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晓:隐喻式写作教学的内涵、特征及教学策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80 次 更新时间:2021-12-15 10:37

进入专题: 隐喻   写作教学  

从晓  

摘要:隐喻式写作教学借助比喻、类比以及象征等写作手法,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知识、现象与本质,领会写作的真谛与内涵,形成清晰的写作思维,并将自身情感融入写作之中,达到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由心到笔、言之有物的教学效果。隐喻式写作教学可以通过创设课堂物型环境、妙用隐喻;开展读写训练、巧设“诱思点”,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等路径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隐喻;写作教学;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1A-0061-03


写作是写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这一思维工具,对写作对象深入认知,将相对粗糙模糊的思想、情感提炼为精美的语言进行表达的生命活动。思维、审美和表达是写作能力构成的核心要素。當下高中生写作出现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维的钝化。学生在写作时喜欢背高分模本,然后结合写作材料,将能想到的内容往里面套,写出一篇字数达标、看似契合主题的作文。这种“完成任务式”的写作除了使思维越来越钝化、语言表述越来越低幼之外,别无益处。而将隐喻式教学引入高中作文教学中,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学生作文水平向高阶迈进的有效途径。


一、隐喻式写作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一)隐喻式写作教学的内涵理解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本质上,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描述另一种相似事物的思维与认知方式,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在认知域中具有较强的相似性或是关联性,然而这种相似性或是关联性并没有体现在语言本身,而是通过认知语境构建的。所以,隐喻的真正含义,是通过对认知语境因素的采集、分析与理解,找到最佳关联点,将隐喻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本体的内涵。教学隐喻就是指“教学思想与实践中通过其他事物认识、理解和表达教学相关问题的语言和认知现象。具体来讲,其包括教学思想与实践中的一切比喻、类比、象征等”[1]。隐喻式写作教学借助比喻、类比以及象征等写作手法,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知识、现象与本质,领会写作的真谛与内涵,形成清晰的写作思维,并将自身情感融入写作之中,达到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由心到笔、言之有物的教学效果。


(二)隐喻式写作教学的特征分析


隐喻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不教而教”的特征,越过知识本身进行教学,反而能让学生走出眼前的迷局 ,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认知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喻体”领会知识本意及内涵。因而,隐喻式写作教学的特征有三:一是保护、尊重并发展学生的隐喻思维,尊重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各种想法,并加以利导而不是用理性和科学框限他们;二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教师关注学生隐喻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发现隐喻、创造隐喻;三是将隐喻定位在语言、认知、思维、情感和文化的层面。“在学生有兴趣接受和学习使用隐喻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和积累隐喻表达,并尝试自己去创新使用隐喻。随着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很流畅地使用隐喻表达,逐步提升自己的整体作文水平。”[2]


二、隐喻式写作教学对学生写作思维发展的作用


隐喻式教学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与引导学生认识修辞层面的隐喻相比,更为注重从认知层面认识隐喻,将隐喻理解为思维认知方式,促进语文写作的再构。隐喻式教学从日常生活中经常被运用、但没有被察觉的隐喻理解入手,引导学生认识隐喻理解这种思维方式;以实践为主导,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写作思维培养,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有机会得到提升,都具有求异和发散的可能。以求知和追求真理为出发点,激励学生发散思维、互相学习、相互讨论,避免思维僵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三、隐喻式写作教学的实施与操作策略


(一)创设物型环境,妙用隐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隐喻式写作教学,将教学起点放在了激发学生兴趣之上,对兴趣的激发,体现在教师对写作教学环境的利用。教师要善于从心理环境入手,创设物型环境,让教室的每一面墙、每一个标语都能说活,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除学生写作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然后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创造性地表达”[3]。


如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为:“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这是一篇隐喻型材料作文:青春作为一个时间段,是会消逝的;但如果让青春绽放光彩,就可以让它永不逝去。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会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青春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河水源泉千年在,青春一去不复返”的警句格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解析题目、思考问题,进行写作探究,谈论对“青春”“生命”的看法,从“朽”与“不朽”两个维度讨论,生命和青春到底是永远不朽,还是稍纵即逝,让学生借助隐喻表达想法、情感,从而使得课堂的物型环境与心理环境都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刺激学生的感官与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读写“隐喻”,揣摩特点,训练学生创造思维


教师要结合高中生抽象思维、隐喻思维逐步步入成熟期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并利用隐喻进行多样化、多维度的描述,因为亲身体验最能让人记忆深刻。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图片、语言、视频等,引导学生联想描述身边事物、阐述自身感受,用语言进行修饰与解释,使所描述的事物愈加生动和新奇的同时,也富有哲理。如“月儿弯如镰刀,高扬的两头牵挂着两地的人们,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华”等句子,通过指导学生找出隐喻主体和喻体、找出两者的关联点,引导学生学会用熟悉的事物来表述情感,创新写作方法。


就思维层次来讲,高中生还保留着低年级时期的一些特点,如直观性与拟人化,喜欢依赖形象思维功能特征或是感性经验对不同事物进行类比。依据高中生的隐喻思维特征,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地运用阅读进行诱思,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含义。一方面,可节选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深层次的思想和一些常见的隐喻表达方式。如《月亮与六便士》,整篇文章采用大量的隐喻表达方式,教师可从内容以及情节、角色等入手,引导学生对《月亮与六便士》及作者等进行解读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文中的勃朗什·施特略夫人这个角色的分析,了解这个角色隐喻着艺术家诞生时所要抛弃的事物,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章题材与表现手法。另一方面,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学生运用隐喻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意识到隐喻的重要性,创设与隐喻有关的问题情境,将课本的写作训练转变为思考与反思,“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联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4]。


(三)更新教学理念,妙用微课,引导学生创意写作


写作练习中,隐喻式教学也要活用隐喻类的高考作文题,引导学生利用隐喻方式来理解材料,对隐喻有所阐发进行写作。教师可运用微课对整篇材料进行描述,并将自身的语文思维融入教学中,以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读文的同时了解写作目的,了解题目中的隐喻性特征,使得学生在创造性写作练习中形成隐喻性思维。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近五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为例,结合高中生的特点,筛选和录制适合他们学习的微课视频,将关于隐喻写作的知识点细化来讲;以视频形式形象地呈现关于写作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讨论+训练、课后复习+解惑的学习习惯;在不脱离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摄取知识、了解写作类型、掌握写作技巧,加深学生对写作基本功、作文结构、文本内容的认识。


隐喻式写作教学强调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要求写作应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促进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与相互启发,激发写作兴趣,通过师生思维互动、经验共享引发新的意义,助力学生在写作中进行自我表达。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要保护其“个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写作练习,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使得学生真正自愿、愉悦地投入到写作之中。


参考文献:


[1]高维. 再论教学隐喻的内涵、特征与生存环境[J] . 教育科学研究, 2015(6):24.


[2]王妍. 中国高考作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51.


[3]杜一萍. 小学语文隐喻式写作教学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14.


[4]胡文芝. 写作中的隐喻思维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7(12):112.


    进入专题: 隐喻   写作教学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35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江苏教育研究》2021年31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