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明:学者应有君子风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40 次 更新时间:2022-05-19 00:18

进入专题: 学者  

王利明 (进入专栏)  


学者作为文化的延续者和守护者,尤其是大学教授,身处学术的重要殿堂,承担传道授业解惑、培育青年的使命,身负传承知识、传播文化的重任,其言行不论对学生,还是对社会,都有超出常人的影响。正是因为学者具有这样的社会地位,学者更应当以正确言行彰显君子风范。

所谓君子风范就是恪守君子之道,这也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君子之道最初是为学之道,包含了读书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可以推己及人,后来君子之道逐渐发展成了为人之道,君子之道对于今天的学者同样重要。

首先,学者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承担着教育年轻一代的使命。现今我们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在此情形下,高等学府的教师更应该具有为人师表的自觉,更应该秉持君子风范,要在言行上成为年轻学子的表率,用恰当的言行举止为年轻学子树立榜样,以此来引导他们在未来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大学学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关键的成形时期,作为他们的引路人和学习对象,高等学府的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学者的使命是追求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并起到引领社会风气的表率作用。“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文天祥这句深刻的诘问至今也不过时。学者就是职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固然在于追求知识,但知识如同汪洋大海,学者穷尽一生所能获取的知识只能是沧海一粟,重要的是,学者要善于从读书中思考,能明晰为人处世的道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道理。既然如此,社会公众对学者也有合理的期待和效仿之心,学者因此有了引领社会风气的表率作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此,学者负有重要使命。既然如此,学者就应该以君子之风引导社会。反之,如果学者不修身养德,道德沦丧,不持君子之道,给社会带来的消极作用就会成倍放大。

再次,学者的本职是治学做研究,而保持君子风范,对治学影响尤其重要。“文如其人”,欲做好学问,应先做好人,必须严谨规范,切不可急功近利、蝇营狗苟。只有养成良好的君子之风,才能坚守学术信仰和理念,不被世俗左右,真正做好学问,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君子风范不仅要成为当代学者的内在精神,更应当被诉诸言行。学者不是头衔、名号和光环,而是一种担当、责任和使命。要真正做一个好学者,没有君子风范,没有适宜的言行,是不可能的。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仅要有成功的志向,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内外兼修,“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榜样。一个真正的君子应当达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境界。君子要三省吾身,反求诸己,遇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些蕴含着君子之风的古语传承至今,依旧具有教化和警醒的功能。学者只有自己先成为君子,才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践行“修己以安百姓”的求仁之道。

君子风范意味着要有包容精神,不能不容他人讨论、商榷。包容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对学者尤其如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宜僵化机械地评价知识水平的高低,应当允许多样化的观点存在。学者应当有宽阔胸襟,才能广纳百川,视野开阔,接纳并包容各种不同的声音,保持心态平和,看问题才能客观,也才能够与别人平等对话。平和就是不走极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学者常常被称为专家,其言论对公众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学者要时刻警醒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夸夸其谈、信口开河。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才能真正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具有合理性。

君子风范意味着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和理想。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治学乃纯粹的问学之道,学者治学应秉持敬重公器之心,抛弃私利和私欲,只有这样,学术研究才没有人为的禁区,学术探讨也才能成为追求真理的问学行为。学者不能追逐名利,不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否则会败坏声誉。“君子如玉亦如铁”,铮铮如铁就是说要始终坚守底线。坚守操守和理想,意味着凡事不人云亦云,不媚俗,坚持实事求是。

学术繁荣有赖于良好的学术环境,而良好的学术环境离不开每个学者个体的努力。只要每个学者追求并秉持君子之道,以君子风范待人接物治学,学术环境就会风清气正,学术研究也才会枝繁叶茂。


来源:《学习时报》2022年4月15日第6版

进入 王利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学者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80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