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对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79 次 更新时间:2020-08-12 22:25

进入专题: 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   恩格斯  

杨兰  

摘    要:《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和阐述宗教问题的重要著作,蕴含着丰富的宗教研究方法。恩格斯运用历史分析法把原始基督教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将其放在人类历史的过程中考察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及演变过程;运用阶级分析法将宗教视为一种带有阶级属性的特殊社会现象,揭示原始基督教的社会阶级属性及其本质;运用比较分析法指出原始基督教同现代工人运动二者之间既有值得注意的共同点又存在本质区别;运用实证分析法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抽象逻辑建构是以具体案例分析为基础的。这些方法在其宗教研究的过程中并不是割裂独立的,而是综合运用、交叉并存的。

关键词: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宗教研究

作者简介: 杨兰,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更好组织和凝聚广大信教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就是说,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开展对宗教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宗教研究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的研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本文着重阐述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一文的方法论意义。

该文是恩格斯为《新时代》杂志所写,发表在该杂志1894年至1895年第13卷第1册第1、2期,后由马克思的女儿劳·拉法格翻译成法文,发表在1895年4、5月《社会发展》杂志第1、2期;是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和阐述宗教问题的重要著作。恩格斯在文章中对原始基督教产生的历史原因、演变过程和社会本质作了科学的解释,还把原始基督教同现代工人运动作了比较,从方法论上看,该文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宗教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我们今天开展宗教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一、历史分析法:考察原始基督教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演变过程

历史分析法要求人们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置于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去分析、评价和把握。恩格斯在《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一文中充分运用此方法对原始基督教展开研究。

首先,把原始基督教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将其放在人类历史的过程中,考察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及演变过程。恩格斯认为,原始基督教得以产生并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所处的时代经济尚不发达,迷信与神秘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当时的罗马、希腊,特别是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都存在着各种不同民族的迷信观念,且处处充斥着蒙蔽和欺骗,人们对超自然事物的玄想极易接受。加之,当时一些新兴的基督教派别会巧妙地运用各种狂想、胡说或骗术去吸引热心的听众和热诚的信徒。这些说教对刚刚从旧世界解体的革命过程中解放出来的民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基督教很快就轻易地找到了一大群信奉者,从而获得迅速发展。

其次,将所有素材及其创作者视为特定历史的产物和人,在特定的时代中考察素材的真实性和创作者的历史局限性。例如,恩格斯通过分析新约每篇文章的语言习惯和内容,找出其所体现的社会时代的特征,并以此推论出新约不同版本的写作时间。他发现新约中只有一篇是写于基督教最初期,即写于公元67年6月和公元68年1月或4月之间的《启示录》,并认为只有这篇文章才是了解原始基督教初期时最真实的材料。而新约中的其他篇章要比这篇文章写成的时间晚太多,以致参考性和重要性要低很多。此外,恩格斯将素材创作者视为具体历史时代中的特定个体,主张客观地看待其历史局限性。例如:恩格斯通过对《启示录》一文的表达方式、具体内容、阐发观点等进行细致地研究后发现,《启示录》的创作者并未意识到当时自己所代表的宗教发展的崭新阶段和其中所蕴含的革命性因素。

最后,坚决反对随意歪曲、篡改史实,轻率地对待历史的错误做法。恩格斯严厉批判了鲍威尔随意篡改历史的做法。他指出,鲍威尔完全无视新约中耶稣及其门徒的故事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把基督教团体最初时其内在发展阶段和内部所具有的斗争都忽视掉了,而将之归于虚构出来的人物,把历史事件变成了虚构的传说;还将历史记叙中的一切奇迹和矛盾都作为无法接受的东西自行忽略掉,并企图把许多其他关于殉道者的传说,当作历史上可资信考的资料硬塞给读者。这些做法是极其荒谬的。

这启示我们:首先,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历史现象,只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才能掌握其全貌。列宁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1因此,我们必须将具体的宗教现象纳入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把握它的整个发展动态。人们对宗教现象的认识和掌握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不同时期的人们,了解和掌握宗教的本质也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自然认知过程。不能忽略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和思想的认识发展阶段,企图让人们一举掌握全部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理论,这并不符合人们思想的认识发展规律,也不符合历史分析法的认知原则。因此,我们在展开宗教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运用历史的、发展的、开放的视角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善于发现并客观对待其历史局限性,透过现象和问题抓住其本质。

二、比较分析法:阐明原始基督教同现代工人运动之间的异同

比较分析法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内涵。在《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一文中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和指导,通过找出同类的或近于同类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的异同点,并做出评价和阐释的一种科学方法。马克思指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2在文中,恩格斯将原始基督教同早期社会主义工人运动进行跨越时空的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异同,找到了理解原始基督教运动的钥匙。

