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加晋 李群:经济还是营养:20世纪上半叶中国畜禽业近代化进程中的饲料利用论争
28(24)轻微、王宗佑:《肥育幼猪用科学饲料与习惯饲料之比较》,《畜牧兽医季刊》第1卷第1期(1935年)。
29(25)卢德勋:《系统动物营养学导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
30(26)王世浩:《家畜之矿质饲料(燕大农系同学会研究报告)(未完)》,《燕大农讯》1929年第1期。
31(27)石彬蔚:《矿物质饲料之重要》,《通农期刊》1933年第1期。
32(28)王栋:《动物营养学》,商务印书馆1951年版,第222页。
33(29)刘建平、苏雅澄、王玉斌:《不曾忘却:中国农业大学先贤风范》,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81页。
34(30)赵大容:《饲料与饲喂的要件》,《中国养鸡杂志》第2卷第8期(1929年)。
35(31)鹤鸣:《饲料的配合》,《中国养鸡杂志》1930年第26期。
36(32)周建侯:《过去一年间之农艺化学界(1930—1931)》,《中华农学会报》1931年第85期。
37(33)梁正国:《猪的饲料配合法》,《农民》第7卷第11期(1931年)。
38(34)靳胜福:《畜牧业经济与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39(35)得鱼:《鸡业家必具的:养鸡饲料之知识》,《农业进步》1934年第11期。
40(36)陈加晋、李群:《动物营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基于中文期刊的数据分析(1900—1949)》,《中国农史》2019年第2期。
41(37)例如1930年《农民》杂志就展示过“在饲料品质不佳,103°F、36小时后,鸡之受精的卵血环成就”的照片,图文十分生动,参见《养鸡的新法》,《农民》1930年第16期。
42(38)林实:《吾国饲养界》,《新科学》第2卷第1期(1939年)。
43(39)例如胡雪帆说:“农村鸡的给食,分量过少,营养不足,渐致瘦弱,产卵减少”,参见胡雪帆《鸡的饲养和饲料》,《农村副业》第1卷第6期(1936年)等。
44(40)许振英:《蓬勃中之营养界》,《中央畜牧兽医汇报》第1卷第2期(1942年)。
45(41)例如早间的(宣统)《番禺县续志》卷12载:“种名:散穗高粱,产地:本邑东北部,土宜砂质壤土,春种秋收,性黏可酿酒,亦作饲料。”稍晚的1942年刊本《凌云县志》第3篇《社会》载:“凌邑,係属山国,并无船舶,往来公路未开,亦无车辆置备,行之一事殊感困难,有余之家通常动用轿马、畜马,一匹买价约省幣十元,每日饲料二元不足”,等等。
46(42)民国《续遵义府志》卷11《农桑·养蚕法》。
47(43)民国《续遵义府志》卷11《农桑·护种》。
48(44)民国《海龙县志》卷2《地理》。
49(45)民国《阜宁县新志》卷12《农业志·蚕桑》。这可能与方志编纂者的个人学识有关,民国《阜宁县新志》修纂者之一庞友兰即为盐阜地区的著名绅士。
50(46)蒋杰:《乌江乡村建设研究》,私立金陵大学农学会1936年版,第228页。
51(47)史秉章:《“猪年”改良猪种——我行在华北农村的实际工作》,《中行生活》1935年第36期。
52(48)徐幼川、邱缵祖:《江苏省江北各县农村副业情形调查报告:江都等五县农业副产暨农村副业情形意见书》,《江苏建设》第1卷第2期(1934年)。
53(49)梁达新:《台湾土种猪改良之方法及其概况》,《福建农报》1937年第1期。
54(50)中国养鸡学术研究会:《南京陈球南君来函》,《鸡与蛋》第1卷第3期(1936年)。
55(51)《农民问答:鸡的饲料》,《现代农民》第4卷第12期(1941年)。
56(52)中国养鸡学术研究会:《南京陈球南君来函》,《鸡与蛋》第1卷第3期(1936年)。
57(53)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天工开物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58(54)《议案选载-农矿类-采用改良鸡种提倡养鸡以增殖农村收益案》,《浙江省建设月刊》第4卷第11期(1931年)。
59(55)民国《海龙县志》卷2《地理》。
