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中国儒家“宗教化”的进程被遏制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90 次 更新时间:2021-06-04 08:01

进入专题: 儒家  

楼宇烈 (进入专栏)  


儒家确实起到了类似传统宗教的社会作用,但它不符合近代以来的宗教定义,所以就出现了争论:有人认为是宗教,有人认为不是,争论不休,到现在还是莫衷一是。

儒教或是儒家,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这是其一。另外,儒家在中国文化中所起的社会作用,确实也相当于西方传统宗教的作用。这两点确实是不可否认的。

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儒教是不是宗教?本来儒教的“教”是教化的含义,与欧洲宗教原来的意义接近,但由于近代以来欧洲宗教概念发生变化,变成了跟世俗、跟科学相对立的概念,以这样的方法和角度去衡量中国的儒教,很多人就认为儒教就是一种学理,而不是宗教。自近代以来,中国很多人就认为儒教不是宗教,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为了避免儒教和现今宗教相混淆,就都称儒教为儒家了。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学者又提出来一个观点,即儒教也是一种宗教。

最初提出来并比较坚持这个说法的是任继愈先生。他也是我的老师,已于2009年病逝。他的理论主要是,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宗教,中国的文化里面也有宗教。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宗教,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至少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他认为儒教至少是具备了宗教所具有的那些特性:它有其经典,有基本的教义,还有传授传播这些教义的儒士,还有宗教的仪式;以宗教的性质来界定,好像全部具备。

儒教或是儒家,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这是其一。另外,儒家在中国文化中所起的社会作用,确实也相当于西方传统宗教的作用。这两点确实是不可否认的。

首先,我们说儒教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它发生于汉代,主要在西汉。汉代儒家地位急剧上升,特别是在东汉。西汉时期,我们知道定儒家于一尊的是汉武帝,汉武帝接受了当时的一些儒生,主要是董仲舒的建议,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应该讲,当时这还只是形式上的,因汉代的整个指导思想与治国理念是黄老之学,并不完全是儒家的思想。黄老之学在汉初一直是政治的指导理论,也有人说是道家里黄老学派起了作用。当汉武帝宣布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到他的孙子汉宣帝继位时,还有儒生向宣帝提意见,说他治国没有完全按照儒家的方法去做,汉宣帝就明确地告诉他“汉家自有制度,向来是以霸王道杂用,奈何纯用儒家”。

这个过程中就有很多的情况出现,一是将孔子抬高到教主的地位,将孔子称为“素王”,素王就是没有王位的王,是个教主。同时对孔子重新进行了装扮,当时汉代也确定了“五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作为儒家最根本的经典。围绕着“五经”这时就出现了一大批的纬书,有经就有纬,就像我们织布有经线也有纬线,地球也有经线和纬线。“纬”是配合“经”的,这些纬书对孔子做了描述打扮,说孔子的脑袋很大,脑袋上还有坑,有河马那样大的嘴,这种描述下孔子已不是人了,而是一个神,这就将孔子神化了。

另外,还完成了很多教典的整理,如《礼记》。在古代,礼有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周礼》是讲官制,官的制度和职位这样一些内容,《礼记》主要是来阐发《仪礼》的思想,而《仪礼》里面则规定了各种各样的仪轨,用以管理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这样一些事情。纬书出现后,对这方面的介绍就更加细致,所以儒家在汉代有类似宗教化的趋势。

只是到了汉末,因为儒家强调人的道德品行是评判人最根本的原则,汉代对人才的选拔,也就遵照这一原则来进行。汉代选拔官吏是怎样一个制度呢?叫“察举制”或“荐举制”,即考察、推荐、察举、荐举。哪些人会被推选出来呢?当然有很多的条件,但有一条最重要,那就是“孝廉”,孝和廉是基本条件。推举都是基层推举,由乡里或村里推举,层层上推,大家公认这是个大孝子就可以推举,当然也不是随便推了就算数,还要认证。除了孝之外还有廉,廉指清廉、廉正、刚正不阿。这个本来应该是很好的事情,但什么事情都是这样,推行久了就会弊病百出,最后出现了很多很虚伪的、沽名钓誉的“孝廉”,实际上他既不孝也不廉,但故意装出很孝很廉的样子。按照儒家的观点,怎么算孝呢?除了生前好好供养父母,死后还要守丧三年,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什么呢?你从出生到能够独立活动,至少需要被照料三年,所以守丧也要三年,这是孝的重要标志。这个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你当再大的官,父母去世都要马上停职去守孝,明清都是这样,这是衡量一个人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汉代时就是以这样一个标准来选拔人才,所以很多人就装作很孝,父母死了、埋葬了,他就在墓边搭个草棚子待上三年,有时还不封墓道,在墓道里生活三年,沽名钓誉。其实这只是一个形式,他在墓道中什么都干。到汉末就出现了一大批伪君子、假道学,人们对这些现象非常痛恨。

另外,“五经”已经到了这种地位:很多人都去注解“五经”,五经中的一个字就有上万字的解释,人一辈子读经都读不完,被称为“皓首穷经”。因此汉末学风上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玄学”,意在恢复人的自然本性。

由于以上几个原因,儒家宗教化的进程就被遏制了,要不然的话,它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的宗教。汉代整个儒家的进程一是宗教化,二是制度化。宗教化被遏制了,而制度化应该说是成功了:汉以后基本上历代统治者都是按照儒家理念治国和制定各项政策。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取得了政权稳定下来以后,首先要做两件事:一是制定和完善各种各样的制度;二是修前朝历史,就是修史。所谓修史就是为了吸取前朝的历史经验,吸取前朝兴起的经验和灭亡的教训,中国非常重视历史作为借鉴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儒家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确实起到了像欧洲古代宗教的社会作用,它管起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有各种各样的规范。《礼记》里记载有各种各样的礼,最重要的有六种: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朝聘礼、乡射礼。六种礼把整个社会生活、个人生活都涵盖进去了。冠礼就是成年礼,近几年国家也在逐步恢复成年礼,很多地方都在做,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冠指戴帽子,成年了嘛,就是成年礼。婚礼就是合一姓之好,传万世之宗,传宗接代。丧礼就是人死了,死后要隆重地悼念,为什么?报恩啊,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报答父母之恩,社会风气就会变得淳朴。祭礼,也是一种报恩,祭天地山川,天地山川赋予并养育了我们的生命。乡射礼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社区生活,体现了尊老爱幼这样的精神。朝聘礼,任用人、聘用人,任命,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慎重举行。现在学校中不也有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聘任礼吗?这些都是大事,所以要“齐之以礼”。如果从这些方面来讲,儒家确实起到了类似传统宗教这样一种社会作用,比较符合传统宗教的概念,但它不符合近代以来的宗教定义,所以就出现了争论:有人认为是宗教,有人认为不是,争论不休,一直到现在还是莫衷一是。

我们说,即便说它是宗教,它也体现了中国宗教的特殊情况:儒教虽然起的作用与西方古代宗教相同,但它的整个理念和表现形式却是很不相同,这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梳理。我们不能因为它起着与西方古代宗教相同的社会作用,就忽视了其作为中国宗教的特殊性,而恰恰要重视由其特殊性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宗教与西方宗教的差异,从而弄清楚中国宗教观念的特点,以及中国人独有的宗教观念。



进入 楼宇烈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儒家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佛学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80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