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国:元宇宙:同质化体验与文化幻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98 次 更新时间:2022-01-23 23:56

进入专题: 元宇宙   同质化体验   文化幻象  

蒋建国  


摘要:尽管元宇宙可能会带来技术和消费革命,但从文化模式的角度看,元宇宙并没有导致社会情感结构的显著变化,元宇宙仍然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形态,它强化视觉和感官体验,弱化触觉、味觉、听觉体验。从这个角度看,元宇宙最大的特色就是视觉文化的暴力,它使“光韵”消失,使人在仿真的世界中形成同质化体验。因此,我们对“元宇宙文化”不能迷信和盲从。

关键词:元宇宙;同质化体验;文化幻象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亚文化传播机制与引导研究”(18ZDA313)


毫无疑问,“元宇宙”是2021年的流行词,而且将在未来几年里持续保持“热度”,尤其是随着国际互联网巨头的介入,元宇宙这个概念进入大众视野以后,也成为大学课堂上青年学子关注的热门话题,这说明元宇宙作为今年的网络流行语,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

腾讯CEO马化腾2020年提出“全真互联网”的概念,他认为下一代互联网就是让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大门完全敞开,由游戏和虚拟世界构成的经济将迅速崛起,这大致是在为“元宇宙”提前“造势”。“元宇宙”所带来的冲击,不仅是概念层面的热议,它还将深刻影响人类的未来。本文将“元宇宙”视为一种新的媒介文化,从文化反思的角度对“元宇宙”进行初步探讨。

一、“元宇宙”的概念化传播与媒介文化源流

“元宇宙”一词最早出自美国科幻小说《雪崩》。在小说中,人类通过“avatar”(数字替身)生活在一个虚拟三维空间中,这个人造的空间就被称为“元宇宙”。2021年10月29日,扎克伯格把脸书(Facebook)公司名称改为“Meta”后,元宇宙迅速火爆,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话题,奏响了高科技产业的“集体狂想曲”,许多科技公司都自觉地与“元宇宙”靠拢,提出“元宇宙”发展策略,贴上“元宇宙”标签,大力宣传其产业升级战略。2021年11月18日上午,张家界元宇宙中心在武陵源区大数据中心正式挂牌。此举引发社会热议,认为产业资本对元宇宙的“亲密”,最看重的是“概念”而非技术本身。

从产业的角度看,业界都认为元宇宙是互联网的未来。不少科技公司打出元宇宙概念之后,便摇身一变,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业绩平平的中青宝,在披上元宇宙的外衣之后,股票价格由7元上升到42元,“元宇宙”概念股票被热炒,具有明显的从众效应,许多股民根本不知道“元宇宙”为何物,便盲目跟进。2021年11月中旬,人民网、新华社等媒体对“元宇宙”的热炒提出警示,认为要理性地看待“元宇宙”。

但是,“元宇宙”的吸附效应在疯狂放大。在“元宇宙”概念都很模糊的背景下,“炒房团”却开进了“元宇宙”。据港媒报道,2021年12月9日早间,香港房地产巨头、新世界发展集团CEO郑志刚宣布投资元宇宙虚拟世界游戏《The Sandbox》,购入《The Sandbox》中最大的数字地块之一,希望打造“创新中心”,展示大湾区新创企业的商业成功。

据知情人士透露,郑志刚对这块虚拟土地的投资金额约为 500 万美元(约3200万元人民币)。目前,在“闲鱼”上,虹宇宙的虚拟房产也被疯狂炒作,最高的一幅地块标价53万元人民币。房地产进驻“元宇宙”不仅是一种概念炒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动向和投资方式。照此,旅游、游戏、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都会根据新的产业“特性”而贴上“元宇宙”的标签,元宇宙的价值似乎具有“宇宙”级的未来。

“元宇宙”带来巨大的市场“卖点”,也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同时也塑造了全新的媒介文化。众所周知,元宇宙和现有的互联网不一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就是我们借助穿戴设备就可以进入元宇宙世界,在现有的互联网世界人们不需要或者不一定要用这种穿戴设备,也就是说,元宇宙体验的前提是需要“设置”的。但元宇宙本质上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化身”,是现有网络文化的意义延展。