首先,通过比较原始基督教与早期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状况发现,二者都是群众性的运动。恩格斯指出,这两个伟大的运动都不是由某个领袖或者先知引导的,而是群众自发的。最初基督徒所处的社会阶级地位使其身上天然具有革命斗争精神,但这种革命斗争精神仅处于自发阶段,具有盲目性,缺乏先进思想引导,因此尚未形成变革社会的实践力量。这与早期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极其相似。

其次,通过比较原始基督教与早期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社会地位和革命愿望发现,二者都是被压迫者的运动,有着美好的未来愿景设计。恩格斯指出,原始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奴隶、穷人、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信众处于社会底层,深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反抗意识强烈。这与早期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具有相似之处。从革命愿望上看,二者都鼓动人们从当时被奴役、被压迫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实现自我救赎,并给人们预设革命胜利的前景,即最终都会从奴役和贫困中得救。

最后,通过对比原始基督教与早期工人运动的革命途径和最终目标,发现二者有着本质区别。恩格斯指出,原始基督教把对自我的救赎寄托在彼岸的天国之中,这是注定要失败的。而社会主义者则完全不同,他们把对自我的救赎立足于现世,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寻求解救。现代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自发走向自觉,在对社会现实的变革中找到了自我解放和自我救赎的正确道路。

这启示我们:宗教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密切相连,形成复杂且敏感的关系网。因此,在宗教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比较分析法把握不同宗教现象以及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预测宗教事态的发展趋势;掌握宗教在不同领域内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宗教领域内部不同宗教现象之间的关系,透过最丰富的具体现象把握其背后最抽象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宗教现象打着文化传播、慈善事业活动的外衣,与正常的文化传播和慈善活动有相似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其背后的目的和实质却不一样,我们在考察这些现象时需要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比较分析法既有相似事物之间的比较也有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甚至可以将看似并不相关的两个现象通过发掘其背后的深层关联性,而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这一点对于宗教研究极为重要。因为,宗教现象自身的表现形式极为多元化,且渗透领域较为广泛,这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法发现各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所具有的深层的、隐秘的联系。这是深入推进宗教研究的重要方法。

三、阶级分析法:揭示原始基督教的社会阶级属性及其本质

阶级分析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去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进而全面把握一定阶级社会活动和特定社会现象本质的研究方法。在《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一文中恩格斯充分地运用了阶级分析法来研究原始基督教问题,而它本身也是运用阶级分析法进行宗教研究所呈现的一个成果。

首先,将宗教视为一种带有阶级属性的特殊社会现象,通过重点考察原始基督教产生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揭示原始基督徒的阶级地位。恩格斯指出,在纯自然经济地区或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地区,沉重的赋税使农民陷入极深的被高利贷者奴役的境地,进而造成贫富悬殊,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被压迫农民、城市平民处于社会底层,只有利用宗教来发动革命。因此,宗教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反映了底层民众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

其次,通过考察最初基督徒所处的社会地位揭示其所蕴含的阶级矛盾。恩格斯认为,最初的基督徒来自于人民中最底层的受苦受难的民众。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没有任何别的出路,只有反抗。宗教运动是在贫困落后地区进行反抗最具号召力和吸引力的方式。那些被奴役、被压迫,日益沦为底层的民众急切地需要寻找一个共同的出路,将彼此利益各不相同的人群统一起来。那么,在当时的这种境况下,最可能的就是宗教。

最后,通过分析原始基督教所蕴含的阶级矛盾揭示了原始基督教的本质。恩格斯认为, 所有披着宗教外衣所展开的运动都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每一个宗教狂热的背后都隐藏着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当时的还不曾有自我意识的基督教,同后来在尼西亚宗教会议上用教条固定下来的那种世界宗教,是有天渊之别的;二者如此不同,以致从后者很难认出前者。它既没有后世基督教的教义,也没有后世基督教的伦理,但是却有正在进行一场对整个尘世的斗争以及这一斗争必将胜利的感觉,有斗争的渴望和胜利的信心,这种渴望和信心在现代的基督徒身上已经完全丧失,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只存在于社会的另一极——社会主义者方面。”3在此基础上,恩格斯进一步阐述道:“事实上,对起初极其强大的尘世作斗争,同时又在革新者自己之间作斗争,这既是原始基督教教徒的特点,也是社会主义者的特点。”4这就是说,原始基督教在当时只是一种反抗罗马统治阶级的自发的群众运动,和早期社会主义运动一样有着对斗争的渴望和对胜利的信心,但是后来成为国教之后,基督教作为将希望寄托在彼岸世界的宗教,必然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国家的官方宗教,变为在精神上奴役劳动者的工具。

