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文章阅读 登录

杨富学 杨琛:研究述评:波斯摩尼教在中土的道化

更新时间:2021-05-17 07:51:34
作者: 杨富学   杨琛  
在霞浦科仪文书发现之前,学界对于摩尼教道化问题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概念上,即对于诸多研究者而言,根据历代典籍和传世文献的记载,摩尼教的道教化应是确实存在的客观现象,但可用于证明这一现象的直观证据却依然比较匮乏,这使得研究者很难去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另一方面,在霞浦科仪文书被发现之后,虽然众多研究者对于摩尼教的道化有了更直观、具体的认识,但更多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了文书的刊布、霞浦摩尼教传入的途径、时间、由何人传入、如何传播以及同此前摩尼教的关系上,对于其道教化这样相对较为具体的问题的重视和探讨还有很多不足,绝大多数涉及到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都只是对此粗略地提及,显得非常概念化和碎片化。因此,我有理由认为,道教化作为摩尼教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对霞浦文献的利用上、还是从对摩尼教研究领域的完善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

   注释

   1éd.Chavannes-P.Pelliot,UntraitemanicheenretrouveenChine,JournalAsiatique1913mar.-avr.,p.303;[法]沙畹、伯希和:《摩尼教流行中国考》,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八编》,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80页。

   2林悟殊:《敦煌本〈摩尼光佛教法仪略〉的产生》,《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3期。

   3SamuelN.C.Lieu,NestoriansandManichaeansontheSouthChinaCoast,VigiliaeChristianaeVol.34,No.1(Mar.,1980),p.74;刘南强:《华南沿海的景教徒和摩尼教徒》,林悟殊译,《海交史研究》1987年第2期。

   4GeorgeM.Foster,WhatisFolkCulture?AmericanAnthropologistIV,No.2,part1,1955,p.169.

   5林悟殊:《敦煌本〈摩尼光佛教法仪略〉的产生》,《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3期。

   6牟润孙:《宋代摩尼教》,《辅仁学志》第7卷,第1、2期合刊,1938年,第125页(收入氏著《注史斋丛稿》,香港:新亚研究所,1959年,第94页)。

   7林悟殊:《宋代明教与唐代摩尼教》,《摩尼教及其东渐》,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25页。

   8林悟殊:《“宋摩尼依托道教”考论》,张荣芳、戴治国主编《陈垣与岭南:纪念陈垣先生诞生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01、102页。

   9包朗、杨富学:《摩尼教对佛道降诞传说的比附与改造》,《文史》2016年第4辑,第257页。

   10林悟殊:《清代霞浦“灵源法师”考论》,《中华文史论丛》2015年第1辑,第281—282页。

   11MaXiaohe,OntheDateoftheRitualManualfortheCelebrationoftheBirthdayoftheAncestorofPromotingWell-beingfromXiapu,OpenTheology1,2015,p.474;马小鹤:《福建明教、林瞪与〈兴福祖庆诞科〉》,《史志研究》第1辑,2015年,第320页。

   12马小鹤:《霞浦文书〈兴福祖庆诞科〉成书年代考》,《九州学林》第37期,2016年,第146页。

   13计佳辰:《霞浦摩尼教新文献〈兴福祖庆诞科〉录校研究》,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14陈垣:《摩尼教入中国考》,《国学季刊》第1卷第2号,1923年,第227页。

   15林悟殊:《〈老子化胡经〉与摩尼教》,《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4期。

   16杨富学、盖佳择:《敦煌吐鲁番摩尼教文献研究述评》,《吐鲁番学研究》2015年第2期。

   17罗振玉等编:《敦煌石室遗书》,1909年(宣统己酉)刊,此据《罗雪堂先生全集》三编六册,台北:大通书局,1972年,第2304页;蒋斧:《摩尼教流行中国考略》,见《罗雪堂先生全集》三编六册,第2289—2297页;罗振玉:《化胡经补考》,见《罗雪堂先生全集》三编六册,第2299—2304页。

   18Chavannes,éd.-P.Pelliot,UntraitemanicheenretrouveenChine,JournalAsiatique1913jan.-fév.JournalAsiatique1911nov.-déc.,pp.499-617;JournalAsiatique1913jan.-fév.,pp.99-199&mar.-avr.,pp.261—394.

   19[法]沙畹、伯希和:《摩尼教流行中国考》,冯承钧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后收入《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八编》,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43—100页)。

   20陈垣:《摩尼教入中国考》,《国学季刊》第1卷第2号,1923年,第227页;牟润孙:《宋代摩尼教》,《辅仁学志》第7卷第1、2期合刊,1938年,第129页(收入氏著《注史斋丛稿》,香港:新亚研究所,1959年,第98页);林悟殊:《〈老子化胡经〉与摩尼教》,《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4期;王清毅:《〈崇寿宫记〉对摩尼教研究的影响》,《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21林建华:《泉州市摩尼教草庵考》,《福建文博》2011年第4期。

   22粘良图:《泉州晋江草庵一带新发现摩尼教遗存——关于摩尼教消亡的时间问题必须重新审视》,《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3彭晓静、杨富学:《福州福寿宫摩尼教神祇探原》,《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3期。

   24马小鹤、吴春明:《摩尼教与济度亡灵——霞浦明教〈奏申牒疏科册〉研究》,《九州学林》2010年第3期。

   25杨富学、杨琛、包朗:《霞浦本摩尼教文献〈奏申牒疏科册〉校注》,樊锦诗、杨富学主编《敦煌与中外关系研究》,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20年,第301—363页。

   26杨富学、宋建霞、盖佳择、包朗:《屏南摩尼教文书〈贞明开正文科〉录校并研究》,《中东研究》2019年第2期。

   27杨富学、杨琛:《霞浦摩尼教“三清”观锥指》,《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1期。

   28樊丽沙、杨富学:《霞浦摩尼教文献及其重要性》,《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6期。

   29粘良图:《闽南晋江与闽东霞浦两地明教史迹比较》,《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0彭晓静、杨富学:《福建摩尼教祈雨与丝路沿线祈雨传统之关联》,《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31彭晓静、杨富学:《霞浦摩尼教文献〈祷雨疏〉及相关问题》,樊锦诗、杨富学主编《敦煌与中外关系研究》,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20年,第179—180页。

   32杨富学、包朗、刘拉毛卓玛:《霞浦本摩尼教文献〈祷雨疏〉录校》,杨富学主编《汉唐长安与丝路文明》,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20年,第411—509页。

   33杨富学、包朗:《霞浦摩尼教文献〈摩尼光佛〉与敦煌文献之关系》,《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5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418页。

   34包朗、杨富学:《摩尼教对佛道降诞传说的比附与改造》,《文史》2016年第4辑,第257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
本文责编:heyuanbo
发信站:爱思想(http://m.aisixiang.com)
本文链接:http://m.aisixiang.com/data/126558.html
文章来源:东方论坛. 2021,(0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