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先:敦煌写本《龙泉神剑歌》解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20 次 更新时间:2021-11-02 23:18

进入专题: 《龙泉神剑歌》  

胡可先  

敦煌写本中出现的敦煌人所作的诗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研究价值。著名者有《敦煌廿咏》《白雀歌》《龙泉神剑歌》等。我们举《龙泉神剑歌》为例加以阐述。


《龙泉神剑歌》载于敦煌残卷伯三六三三,题署“谨撰《龙泉神剑歌》一首,大宰相江东吏部尚书臣张厶乙撰进”。《龙泉神剑歌》的作者,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卢向前《金山国立国之我见》(《敦煌学辑刊》1990年第2期)以为是张永进(但根据《白雀歌》作者上歌表文所题“三楚渔人臣张永进上”语,证其名应为“张永”),李正宇《关于金山国和敦煌国建国的几个问题》(《西北史地》1987年第2期)、颜廷亮《龙泉神剑歌写作时间及作者小辨》(《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以为是张文彻。衡定诸说,以作者张文彻更为合理。张文彻是金山国时期的重臣,开平四年(910),任金山国吏部尚书、大宰相兼御史大夫。张文彻也是重要的文学家,他作有《金山国诸杂斋文范》《龙泉神剑歌》《七言詩三首》《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天可汗状》《张安左邈真赞序》。


《龙泉神剑歌》的写作时间,王重民《金山国坠事零拾》(《敦煌遗书论文集》下编)、李正宇《关于金山国和敦煌国建国的几个问题》、卢向前《金山国立国之我见》、王冀青《有关金山国史的几个问题》,都有所考证,而颜廷亮作《龙泉神剑歌写作时间及作者小辨》,综合前人的考证,进行了细化,证定其诗的写作时间在天祐三年(906)七月二十五日。这一说法可以信从。


《龙泉神剑歌》是金山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对于这首诗歌的主旨,前贤已经有了不少关注。王重民《金山国坠事零拾》认为:“《白雀歌》多陈瑞验,此则专颂武功,盖统一八州以后,国基已固,方有余力以对外,冀恢复张议潮时代归义军十一州之地域也。然则此歌又是一篇金山国武功纪盛矣!”颜廷亮《龙泉神剑歌写作时间及作者小辨》认为,这首诗是“一篇鼓舞金山国朝野上下士气,以夺取抗击甘州回鹘进犯的最后胜利之作”,“作者从天意、人事以及外援等几个方面,说明虽然战场形势不利,但最后的胜利是属于金山国、属于握有龙泉神剑的金山天子的。不必因为战场形势一时不利便感到气馁,而应坚定信念,奋力抗击来犯之敌”。杨宝玉《金山国时期肃州地区的归属》(《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1辑)认为:“是由金山国宰相张文彻创作的一首上千字的长诗,内容大致上包括赞颂、建议、憧憬等几个方面,其中赞颂部分既有对张承奉本人的吹捧,也有对甘州抗击回鹘的金山国战将的歌颂,而后者乃是这首长诗中写实成分最多或史料价值最高的部分。”综合起来看,这首诗是归义军时期金山国建立以后第二年的作品,是敦煌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诗中描写了金山国抗击回鹘的战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这首超过千字的长篇歌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文所引《龙泉宝剑歌》,主要依据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版;个别文字根据颜廷亮《龙泉神剑歌新校并序》校改,颜文载于《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龙泉宝剑出丰城,彩气冲天上接辰。不独汉朝今亦有,金鞍山下是长津。


