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亮 吴滨: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
三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功能定位和使命担当。强化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央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使命担当,实现碳中和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实验室要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碳中和科技成果;国家科研机构要加快建设碳中和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碳中和关键技术突破,为实现碳中和培养更多科技人才;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广低碳零碳负碳技术。
四是加快构建碳中和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和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是科学原理与产业发展、工程研制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我国要在电力生产与传输、工业生产、建筑行业、交通运输、固废处置与管理等领域加快建立碳中和工程技术创新体系。此外,还需要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备、资源配置高效、成果转化顺畅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研究开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贯通融合的绿色技术创新局面。
五是加强碳中和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和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应当努力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生态,坚持碳中和科技开放合作,以二十国集团、“一带一路”建设、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为依托,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深化碳减排技术转移和交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寻求全球气候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本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人才强国背景下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研究”(21ZDA014)、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建设项目“技术经济学”(CASS2017YSXKJSJJ)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新时代动能转换的机制与效果评价”的资助】
(参考文献略)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朱承亮;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规划与项目评估研究咨询中心 吴滨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21期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