从媒介史的角度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媒介文化在过去20多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文化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其丰富的内涵。网络文化与社会心态和情感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事实上情感结构是文化模式的体现,元宇宙文化也将带来新的文化模式。网络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现实有很密切的关联,也就是说元宇宙文化仍然是技术与文化的产物,只是它被极大地“幻化”了。因此,元宇宙文化也可以说是网络文化的“新款”。

从网络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看,网络文化和技术变革、社会文明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网络空间,正是作为“主体”的网民的“活动”,网民作为意义生产和消费的主体才得以展现。也正是网民的符号化和虚拟化活动,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由于网民从现实空间进入虚拟空间之后,其角色也由此发生改变,甚至其面貌、语言、个性也被重新构筑,网民的随意性、自主性、虚幻性表演使网络文化的形成具有“无根性”的某些特征。而网络消费主义片面夸大网络的消费功效,极力追求感官刺激和符号消费,实现技术与消费的融合。

从技术演进的角度看,网络时代是技术垄断文明的高级发展阶段,正如波兹曼(Neil Postman)所言:“技术垄断的故事没有一个道德中心,而是以效率、利益和经济进步取而代之……技术垄断废除所有能够带来稳定和秩序的传统故事和符号,而重新讲述另一个关于技能、技术知识和消费美梦的故事。

其目的在于赋予人们特殊的使命,以保证技术垄断永远存活下去。”随着网络文化和消费文化的融合不断加强,网络文化的传播主体从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转变,传播内容呈现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并存的景观,网络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并推动个体文化向圈子文化跨越。

网络文化的重要议题就是身体、心灵和网络空间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从很多层面看“元宇宙”时代之前的网络文化发展的特点,比如人们讲网络文化会探讨网络消费主义和网络成瘾问题,在元宇宙时代会不会有成瘾问题,需要继续关注。另外,在分析网络亚文化现象时,可以有不少话题可以引伸。诸如郭美美等人的网络炫富问题,其实是精神贫困和价值迷失。

而在亚文化研究中,网络族群体现出来自我认同、身份区隔作用较为明显。从网络流行语的角度看,从“屌丝”到“油腻男”,从“丧”到“内卷”“躺平”,说明网络亚文化呈现的负面情绪很明显,从自贬到懒得自贬。表明自媒体社交时代的社交幻化与自我迷失。所以,我们看网络社交的展演以及表演崩溃等现象,都可以从网络的社会影响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从这个层面说,技术崇拜和消费主义对网络文化带来的影响很明显,网络文化的困境就是不少网民对技术的过度崇拜以及对网络价值理性的漠视。而“元宇宙”是技术崇拜的“新款式”。因此,要警惕虚幻而盲目的技术崇拜,尤其是元宇宙技术本身尚未成型,元宇宙概念尚未明确之际,人为地制造元宇宙崇拜,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二、“元宇宙”的同质化体验与“涂层”幻觉

“元宇宙”的“技术指向”是凸显消费自由,可能每个人进入元宇宙世界都可以成为一个完全自由的生产型消费者,这对传统差序格局的社会秩序提出了挑战,尤其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注重儒家本位,讲究社会圈层和亲疏关系,元宇宙是把差序性打破的“新格局”,会对未来的消费带来同质化的体验,这种消费体验是设备的差异而非人的差异,也就是说元宇宙给我们带来的是“相同”的世界。

在“元宇宙”中,由于体验的高度一致,个体之间的差异被消解,“它是对主体的去中心化,主体的认同感和传记般的连续性被碎片以及符号、感觉、‘多重精神强度’的表面性展示所取代。”每个消费者都具有相同的视觉体验,对虚拟的景观进行展示性消费。这种展示性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它排斥思想,排斥语言,排斥对话。“看”即消费,消费即“看”。视觉体验的高度一致,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元宇宙”的“平等”消费者。

由此,我们对元宇宙的文化反思,需要从人的五官感受开始,元宇宙带来的是味觉、嗅觉体验的缺失,元宇宙最大的特色就是视觉文化的暴力,它使得“光韵”消失,导致哲学意义上的“物体死亡”和“人的迷离”,它人为地制造了“人间仙境”,促使每个人跃跃欲试。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说物是客观的、唯一的,而元宇宙的视觉景观是同质化的,缺乏原初感,我们感受的都是视觉造成的人工世界。