天符下降到龙沙,便有明君膺紫霞。天子犹来是天补,横截河西是一家。


堂堂美貌实天颜,□德昂藏镇玉关。国号金山白衣帝,应须早筑拜天坛。


日月双旌耀虎旗,御楼宝砌建丹墀。出警从兹排法驾,每行青道要先知。


我帝金怀海量宽,目似流星鼻笔端。相好与尧同一体,应知天分数千般。


一从登极未逾年,德比陶唐初受禅。百灵效祉贺鸿寿,□踏坤维手握乾。


诗以龙泉宝剑作为吟咏的对象,表现金山国的国威。龙泉宝剑渊源于《晋书·张华传》:“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伟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牛斗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君言得之。我少时有相者言,吾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此言岂效欤?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牛斗间气不复见与。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诗中对于龙泉宝剑的描写以及所用“紫霞”等都来源于这一典故。诗的开头四句从龙泉宝剑写起,引出金山国的地理位置在“金鞍山下”,并以金山国与汉朝相联系。接着四句由宝剑引出金山国王张承奉建立金山国的情况。以龙泉宝剑为天符下降到敦煌龙沙,就出现了明君与紫霞相应。这就是张承奉“横截河西”,建立了金山国。“堂堂美貌”四句写出张承奉的风貌与地位。“堂堂美貌”写其貌,“□德昂藏”颂其德,“国号金山”谓其立国称帝,“筑拜天坛”谓将举行仪式。“日月双旌”四句描写拜祭天坛的场面,“我帝金怀”四句描写张承奉的风范与功业,“一从登极”四句描写张承奉的登极后的德行与威严。


明明圣日出当时,上膺星辰下有期。神剑新磨须使用,定疆广宇未为迟。


东取河兰广武城,西取天山瀚海军。北扫燕然葱岭镇,南尽戎羌逻莎平。


三军壮,甲马兴,万里横行河湟清。结亲只为图长国,永霸龙沙截海鲸。


这一段叙述金山国的雄图远志。其“定疆广宇”的志向在于东取河兰,西取天山,北扫燕然,南尽戎羌。而采取的手段则有攻战与和亲两种,意在夺取五凉全境,而达到“永霸龙沙”的目的,其统治范围甚至要包括整个西域地区。


我帝威雄人未知,叱咤风云自有时。祁连山下留名迹,破却甘州必不迟。


金风初动虏兵来,点龊干戈会将台。战马铁衣铺雁翅,金河东岸阵云开。


慕良将,拣人材,出天入地选良枚。先锋委付浑鹞子,须向将军剑下摧。


左右冲突搏虏尘,匹马单枪阴舍人。前冲虏阵浑穿透,一段英雄远近闻。


前日城东出战场,马步相兼一万强。我皇亲换黄金甲,周遭尽布阴沈枪。


着甲匈奴活捉得,退去丑竖剑下亡。千渠三堡铁衣明,左绕无穷授四城。


宜秋下邑摧凶丑,当锋入阵宋中丞。内臣更有张舍人,小小年内则伏勤。


自从战伐先登阵,不惧危亡□□身。今年回鹘数侵疆,直到便桥列战场。


当锋直入阴仁贵,不使戈解用枪。堪赏给,早商量,宠拜金吾超上将,


急要名声贯帝乡。军都日日更英雄,□由东行大漠中。短兵自有张西豹,


遮收遏后与罗公。


这一段主要描写金山国与回鹘的战事。集中叙述攻打甘州的战役,歌颂金山国君主张承奉亲自率兵攻打甘州,以至祁连山下威名远扬。“金风初动”二句言时间,点明战斗是在秋天;“战马铁衣”二句言地点,点明战斗是在金河东岸。杨宝玉《金山国时期肃州地区的归属》说:“‘金风初动虏兵来……金河东岸阵云开等句却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诗中的‘来字明确说明此战是回鹘西侵,也就是说是回鹘侵入了金山国管界,开战的地点在金山国疆域之内。关于金山国排兵布阵迎击敌寇之地,诗歌记为‘金河东岸。按一般常识推理,当强敌入侵时还能在大致为南北流向的河之东岸布阵,开战之前金山国的辖区当更在其东。并且,《龙泉神剑歌》有言‘今年回鹘数侵疆,即此前已发生了多次回鹘入侵事件,而此战犹在肃州交锋,更可以说明此战之前金山国辖境东至肃州。由此我们便可以知道,在《龙泉神剑歌》描绘的这场战事之前,肃州,至少是肃州的大部分地区是由金山国统属的。”时间、地点、史事都可以考证清楚,说明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在写实的基础上突出歌颂金山国的主题。