这启示我们:研究宗教问题不应仅限于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视角,而应当看到不同历史时代背景下信仰主体的阶级属性,善于运用阶级分析法透过纷繁复杂的宗教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如今我国社会宗教现象依然十分复杂,在进行宗教研究时需要把不同阶级属性的宗教现象、宗教矛盾区分开来;既要看到我国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原则下,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流,也要看到在宗教领域内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利益纠葛的事实。要特别注意,不同历史时期宗教信仰主体所处的社会阶级地位不一样,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历史时期同一阶级内部也会细分为不同的阶层,每个阶层所代表的阶层利益诉求也不一样。因此,在考察现实社会中的宗教矛盾和宗教现象时,要充分研究宗教群体所处的社会阶级立场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我们还应当正视,宗教是阶级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只要人类还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历史阶段,宗教领域内的各种宗教现象就蕴含着各类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交织着各种敏感的阶级利益。我们只有准确地区分具有阶级性的宗教现象和不具有阶级性的宗教现象;精准地把握各类具有阶级性的宗教现象中所蕴含的阶级矛盾、斗争和利益;以及不具有阶级性的宗教现象中所隐藏的阶层矛盾、斗争和利益,才能更好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握宗教工作的主动权。这是当今我国宗教研究中需要重点探索和重新审视的课题。

四、实证分析法: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为基础建构抽象的理论逻辑

实证分析法是以单个可以证实的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做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任何抽象理论的建构都需要以具体的实证分析为基础,二者相互支撑。《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作为一个具体案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抽象的理论逻辑建构是以大量实证分析研究为基础的。

首先,《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作为一个具体案例,回击了理论界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实证研究的错误观点。当前,理论界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建构,揭示的都是本质,误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仅从抽象上去研究事物,而不涉及具体的问题,缺乏个体的实证研究,这并不符合事实。《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一文正是抽象的理论逻辑建构和具体的实证分析相结合的体现。例如:恩格斯将对原始基督教何以成为世界宗教这一抽象理论建构在对犹太教的大量原始文献具体分析之上。他通过大量对比分析原始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宗教教义后指出,原始基督教正是借助了犹太教的作用,将希腊哲学引入犹太教教义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宗教。

其次,《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一文体现了抽象的研究方法和细腻的叙述方式相统一。在著述理论的过程中,恩格斯并不是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或纯理论思辨,而是以详细的案例和细腻的叙述风格进行著述。他对尚未能完全确定但又需加以论述的观点或引用的材料,总会客观地将自己的思考路径和对材料的分析完整地呈现在著述中,而不是做模糊性的处理,这体现了经典作家严谨的学术品格和研究作风。例如,恩格斯在考察《约翰启示录》作者的真实身份时,就做了大量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工作。他写道:“托名为约翰的作者,无论如何是在小亚细亚的基督徒中极孚众望的一个人。这可以由给七教会的书信中的语气来证明。因此,可能这就是那位使徒约翰,此人历史上是否存在尚无法完全肯定,但也可能确有其人。”5

最后,《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一文体现了准确掌握并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与扎扎实实地开展勤勤恳恳的、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相统一的学术作风。从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能以宏大叙述的理论巨著形态呈现,是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大量史实案例解剖为基础和前提的。从细微处看,恩格斯在《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一文中处处展示着全面、细致的研究与严谨、慎重的叙述表达方式的统一。例如,恩格斯在文章中经常使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只指出”“由此看来”“由此可以推论”“就我们所知”等这些词句,且在文章中采用大量详细的引文,并作了清晰规范的标注,以准确地区分自己与其他作者的观点。这不仅展示了恩格斯在写作中严谨、慎重的叙述表达方式,也反映了恩格斯在进行宗教理论研究时对资料占有的丰富与理论阐释时的严谨和细腻。

这启示我们,每一个宗教现象都产生并发展于具体的社会时代和文化境遇之中,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密切相连。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一个宗教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因此,在展开宗教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每一个看似偶然发生的具体宗教现象或宗教事件作为剖析案例找到其背后的真实动因,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揭示其必然性。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它们在宗教研究的过程中并不是割裂独立的,而是综合运用,存在交叉并存的状态。因此,我们在对同一个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进行研究时,不能孤立地从一个角度使用一种方法,而应当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比如,恩格斯在揭示原始基督教和后来成为国教的基督教的本质区别时,运用阶级分析法揭示了其背后的阶级属性,也运用比较分析法中的纵向比较的视角考察二者发展中的本质变化。这就是说,我们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采用一种方法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又或者是同时使用多种方法的多种视角进行综合研究,我们才能客观地掌握事物的全貌和本质。如今,人类社会依然没有超越出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预测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宗教依然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只要人类还没有实现人的自我解放,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那么,宗教作为特殊现象就会继续存在,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一文中所蕴含的宗教研究方法就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注释

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6-467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87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87-488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85页。



    进入专题: 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   恩格斯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宗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244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科学与无神论》,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