元宇宙是高度统一的视觉体验,因此,交流、对话是多余的,这种技术的神话会取代现实当中的言说,我们知道言说是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元宇宙中,人不需要说话,尤其是无须讲故事。这种被视觉化的景观,“是对人类活动的逃避,是对人类实践的重新考虑和修正的躲避。景观是对话的反面。

哪里有独立的表象,景观就会在哪里重构自己的法则。”然而,“对话”是思想和文明的重要源头,人类文明是从讲故事开始延伸的,我们的想象、诗意就是因为有故事。另外,书写和记忆在元宇宙时代可能是多余的,尤其是传统的书信和记日记的习惯在“元宇宙”中毫无必要。但读与写是人类文明延续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媒介记忆的重要源头。

但“元宇宙”是光影的世界,是人造的景观,所谓的“全真”,其前提是信息的“宇宙化”,没有任何边际可言。然而,“当信息供应完全失控,人们精神上的平静和社会目的将全面崩溃,失去了这条防线后,人们将无法在生活体验中找到意义,将失去记忆能力,同时也将难以想象出合理的未来。”

元宇宙的虚拟化会导致人对物体凹凸感的缺失,每个人接触到的是一个虚拟的光影,现实社会中人的触摸感在元宇宙里面可能会消失,人们的触觉是无差异的,但是,凹凸感是引发人的情感和思考的前提,没有凹凸感对人的主体价值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正如本雅明所言:“历史转折时期,人类感知器官所面临的任务以单纯的视觉方式,即以单纯的沉思冥想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它必须在触觉接受的不断引导下,即通过适应去完成。”但是,触觉的缺失,将会使元宇宙中的人对“物”的认知概念化,而非差异化。

在元宇宙中,“涂层”问题值得关注。“涂层正义”是上海财经大学陈忠教授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涂层已经成为一种有问题的普遍现象,亟需自觉的哲学关注。当人们以正义为装饰谋求私利时,正义就成为一种涂层。涂层正义是一种被盗用、被利用的正义,其生成有复杂的文明论、道德论、观念论、行为论原因。”

“涂层”就类似很多东西本来已生锈,涂上一层颜料,显示的外表却很光鲜。元宇宙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一种技术上的“涂层”,这种“涂层”使得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的世界,不会关注现实当中的阴暗面,涂层之前的“锈斑”被遮蔽掉,因此可以制造体验的神话,在“涂层”以后我们看到的元宇宙都是美好的,技术的涂层加上了美丽的光环,人们在元宇宙中觉得美好世界就在眼前。但是,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伪世界”。

正如德波所言:“从生活的每个方面分离出来的影像群(images)汇成一条共同的河流,这样,生活的统一便不再可能被重建。重新将他们自己编组为新的整体的、关于现实的片段的景色,只能展现为一个纯粹静观的(contemplation)、孤立的伪世界。

这一世界之影像的专门化,发展成一个自主自足的影像世界,在这里,骗人者也被欺骗和蒙蔽。”元宇宙被视为可以逃避现实和苦难的技术神话,它作为整体上的“技术假体”,以假象消解真相,人们甘于在假象中寻求另外一个“自我”,但它却是自我的“倒影”,而非真实的人生体验。

三、文化幻象与“元宇宙”的未来

元宇宙对空间的嵌入将会对时间概念提出挑战,甚至可以说是空间完全挤压时间。元宇宙是虚拟的无边际空间,比现实的宇宙更加宽泛,但是对时间的无感或者对时间概念的淡化将导致“我在”的消失。人们在元宇宙里没有时间概念,进入元宇宙,人们就觉得这是一种空间的狂欢,时间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时间的价值被遮蔽掉了。