诗歌还值得注意的是战争中几位英雄的描写,有阴舍人、宋中丞、张舍人、阴仁贵、张西豹。这里我们先梳理一下金山国建立时期的权力格局。张承奉天祐三年(906)建立了“西汉金山国”,这时依仗的家族势力与前此归义军时期完全不同。吴格言《敦煌归义军文学研究》论述:“张承奉在夺回权力的斗争中将李氏诛灭殆尽,而此时的索家也人事凋零。于是,在金山国政权建立之初,他对家族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以本族南阳张氏、清河张氏、外戚宋氏和阴氏及罗通达兄弟、浑子盈等少数民族将领为柱石。”这时的首庭大宰相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张文彻就是柱石中的重臣,故而他撰写这篇《龙泉神剑歌》对于张承奉的称帝建国极尽歌颂之能事。而诗中所歌颂的人物也大多是张承奉建国时所重用的人物。


宋中丞,为宋惠信,金山国军事押衙兼鸿胪卿知客务。属于张议潮宋氏夫人一族。见于P4632《西汉金山国圣文神武白帝敕》。


张舍人,为张安左。敦煌遗书中有《西汉金山国左神策引驾押衙兼大内支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国清河张安左生前邈真赞并序》,题署:“大宰相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张(空二字)撰。”根据官职可知作者是张文彻。那么,张安左也是西汉金山国的重臣。赞语有“余自惭才非通命,业□□□,念念宗人”,知张安左与张文彻为同宗。


陰舍人,为阴仁贵,张承奉母亲一族。阴氏在敦煌具有很高的地位,尤其在归义政权中担任要职者居多。与阴仁贵同辈勋至上柱国者就有阴仁干、阴仁果、阴仁协、阴仁希诸人。阴仁贵为张承奉开疆拓土,屡立战功,确实为金山国的重臣。


张西豹,唐末五代沙州人,是张承奉金山国的军事押衙。敦煌写卷P4640v《归义军军资库司布纸破用历》记载庚申年(900)有押衙张西豹。他曾经充使甘州。《龙泉神剑歌》应该是描写他在天祐三年(906)抗击甘州回鹘作战的情况。


蕃汉精兵一万强,打却甘州坐五凉。东取黄河第三曲,南取雄威及朔方。


通同一个金山国,子孙分付坐敦煌。□番从此永归投,扑灭狼星壮斗牛。


北庭今载和□□,兼护瀚海与西州。


改年号,挂龙衣,筑坛拜却南郊后,始号沙州作京畿。


嗣祖考,继宗枝,七庙不封何飨拜。祖父丕功故尚书,册□□□□尊姻。


北堂永须传金印,天子犹来重二亲。臣献□歌流万古,金山缭绕起秦云。


今朝以日罗公至,拗起红旗似跃尘。今年收复甘州后,百寮舞蹈贺明君。


最后一段是对于金山国未来的憧憬。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抗击甘州回鹘的战斗非常激烈,金山国损兵折将非常严重。这从另一首《七言诗》中可见一斑:“超捷首取吕万盈,邮署韬钤按五兵。有心不怕忘身首,愿尽微躯留一名。郑坞栗子两堡兵,义部神祐选能精。压背西冲回鹘阵,毅勇番生罗俊诚。匈奴初到绕原泉,白马将军最出先。慕容胆壮拔山刀,突出生擒□事奇。”参之《龙泉神剑歌》,可见不仅武将出征,连文臣阴舍人、张舍人也都上了战场。但这一次战斗最终还是金山国取得了胜利,故而《龙泉神剑歌》能够写得如此恢宏,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这首诗虽然在唐诗发展的长河中,不一定能达到诸如李白、杜甫等被后人经典化的一流作品的水平,但诗歌的气势、蕴积的内涵、表现的手法等,也都算得上是上乘之作。


首先,诗的题目就别具匠心。题称“龙泉神剑”,诗中又有“国号金山白衣帝”,明显是运用了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历史典故。也就是说,张文彻将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与刘邦建立西汉帝国相类比。


