虑。经济学帝国主义让决策思维不由自主地遮蔽了对社会整体的观察,模糊了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经济是社会的物质基础,但也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受制于社会的整体状态。当区别于之前所有社会状态的“风险社会”来临之际,经济运行的大环境已经改变,经济理论原有的那套自洽性也因此而改变,难以解释和指导当下以及未来的实践。

人的发展、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平等发展,只有放到整个社会当中才能清楚认识,放在经济当中则只能看到一部分。观察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若跳出经济思维,从整个社会来看,那只是为人的发展、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平等发展创造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充要条件是通过改革创新以及政府和社会的合力来保障所有人获得基本的能力,尤其是农民群体的能力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本逻辑为主导,就可以形成新的发展模式:目的与手段内在一致、公平与效率深度融合、质量与速度高度统一。当前,我国正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包括加快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保障改善民生等。这都是从“物”的视角来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人的发展最终离不开我们经常谈到的消费。

经济意义上的消费,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而社会意义上的消费,是人的发展过程,是人的素质能力提升过程,也是人力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消费的可获得性,涉及收入,即有没有钱和有多少钱的问题,但消费的可及性与收入无关,这涉及的是消费对象、消费条件和消费能力。有钱,未必有条件消费、有能力消费、可以安全消费。消费的高度社会化导致的各种消费风险,带给人的生产再生产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是仅仅依靠增加收入就能解决的。

作为与经济概念对应的社会概念,消费是人生产再生产的过程,是人的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以及人的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为经济提供目的和创造重要条件——劳动力和人才的过程。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者应当合力满足每个人的基本消费,包括基本营养、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以此保障每个人获得基本能力。当私人消费不足以达到基本消费和获得基本能力时,公共消费就应当补上,不让一个人落下。这比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性支出这类再分配更重要。把公共消费折算成政府的转移性支出,纳入收入再分配中来考察,模糊了公共消费对能力提升的直接作用,而收入再分配并没有这种直接作用。


国民能力的普遍提升,起点公平、机会公平也就有了基础


国民基本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参与经济循环的起点公平、机会公平也就有了基础,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泛社会基础,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效率与公平的融合也就内在其中了。促进共同富裕,要摆脱效率与公平、做蛋糕与分配蛋糕的两难选择困境,只有从物转向人,从财产和收入基准转向消费基准,才能真正做到,也就是从物本逻辑转向人本逻辑,才能实现逐渐地、持续地走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发展过程来看,在共同富裕方面,今天的改善是明天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从长远来看,“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急不得,在于共同富裕首先依赖于发展过程,包括物质发展和人的发展,都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等不得,在于实现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都依赖于共同富裕的边际改进。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感与攻坚克难精神,团结带领人民迈上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环球时报 2022.08.04


进入 刘尚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共同富裕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582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经济50人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