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龙:人类本性的身体特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19 次 更新时间:2022-06-09 22:17

进入专题: 本性  

张祥龙 (进入专栏)  


人的本性何在?这既是一个哲学核心问题, 又是那些与“人”相关的学科乃至艺术、宗教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识别这种本性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去寻找人与其他存在者的区别, 识别出人的独特属性。这种寻找或者朝向人的躯体特点, 或者朝向人的行为特点。在当代, 人的基因特点及其表现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此相对, 人的社会和文化特点也被不断地强调。但情况似乎是:只通过某一个维度, 很难理解我们自身的特性。更有希望的探究途径是朝向人的身体, 也就是那种从现象学意义上讲客体与主体、躯体与意识还没有分裂的人类生存方式。

人曾经努力要通过定义将自己与其他生物从本质上区分开来, 比如说:人是理性的动物。这是一个不那么好用的定义。首先, “理性”意思含糊, 如果要把它看做“可以运用概念推理思维”的话, 就太狭窄, 把儿童、某些不健康的老人、精神病患者, 甚至与你的概念推理方式不同的人, 统统划到“非人”之中。于是便有了其他的更明确、更包容的定义。比如:人是使用工具的动物, 人是会说话的动物等。还有一些对于原始人的独特性的看法, 比如最早的人群都是猎人, 他们可以有意识地合作来捕食其他动物, 人是会学习并形成文化的动物, 等等。但是, 自从珍尼·古多尔1960年的观察以来, 不少人类学家发现, 黑猩猩和一批灵长类都是会使用工具的。1而且, 黑猩猩等也有合作捕猎的能力, 并与同类分享猎到的肉食。2一些灵长类 (如猕猴、猩猩类) 也有学习的或形成代际传递的“文化”能力。2此外, 黑猩猩已被证实“可以学会使用 (如果不能说的话) 语言”。 2两只黑猩猩华舒 (Washoe) 和露西 (Lucy) , 从小被收养人教授美国手语 (American Sign Language) , 学会了一百多个代表英语单词的符号, 并能将它们组成简单的句子, 与人交流, 如“你”、“我”、“出去”、“快”、“[旁边猴舍中]肮脏的猴子”、“脏猫”等。2

当然, 与人类相比, 灵长类或猩猩类 (黑猩猩、波诺波猿、大猩猩等) 的这些能力, 实在是原始得很、“萌芽”得很, 但它们毕竟说明, 在这些方面, 人与其他高等动物 (其实还有海豚等) 之间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 而不是本质的或性质上的。

那么, 人与其他动物的比较真实的区别何在呢?科塔克在《人类学:对于人类多样性的探讨》中写道:“看来人类是最能合作的灵长类, 表现在寻找食物和其他社会行为中。除了黑猩猩中有猎肉分享之外, 猿类倾向于个体的寻食。猴类也是独行觅食的。在人类的寻食者们那里, 男人一般去打猎, 女人则采集, 然后都将得到的食物带回营地来分享。那些不再觅食的老年人从年轻些的成年人那里得到食物。每个人都分得大猎物的肉。由于受到年轻者的供养和保护, 年长者过了生育年龄后还活着, 并由于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而得到尊重。在一个人类群组 (band) 中储存的信息, 远大于任何其他的灵长类社会所具有的。”2他接着说:“相比于黑猩猩和波诺波猿 (bonobos, 倭黑猩猩) , 人类的性伴侣的联系倾向于更排外和更持久。由于我们这种更稳定的性关系, 所有人类社会都有某种形式的婚姻。”2“人类从自己出生的社群 (group) 之外的社群中选择性伴侣, 因此夫妻俩人中至少有一个是外来的。然而, 人类终生都与儿子们和女儿们保持联系。维持这些亲属和婚姻联系的体制造就了人类与其他灵长类的主要区别。”2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述三段引文。首先, 人类尽管是最能合作的灵长类, 但其他灵长类中也有某种合作, 所以人类在“合作”这个性质上与其他灵长类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但是, 下面列举的一些特点却有某种结构上的变化了。人类有男女之间的觅食分工, 这是其他灵长类所没有的。人类有养老、敬老特点, 而其他灵长类或所有其他动物都不具备它。人类有排他的、长久的性伴侣关系, 这在动物中很少见。人类的性结合有婚姻制保障, 这当然是独特的。人类是外婚制, 这在猿中间也有表现。但更被强调的、而且是被很合适地强调的是, “人类终生都与儿子们和女儿们保持联系”, 即人类的亲子关系是独特的。总之, 是人际关系的结构和样式, 而不仅是某一种孤立的能力, 将人类与其他灵长类更真实地、对于我们也更有意义地区别开来。这是很有见地的, 其实也是人类学多年调查和反复研究达成的共识。