其次,这首诗气势恢宏,是敦煌本土诗人所作边塞诗的代表作品。全诗以金山国的建立为宗旨,从建国之前写起,因为在建国之前讨伐楼兰大举获胜,鼓舞了人们的士气,也是金山国能够建国的基础。然后又集中写了讨伐甘州回鹘的战争,在这次战争当中,指挥官与士兵都非常英勇,即如阴舍人以至“前冲虏阵浑穿透,一段英雄远近闻”。这篇长诗在金山国遭遇甘州回鹘进攻的严峻时刻,也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再其次,这首诗虽然是初稿,但作者在艺术形式上是经过一些锤炼和打磨的,语言流畅婉转,措词精当准确。我们举开头八句分析一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龙泉宝剑出丰城,彩气冲天上接辰。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不独汉朝今亦有,金鞍山下是长津。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天符下降到龙沙,便有明君膺紫霞。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天子犹来是天补,横截河西是一家。


从平仄安排来看,前面四句完全是近体诗的平仄搭配,而后面四句则是古律杂用的,出现了“平仄平”“仄平仄”的古体特征非常明显的句式。而后又有三言与七言的杂用,整首诗韵律也换了多次,这样就使得全诗既整饬又富有变化。这在远离中央的边远地区,且发现的写本以俗文学为主的敦煌,写出这样的佳作是难能可贵的。


现在的不少学者,以为这首诗对于金山国的歌颂是好大喜功的行为。如果从现在回溯历史发展的长河看,金山国仅仅存在十五年时间,似乎确是如此。但若回到当时的实际背景考察,就不尽然。因为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是在唐朝灭亡的背景下保护地方的一种举措。向达先生《補唐书张议潮传补正》云:“承奉既为节度使,至哀帝天祐二年遂自立为白衣天子,建号西汉金山国。至天复末承奉犹以河西节度使奉唐正朔。天祐以后王室不振,秦失其鹿,于是承奉亦据有西陲一隅之地,建号称帝,以与中原群雄抗手。然终唐之世,始终不贰,亦可谓不忝祖德也。自天祐三年至后梁太祖乾化元年之间,金山国曾数拒回鹘入寇。乾化四年回鹘可汗弟狄银率兵逼沙州,承奉力屈势穷,卒为城下之盟,相结为父子之国。”因此,《龙泉神剑歌》对于金山国及其君主张承奉的歌颂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这里,我们再顺便论及一下张文彻所作的其他几篇诗文。《张安左邈真赞并序》属于一篇传记,叙述了张安左的名氏、德行、经历和官职,表达了作者的景仰之情。其中有性格的描绘:“不私于己”“性唯烈直”“立志贞明,谦恭徇义”;有友情的描绘:“以朋友交,言而守信”;有品德的描绘:“不私于己”“利用为公”“宽仁蓄德,事君尽义”。这样的传记与墓志铭等传记文学又有所不同,它主要以颂德颂功为主,而在歌颂的基础上,将主人公的个性等都能够表现出来。张文彻《七言诗三首》的风格与《龙泉神剑歌》完全一致,故有些学者认为是《龙泉神剑歌》补写的诗句。因此,我们在上面分析《龙泉神剑歌》时就以《七言诗三首》进行比照参证。《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天可汗状》是金山国兵败后投降之作,因此所表现的情怀就与前面的几首作品不一样。但张文彻赞颂张议潮起义,表现对于中原王朝的忠勤,透露出较为浓厚的民族意识,揭露战争给底层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都是这篇文章值得重视的用心所在,与前面几篇诗文结合起来看,既可以了解张文彻忠于金山国事的赤诚之心,也对金山国的兴衰史会有进一步认识。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文系)


双剑将离别,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


雌沉吴江里,雄飞入楚城。吴江深无底,楚关有崇扃。


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神物中不隔,千祀傥还并。(鲍照《赠故人马子乔六首(其六)》)



    进入专题: 《龙泉神剑歌》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诗文鉴赏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942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5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