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邦和:何谓老子之“道”?其特性及一个假设的释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95 次 更新时间:2020-11-04 09:49

进入专题: 老子     道德经  

盛邦和 (进入专栏)  


《道德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句,启人深思。老子论“道”,指出只有理解他所说的“道”,方可认识“自然”,循“道”而行。所谓“道”者,至关重要。生老病死、 修身处世,以至目观天下,治国理政都离不开“道”。若要天下太平,必使天下人遵循道理,天下事符合伦常 。老子说:国家有道,战马退出战场,改去从事犁田施肥的工作。国家无道,连怀孕的母马也被征为战马,不得已产子于荒郊。

然而究竟什么是老子的“道”?老子在《道德经》中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对“道”之特性说得不少。我们不妨先来说说老子本人为“道”描述的几个特性,在此基础上,再论何谓老子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老子》开首的这句话,原文为:“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汉时,避恒帝讳,“恒”改“常”。这样可以理解,“非常道”与“非常名”,其中的“常”,原具恒久、恒常的意义。人们在理解“常”字原意的基础上,即可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句再次吟味,究其深意。道所以为道,在其“无常”,而非恒常不变。名所以为名,在于其名易变,而非恒常不易。

以上解释,源于庄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庄子云:“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2]译成今语:道恒长而开放流动,从其产生之日起,就非封存与固守(非“常”道),对道的命名与解释也不是一成不变(非“常”名)。道所涉及的内容,被分成各个不同的思维境域,这是为真切理解道而做的工作。如果要问这些境域为何?则为左方、右方、人伦、天义、分歧、辨说、竞逐、争执,此所谓“八德”。[3]

“道”无名无欲,这是“道”的重要特征。老子云:“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常无欲也,以观其眇;常有欲也,以观其所徼。”这是说:万物未生,天地混沌,无以命名。万物诞生,天地既开,可名“万物之母”。天道总无欲,时空无垠而玄奇奥妙。人间恒有欲,天地有限而畛域划然。

“道”无形无迹,这是“道”的又一个特征。“无”是天地源头、万物之始,由“无”生“有”,然后才有天地宇宙、万物人间。一切都在无、有之间作无限循环,无既可以生有,有也可以复归于无。有,相对与短暂;无,绝对与永恒。天地以无为根本,人间以无欲为本真。人只有在离弃欲望、性灵明净的时候,才有可能领悟深藏于“有”、“无”之中的真谛与奥秘。

“道”无可相似。道的伟大。还在于它什么都不像。因为什么都不像,所以才称得上伟大呢!如果与某个理论相似,或者人云亦云,日子久了终将被识破,不是伟大而属渺小。

“道”与三个品格最为接近。三个品格,一为慈,二为俭,三为不敢为天下先。因“慈”而勇敢,因“俭”而得宽裕,因“不敢为天下先”,而成众人之长。反之舍仁慈而蛮狠,舍简约而阔绰,舎谦让而抢先,必亡无疑。[4]三大法宝,最可珍视者为慈,因有“慈”,战则百战百胜,守则固若金汤。天意护我,因慈得救。

“道”与三个元素相互作用,及对于“德”的格外看重。老子说:天地人间的诞生、发育,形于外、成于内,离不开与“德、物、势”的相互作用,舍此作用,天地人间不复存在。“道、德、物、势”,地位不齐,意义不同,其中的“道”至为重要,其他诸项皆不能比。其次为“德”,道德相辅,譬若父母,养育天地,无上尊贵。《道德经》书名源出于老子这个思想。[5]

上面说是“道”的几个特性,究竟何谓老子之“道”,老子推说一个“无”字,缄口不语,不作明确的定义。后人论“道”常作以下的释意:

“道”是“道理”,天地运行的规律轨迹、人间生活的德行理路。依照老子的思考理路与表述方法,道是“自然”,是蕴藉于自然之中的“自然而然”、自然法则,是依托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则、人间大道。

道是天地万物的源头,人类未知难料的“终极真理”。人类生命有限,作为有机物种,有其生也有其灭,而终极真理无生无灭,对此人类只能逐步接近与试探,而难以最终明晓。

“道”如天际云霓,处极远之处,变化无穷,幽深无限,对此无穷无限,语言的表达无能为力。然而即使如此,老子及道家后继,依然孜孜不倦,殚精竭虑,探求天地万物之源头,人类生命之意义。[1]


注释:

[1]《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2]《庄子·齐物论》。

[3]《庄子·齐物论》。

[4] 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5]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作者:盛邦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首席教授


进入 盛邦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老子     道德经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339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