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37 次 更新时间:2021-11-25 08:54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可持续发展  

吴思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周年。8年以来,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取得了重大进展。14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了“一带一路”大家庭,各领域的合作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

“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谋而合,其所确定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将为实现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目标提供来自中国的智慧与方案。

2021年可持续发展论坛于9月26—27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外交部指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承办。本届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主题为“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带一路”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26个国际组织的近500名嘉宾,共商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界疫情叠加震荡,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所说的,世界已经严重偏离了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轨道。”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经济发展委员会执行秘书巴尔塞纳认为,全球面临着不均等的复苏,在疫苗可及性、融资、市场准入、产业发展和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国际合作十分关键。

“今天全球面临的全球治理问题,其严重性和紧迫性前所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分析称,合作是我们的共同利益。但问题是合作没有达到我们期待的水平,存在着巨大的治理赤字。这是因为,共同利益虽然存在,但形成合作性的集体行动并不是必然能够出现的。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共同利益的实现需要付出成本,但享用共同利益是非排他性的,存在“搭便车”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成本分摊;第二,有些国家把国际关系政治化,甚至把全球治理武器化,以遏制其潜在竞争对手。

关于如何弥补巨大的全球治理赤字,张宇燕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改变现有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全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形成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的共识。第二,大国要有担当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对于解决全球集体行动难题十分重要。第三,要在机制设计上开展合作。现在很多多边合作平台都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解决全球治理问题。

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王小龙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当前形势下,发达国家更应展现担当,履行承诺,大力加强全球发展合作。多边主义是必由之路,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团结,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和工具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主任阿纳多蒂尔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法需要进行改变。今天的挑战是多维度的,需要包括标准、能力建设、融资、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也需要公共、私营、民间社会、政策制定者各方面的协调行动。

“要应对这些挑战,必须要创新,要改革。”阿纳多蒂尔继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了重新思考如何衡量发展以及如何改变发展模式的机遇和窗口。发展目标是多维度和不断变化的,GDP不是唯一衡量经济繁荣的指标,随着国家收入的上升,人均GDP和社会福祉之间的关联会变得更弱。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应该考虑到主观和客观的标准,指标应该是关注发展结果的。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的政策可能是同样有效的,不同的道路都可以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发展。

在巴尔塞纳看来,疫苗、“一带一路”、数字经济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工具。

据罗照辉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已向世界各国提供了3000多亿只口罩、37亿多件防护服、48亿多份检测试剂。中国还向10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12亿剂的疫苗,位居全球之首。中方还同28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

巴尔塞纳表示,公平的疫苗分配以及必要的金融支持,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更快地完成接种,从而有效帮助经济实现广泛的疫后复苏,这是目前最应该关注的。全球应加强合作,将疫苗作为公共产品。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马哈迪认为,在新常态下,各国政府要关注复杂、不确定的全球变化以及技术变革。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挑战必须通过共同的行动来解决,也需要大规模的政策协调。这就需要呼吁多边主义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当前的全球框架不足以推动这样的合作和行动,疫情提供了重构全球多边主义框架的机会。在这个层面上,“一带一路”是鼓舞人心的,它可以增加互联互通,也可以解决发展不平等、不均衡的问题,可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对于市场的需求。

据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埃勒贝尔?莫吉介绍,埃塞俄比亚同中国基于“一带一路”项目开展了务实的合作,中国帮助埃塞俄比亚建设了许多铁路和公路,提供了促进发展的贷款。通过与区域和国际上的伙伴合作,共同促进国际发展知识的分享,埃塞俄比亚将继续从中受益。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桑达?奥佳博认为,“一带一路”项目应该加强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协调合作,更多地遵守相关原则,比如以联合国契约中的十项原则来促进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

数字技术已成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工具,对实现2030年议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球一些地区还未实现普遍的联网,需要改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实现建设包容性的数字社会。肯尼亚非洲经济研究联盟执行主任、肯尼亚中央银行前行长纽古那?恩东表示,在后疫情时代,各国需要着重保护私人投资,保护和发展市场,改善和发展国内资源动员能力,实现数字化发展道路。数字技术具有包容性和现代性的特点,渗入到其他各个部门中间。因此,未来的发展道路取决于数字技术的发展空间。

此外,巴尔塞纳强调,要实现这些关键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获得更多的融资。中国已经加入了G20债务暂缓倡议,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部分债务暂缓。应该把债务暂缓延伸到其他的中等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增长的韧性。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

王小龙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共建“一带一路”逆风前行,为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始终把“一带一路”合作放在全球发展大局中推进,统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不仅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也为落实2030年议程做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包括减贫、粮食安全、抗击疫情、气候变化等8个领域的行动方案,是中国提供的重大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设施联通方面,自2020年以来,中老铁路、匈塞铁路、以色列轻轨等40多个“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涉及基建、能源、数字科技、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中欧班列2020年全年开行数量和货物运量同比分别增长50%和56%,均创历史新高。在贸易畅通方面,贸易投资双增长,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高达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新签的承包工程合同额141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11亿美元;与沿线合作伙伴进出口总额达到9.3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数字化、智能化新业态前景可期,中国已与沿线16个国家签署了数字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2个伙伴国打造丝路电商平台,有力地促进了疫情情况下贸易的畅通。在资金融通方面,互利共赢合作不断深化,已经有29个国家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私募基金新签项目10个,新增承诺投资金额8亿美元、114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2020年前三个季度跨境收付金额已超过2019年全年,达到20多万亿元人民币。

罗照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宗旨一致、理念相通、路径相同,可以说是相互成就、相得益彰。但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质疑和抹黑“一带一路”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杂音在增多。第一,“一带一路”的推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持续推进“一带一路”,不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逆势前行,成果不少。第二,绿色始终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底色,是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第三,“一带一路”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同五大领域合作,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有效对接。第四,中国对外援助将为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展现新的作用。

英国发展研究院院长梅丽莎?利奇表示,疫情让我们看到,国际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重要,但也更难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尤其是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必须要确保援助倡议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不会损害一些受援国的国家利益。“一带一路”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疫情大大影响了“一带一路”融资,多边融资机构的创新至关重要。二是全球地缘政治紧张态势进一步加深,需要以多边合作机制为基础创造更多的外交机会。三是绿色环保有时会和经济发展利益相冲突,绿色发展面临挑战。四是需要防范社会风险,确保包容性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怀建议,今后应紧紧聚焦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一是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探索低碳化发展的新模式。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求,也是基础设施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各方可以在绿色基建的标准规范、关键技术、产业布局、项目融资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双碳时代绿色发展新模式。二是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拓宽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科技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应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之路。三是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谱写可持续发展新篇章。合作共赢才能行稳致远,企业应行大道促共识谋共赢,构建更多有价值的产业联盟和有生命力的产业生态体。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19-20期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可持续发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98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