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朝迅:新基建如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19 次 更新时间:2021-11-17 09:42

进入专题: 新基建   新发展格局  

盛朝迅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局起步的第一年。从全球来看,数字经济的浪潮已经扑面而来、深入发展。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将会大大提升生产效率、生活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强化新基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时代大潮。9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着力推动扩内需、促转型、增后劲,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从五个方面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去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也为新基建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新基建的发展也能满足新发展格局构建在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首先,新基建引发的创新浪潮将有助于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传统领域技术发达国家积累比较多、壁垒也比较高,而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波新基建领域创新浪潮将会产生广阔的技术创新需求和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乃至“换道超车”、自立自强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赛道”战略,这是我国可以与国外同步、乃至努力领先的地方。

第二,新基建激发的数字要素流动活力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循环畅通高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这个经济循环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包括宏观的国民经济大循环,中观的城乡区域循环,微观的产品循环、要素循环等,决定了经济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要素,就跟“石油”一样是一个宝藏,是一种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它的产生、流动、存储、权属、定价等规则的制定,甚至本身数据计算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国内大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数据规则和国际规则的接轨和融入开放程度,也将决定着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水平。这也是决定未来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争夺的关键。数字出现以后,我们整个经济运行逻辑都变了。可以说,数据驱动一切: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依数据行动,用大数据的眼光看世界。数据生产、流通和使用对经济发展和循环畅通的作用非常重要。

第三,新基建推动的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将有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主要任务。国内外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制造业抛弃掉。我国现在制造业体量规模比较大,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占全球比重达到28%,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终端产品集成优势突出,但包括基础装备、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等在内的产业基础能力比较薄弱,包括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很多底层技术缺乏。这些领域有的可能是很小的一个产品,市场规模也不大,但却是决定产业竞争力和控制力的关键所在。新基建是产业基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基建的发展将会催生很多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聚焦产业基础领域形成“独门绝技”,对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关键节点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新基建是服务未来产业的,一代科技革命一代产业基础,新基建是为新经济、新产业服务的,是为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打基础”、“修路的”,也是我们“锻长板”,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第四,新基建蕴藏的巨大市场需求将有助于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底气所在。而便捷高速的新基建基础设施、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庞大人口,是发展“大物移智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基石。根据有关机构的测算,新基建无论从投资还是消费角度看,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机会,将会为我国强大国内市场建设,而且是高成长性的高品质需求的市场体系的完善作出重要贡献。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例,投资方面,据估算,未来5年我国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固定宽带网络、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新基建领域投资合计为13.2万亿元,平均每年2.6万亿元。市场方面,随着5G网络、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推动5G手机终端、超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VR/AR等行业应用的加速发展,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未来5年按年均增长8%左右测算,2025年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如果再加上高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等,体量规模非常庞大。

第五,新基建领域的开放合作将有助于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链接。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并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推动该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两大战略和区域合作叠加,实现更加主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内外需之间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对外开放只会越来越重要,开放的大门也会越开越大。但这个双循环是具体的、明确的,需要一个链接。这个链接是什么呢?可以是具体的产品的贸易、服务的贸易、人员的流动、资金的进出等等。也可以是“新基建”、新的工程、新的项目。比如,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智慧能源系统等建设,加大新基建领域国际技术和项目合作,让新基建成为中国“走出去”的靓丽名片,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开放合作中发挥更大的链接点的作用。

面临的问题与制约

应该看到,当前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技术快速发展,正在孕育新一波创新浪潮,推动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创造巨大的需求空间。但也面临技术经济性有待提高、商业模式不成熟、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美西方打压封锁加剧等制约。

一是技术经济性有待提高。新基建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其要产生效益需要多方面技术商业化的群体突破、彼此成就。但从目前看,其中有些技术还不成熟。比如,目前5G网络的使用和铺设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成本门槛,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模组的价格昂贵,直接制约远程操作、VR互动等应用场景的落地。

二是市场应用场景和商业化模式还不成熟。近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广泛兴起,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总体看,商业化模式还不成熟,面临消费领域场景多、生产领域场景少;基础数据积累多、深度融合应用场景少;园区自建场景多、跨区域合作场景少等问题。比如,5G技术主要用于工业互联,但目前主要以龙头制造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主,缺乏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服务面临“信任困局”。

三是政策法规不健全。数据和信息安全对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确保生产设施和产品本身不能对人和环境构成威胁。与此同时,生产设施和产品,尤其是它们包含的数据和信息,需要加以保护,防止滥用和未经授权的获取。这要求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但目前我国在数据和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数据生产、交易和治理机制缺位,高质量数据共享传播受到限制,导致算力昂贵稀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连通性、协同性不够,制造业数字化标准不统一,制约新基建发展。

四是面临发达国家的打压和封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是中美战略竞争的主战场。目前美国已经将国内部分龙头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并计划通过实施“小院高墙”战略、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和标准等措施,遏制我国相关技术发展。今后,中美在该领域的争夺将更为激烈,这将给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持续的压力,将会提高我国新基建建设成本,制约商业化进程。

对策与建议

当前,各界对于发展新基建充满期待,但新基建的发展壮大需要创新管理、优化服务。为此,应加快制定更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基建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创新政策、数据治理政策、场景支持政策、投融资政策、开放政策等。

一是推进新基建研发,提升技术经济性。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创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争取在人工智能、5G网络应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取得创造性突破。同时,加速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商业化应用,促进底层技术创新与终端“新网络”“新设施”“新应用”的广泛结合。

二是强化应用场景建设,以应用带动需求发展。强化需求牵引,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激活新型城镇化、碳达峰碳中和、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等建设的巨大需求潜力。

三是推动体制机制调整,促进数据和金融等要素在新基建领域优化配置。加强数据安全的立法保障,对数据开发、收集、整理、存储、保管、使用、维护、更新、销毁等一切与数据相关的活动进行规范。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自上而下的全社会数据资源有效流动,助力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数字安全规则制定,努力贡献中国智慧。强化对新基建的金融支持,创新运用基础设施信托投资基金(REITs),鼓励商业银行以“投资+融资”眼光看待新基建行业机遇,大力发展适合新基建企业特点的新型抵质押方式。

四是注重开放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应用空间。充分挖掘、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机遇,鼓励通过园区共建、基础设施共建、人才合作培养、市场互惠开放等方式,为沿线国家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联通,促进新基建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对接。鼓励国内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深化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业链合作,推动区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基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新全球化模式。同时,依托国内数字化升级产业的丰富结构性机遇和企业发展契机,吸引全球优质产业资本持续流入国内,使得新基建的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加速产业优化升级。


盛朝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19-20期合刊



    进入专题: 新基建   新发展格局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970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