当然, 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包括猿类之间, 有明显的解剖的和基因上的区别。如人类是直立和两足行走, 由此造成了一系列身体结构上的重大后果。但是, 只有将这些生理上的特点与人际关系结构及其造成的基本行为结合起来看, 才会出现对于我们的生存理解来说有意义的区别, 而不仅是博物馆和宗教里的区别。

反过来看, 这与将人简单地归为“社会性的存在者”很不同。因为人的这些独特性, 是与人类的基因、躯体结构, 乃至造成它们的百万年生活史血脉相连。人的“人际关系的结构和样式”或“人的社会性”, 只有在与“他者”对比之中, 才成为造成原初意义的“差异”, 而不是阻隔性的“高级确认”。比如, 只有在与其他灵长类的对比中, 才可有意义地、有人际纹理地看出人的“合作”特性的深意, 而不是或者将它等同于其他社会动物 (如昆虫的社会性、黑猩猩的政治性3) , 或者看不到它的人性独特之处, 而将此社会性归为无人类学含义的“阶级斗争”、“消灭了家庭的共产主义社会”。

人, 不是一般的社会性动物, 它是男女有别、养老敬老、结婚成家和终生维持亲子关系的动物。没有这种人类学-哲学的视野, 非抽象的人性就由某种理论来虚构了, 或者被淹没在笼统的“社会性”、“文化相对性”之中了。但我们确实是有“人性”的, 它并不抽象, 既有基因上的依据, 又有以上所提及的生存方式和伦理结构的特征, 简言之, 就是广义的人类身体结构。正是这种身体性, 才应被视为我们这种人类的本性, 是我们的“道德”、“政治”和“文化”所从中生出的根源。

我们从来就是有伦理的, 而且是如上所示的具体鲜活的伦理。它们不是详尽的道德规范, 那是要由不同人群的文化塑造出来, 但它们又绝不像“亚当的犯罪智慧”或“理性”、“语言”、“社会性”那么抽象。所以儒家讲的“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 (《礼记·中庸》) , 是在不知西方人类学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充满了哲学人类学见地的灼见。


注释:

1[1]“使用工具”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运用外物甲去改变外物乙的形状、位置和状态。外物甲就被看做是工具, 而“运用”可理解为使用者在使用工具之际或之前, 抓住、携带这工具, 因而对工具的有效移动方向负责。这基本上就是B. Beck于1980年提出的工具定义。见C. J. Campbell, A. Fuentes, Primates in Perspective, ed.,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 Press, 2007, chapter 41, Melissa Panger, “Tool Use and Cognition in Primates”, p.665. (此文中所引外文著作的中译文, 除了明确标出中译本来源者之外, 都由本文作者译出。) 有关哪些灵长类会使用工具的信息, 参见此书, 第671页, 表41.1。

2[2] [3] [4] [5] [6] [7] [8] Conrad P. Kottak, Anthropology: The Exploration of Human Diversity (twelfth edition) , McGraw-Hill Companies,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McGraw-Hill出版 (亚洲) 公司合作出版, 2008, p.81, p.81, p.222, pp.222-223, p.83, p.83, p.84.

3[9] 参见弗朗斯·德瓦尔:《黑猩猩的政治——猿类社会中的权力与性》, 赵芊里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原载:《哲学动态》2010年第11期


进入 张祥龙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本性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外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57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