“虚幻即是意义”。在元宇宙中,传统的消费社会讲的消费主义,在元宇宙的概念里面可能是视觉消费主义,消费与体验高度一致,一些学者已注意到元宇宙带来的消费革命、产业革命、经济革命,我们在现实当中需要购买的物品可能在元宇宙里面通过点击、触摸便可以实现,同时社交的高度技术化,可以将社交的对象作为消费的对象,而非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的对象。在不少人看来,元宇宙无非是哲学家诺奇克提出的“快乐机器”,尤其是游戏的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传统消费的边际效应概念,元宇宙能够不断提高刺激的节奏和频率,“快乐”也就似乎没有边际。

在微信时代,网民在群里一起去点赞,制造雷同的“符号”。但是在元宇宙时代却不需要这样的动作,通过直接触摸就可以和一个仿真的人在一起沟通和交流,消费就是社交,社交就是消费,这就使得同质化的体验导致社会性新闻之死。麦克卢汉所谓的媒介即是讯息,网络媒介导致信息的高度繁荣,使得传统的新闻业,包括报业遭受巨大的冲击,元宇宙可能会带来无新闻的世界,甚至是社会性新闻的死亡。

事实上,社会性新闻需要现实当中的人去采访和调查才能得到获得,元宇宙强调人人平等,它制造了美好世界,人们不需要在现实生活获得存在感,也就在这种虚拟的世界里,现实社会的流动已经没有价值,元宇宙是一个同质化的容器,没有差异的人成为一个“总体”,缺乏相互关注就不会有所谓的社会新闻。每个人都是被规训的消费者,人们的体验高度一致。所以讲话是多余的,讲故事也是多余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对交流的记忆也是多余的。

人们沉浸在元宇宙的享受当中,现实中的新闻包括娱乐新闻、社会新闻,尤其是调查性新闻难以出现。现实中,调查性新闻需要调查人深入现实生活当中去捕捉新闻表象后面的真实故事,需要做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但是,在元宇宙世界里很难有生产新闻和传播新闻的环境。

如今,当网络亚文化发展到“躺平”阶段,本身就充满困惑。人们缺乏工作的激情和向上的动力,这种无力感具有极强的传染力。在元宇宙时代,雷同的体验和拟象的生活又会使网络文化呈现怎样的特征?我们知道,哲学的本源问题是“我思故我在”,在元宇宙时代如何体现“我”的主体性?个体的价值如何呈现?这是哲学层面需要探讨的重要议题。

从情感结构来说,它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从传统讲故事时代的口语文化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视觉至上主义文化,到了元宇宙时代,我们是否有新的统一的文化,或者我们又会出现新的情感结构?这种情感结构对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类命运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元宇宙本质上是以游戏为主体的,以人的感官体验为标志的消费和娱乐世界。在这样一个仿真的世界里面,社交可以随时实现,但是社交的便捷并不一定导致有效的沟通。在微信时代,“电话”是多余的,人们的手机话费经常剩余,其实是“对话”已是多余,因为我们习惯用微信、视频交流,传统的打电话似乎显得多余,或者说除非有重要事情,打电话就会让对方觉得很奇怪。在元宇宙时代,人们在视觉世界里面进行交流,在“看”与“被看”之间,是“技术假体”的延伸,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凝视,缺乏“眼神”的“看”,是“观看”的假象,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情感交流。

正如芒福德所言:“我们超越机器的能力取决于我们同化机器的能力,只有我们真正感悟了客观、冷静、中性这些机器世界中的真谛时,我们才能进一步地领会更复杂、更丰富的有机界,以及更深刻的人类。”因此,技术和文明并非就是对应的关系,技术越发达难道就是文明越进步吗?有些技术可能对文明造成负面影响,元宇宙到底会怎么样?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话题。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元宇宙能否带来高度的文明,能否将互联网文化引向更高层次,恐怕目前难有定论。

当今时代,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元宇宙带来的下一代互联网文化会有怎样的意义,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所以,对元宇宙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或者元宇宙带来新的文化以及相关的情感结构,学界可能要从多元角度加以思考。因此,我们对“元宇宙”绝不能迷信和盲从。


(本文源于笔者2021年11月20日在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的题为“元宇宙意味着什么?”学术沙龙上的主题发言内容,后经笔者进一步润色完善)

参考文献从略。


    进入专题: 元宇宙   同质化体验   文化幻象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16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阅江学刊》2022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