60(56)《合作消息:训令灾区各县合作事业指导员注重合作社社员耕牛饲料放款》,《江苏农矿》1931年第27期。
61(57)《法规:江苏省各县贷借耕牛饲料规则(江苏省农矿厅发布)》,《农业周报》第1卷第22期(1931年)。
62(58)农业银行:《本行工作报告》,《农行月刊》第1卷第7期(1934年)。
63(59)罗资嘉:《鸡蛋增产和饲料》,《每月科学画报》第3卷第7期(1943年)。
64(60)郑永存:《鸡的饲料》,《农民》第2卷第30期(1926年)。
65(61)朱文镇、岳爱武:《民初教科书审定制度考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6期。
66(62)杜亚泉:《中学教科书植物学》,商务印书馆1914年版,第173—174页。
67(63)沈慰宸、丁锡华:《新制中华农业教科书》第4册,中华书局1915年版,第15页。
68(64)徐善祥:《中学教科书动物学》,商务印书馆1914年版,第222页。
69(65)吴传绂等:《理科》(三),中华书局1922年版,第15、17页。
70(66)彭世芳编辑,龚礼贤、杜就田校订:《实用教科书植物学》,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第128—129页;宋崇义编,钟衡臧、俞宗振参订:《植物学》,中华书局1923年版,第115页;凌昌焕编辑,胡先骕校订:《初中植物学》,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第126—127页。
71(67)丁锡华:《新式农业教科书》第3册,中华书局1924年版,第29—30页;万国鼎:《新学制农业教科书》第4册,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24—25页;杨卿鸿:《新中华农业课本教科书》第2册,新国民图书社1930年版,第16—18页;黄绍绪:《农业概论》,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310页;郑学稼:《养羊学》,世界书局1932年版,第267—271页。
72(68)《农业消息:鹤山改良猪种》,《农声》1929年第165期。
73(69)秦孝:《革命文献》第75辑,台湾中华印刷厂1978 年版,第282页。
74(70)陈加晋、卢勇、李群:《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牧草资源研究刍考》,《草业学报》2018年第12期。
75(71)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陈氏遗著整理委员会:《陈孺平先生纪念刊》,和济印书局1936年版,第47页。
76(72)董涵荣:《改良青海农业畜牧应取之方针》,《新青海》第1卷第10期(1936年)。
77(73)李斌:《垦牧宁夏省畜牧计划书》,《中国建设》第6卷第5期(1932 年)。
78(74)王高才:《改良西北畜牧之管见》,《寒圃》1934年第3、4期。
79(75)沙凤苞:《陕西关中沿渭河一带畜牧初步调查报告》,《西北农林》1938年第2期。
80(76)《畜牧全国经济委员会挽救西北牧畜事业》,《四川农业》第1卷第6期(1934年)。
81(77)《畜牧兽医新闻:全国经委会农业处长赵连芳视察甘肃青海畜牧情形》,《畜牧兽医季刊》第1卷第1期(1935年)。
82(78)粟显倬:《甘青之畜牧》,《开发西北》第4卷第6期(1935年)。
83(79)粟显倬:《改良西北畜牧事业刍议》,《畜牧兽医季刊》第3卷第1期(1937年)。
84(80)汪国兴:《甘肃畜牧事业之前途》,《中央畜牧兽医汇报》第1卷第2期(1942年)。
85(81)沈亚五:《兔之饲料与疾病》,《现代生产杂志》第2卷第9期(1936年)。
86(82)萧苇:《养兔饲料的研究》,《大众农村副业月刊》第1卷第2期(1936年)。
87(83)刘鹤鸣:《如何以青饲料喂给家兔的研究》,《大众农村副业月刊》第2卷第5期(1937年)。
88(84)刘鹤鸣:《牲畜饲养与饲料》,《南京高等师范日刊》1921年第393期。
89(85)曾兴善:《研究栏》,《禽声月刊》第1卷第9期(1933年)。
90(86)《饲料研究栏》,《禽声月刊》第2卷第11期(1935年)。
91(87)刘燕:《技术经济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版,第10—16页。


爱思想关键词小程序